124 136 2 34 12356 1,啥意思?
124 136 2 34 12356 1
假如在地圖上「遭遇」到這組神秘數字,你能猜出它的含義嗎?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福建省推出全國首張省級觸感地圖,服務該省35.6萬名視覺障礙者。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福建發布全國首張省級觸感地圖。福州市盲校的孩子們新奇地感知「指尖下的家鄉」。蔣文潔 攝
當天,福州市盲校的孩子們,在這張特殊的地圖上摸到這組「數字」時,立刻高興地叫了起來:「福州!」
這張帶有盲文的觸感地圖,比起對開標準大小的地圖略小一點。地圖上只標註省界、市界和縣界,和長長的海岸線,沒有標註鄉鎮和街道,更沒有毛細血管般的河流。
尤其重要的是,省略了鄉鎮和村莊的空白之處,是一個個微凸的盲文觸點。盲校裡的孩子們,就是靠「摸」這些小點點,了解到了家鄉的輪廓和方位。
這張盲用地圖,是由福州小善公益發起,並聯手福建省製圖院和北京中科納晨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福建省觸感地圖是中國首張省級觸感地圖。蔣文潔 攝
福州小善公益負責人郭兵,是一位輪椅上的公益熱心人。2012年,他曾耗時半年,驅動輪椅探訪福州各個角落,整理出一份愛心無障礙福州地圖,標註出無障礙通行餐廳、店鋪和公廁。
今年,16歲的視障孩子鄭達鴻從福州盲校畢業,將往泉州深造。臨行前,他問郭兵:「叔,泉州在哪?從福州到泉州,都要經過什麼地方?」
郭兵一時不知怎麼回答這個孩子。「他從小被都『帶著走』,當他第一次離開家,他想自己有個空間感。」
盲校裡有可以發出聲音的世界地圖,孩子們知道南極和北極在哪,卻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在哪。市面上,也沒有這樣的地圖。「是的,現在人都用手機導航了,誰會留意視障的孩子這樣『微不足道』的需求呢?」
郭兵有做地圖的經歷,他決定為了視障朋友們,再「做」張盲用地圖。
拿到樣圖,朱豔霞(左)難掩喜歡,她認為這是「很暖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蔣文潔 攝
「初衷是滿足視障者的需要。」郭兵說,這張「可有」,但「沒有也可」的盲用地圖,就像人民幣上的盲文點,表達出國家對視障者的平等、尊重態度,「他們應該享受這種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作為省內最專業的地圖製圖機構,福建省製圖院沒有任何猶豫,就無償投入了這場公益活動。
郭兵團隊和福建省製圖院團隊加班工作。蔣文潔 攝
福建省製圖院總工辦主任朱豔霞甚至比郭兵還清楚,一張標註精準的專業地圖,對一個人「心懷天下」的全局觀有多重要。
「比方說,我們是個中國人,但我們都不知道中國的地理方位,這是個遺憾。」朱豔霞說,歷來地方要員上任,了解省情地貌,地圖也往往是最為直接的方式。
朱豔霞笑說,「高德」上的福建,和盲用地圖上的福建還是有「一點點不同」:「摸著地圖,盲人也可以知道整個行政區劃布局,海岸線到哪裡為止,金門在哪裡?這裡有細微觀和全局觀的差距。」
為了適用亞力克板的工業標準,觸感地圖的尺寸由760*570(毫米)的標準對開尺寸微調到749*541(毫米)。蔣文潔 攝
入行已經9年的工程師程曄告訴記者,製作盲文地圖,要「用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做事。
程曄在製圖。他說,這是他入行九年來最有「愛」的一個工作經歷。郭兵 攝
常規地圖上表達得特別多,有省、市、縣,甚至鄉鎮村莊,水系和道路密密麻麻,盲人根本沒法判讀,只能剔除鄉鎮、街道、河流等要素,只保留海域和閩江入海口,行政區劃到縣一級,鄰省只表達出幾個主要城市。「整個畫面要素變少了,正好空出地方把盲文填進去。」
郭兵團隊和福建省製圖院團隊加班工作。蔣文潔 攝
國際通用的盲文,是採用一個方塊裡的六個點變化組成的。六個點的排列組合,意味不同的字義。
盲文無法直接套印到地圖上,程曄想了一個法子,把盲文的文檔格式做一個截圖,再矢量化翻譯過來,「像繡十字繡一樣花心思,一方一方,一點一點手工『點』到地圖上」。
程曄最難忘的是,剛開始合作時,他特地設計了波浪紋在大海上,增加「肌理感和生動性」,結果被盲人朋友們群嘲:「我們也沒有那麼幼稚好不好。」「我學會了用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和他們相處。」程曄說。
郭兵(右)和程曄(左)在製圖,他倆摸索著竟然學會了盲文。蔣文潔 攝
一張地圖描下來,程曄和郭兵都認識了不少盲文。程曄說,「福州」的盲文就有六方,方和方的間距要控制好,否則容易出現歧義。「過去我們製圖數據都是層層審核,是很保險的,現在變成每個點一個一個做,一定得小心再小心。」
對於郭兵來說,最難的則是精準地「翻譯」出盲文。郭兵了解盲人朋友的需求,也了解技術可以達到的水平,他把自己當做「路由器」或「翻譯」,為兩方溝通。
郭兵自學用盲文書寫器寫下人生中第一行盲文。郭兵 攝
郭兵說,全盲人靠「摸」,低視力者有的還可以分辨顏色,因此顏色不能「素雅」,要「鮮豔」;字體必須高反差,還要去掉幹擾字體。
37歲的西湖盲人按摩中心的技師郭小明,被郭兵邀請來作為「盲文技術支持」,負責校對審核。郭小明在北京聯合大學本科畢業,2008年國家盲文改革時,他也專赴北京學習,並獲得骨幹師資等相關資質。
郭小明(右)負責地圖盲文的校審。拿到這張地圖,他比「想像的開心還開心」。郭兵 攝
郭小明告訴記者,他對地理相當感興趣,七八年前他就起意想製作這樣的地圖,時至今日終於有圖在手了,「我比想像中的開心還要開心」。「我們交流中難免會告訴對方,自己從哪裡來,我一直就想知道,什麼地方在哪裡。現在我大概知道浙江、三明、龍巖在哪了,腦子裡有這個概念了。」
郭兵當天展示了兩張觸感地圖,一張是紙質的,盲文的凹凸點布滿地圖;另一張是用布滿盲文的亞克力板,蓋在一張地圖上。前者便於攜帶,後者可以陳列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
福建省觸感地圖閩S(2020)64號是中國首張省級觸感地圖。蔣文潔 攝
這張盲文標註的觸感地圖,也得到了地圖主管部門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的全力支持,安排地圖審查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地圖的公開審查,第一時間給出審圖通過的批准文號:閩S(2020)64號。
郭兵決定向每個省主要的地圖編制單位贈送一張福建省觸感地圖。郭兵開玩笑說,「希望我們能夠做一個點火者,鼓勵各地也行動起來,幫助更多人能夠自主地追求美好生活。」
作者:林春茵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