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孩子天生會數學」第五章中的「神秘包裡的數字1-2」遊戲。本書第二章首次出現了「神秘包」遊戲,旨在讓孩子通過視覺來感知數量的變化,用觸覺去驗證變化的過程。而本次的神秘包遊戲則是進一步利用觸覺去感知數量,並找到對應的數字與之匹配,對觸覺和數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遊戲分割線~~~~~~~
神秘包裡的數字1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裡能裝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會傷手的小物品),數字卡(撲克牌或者點卡牌均可)
基礎活動:
01,尋找缺失的數字卡
我打亂了1-10數字的順序,隨機抽走了一張,讓恬恬清點數字卡,然後找出缺失的數字卡。玩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為數獨遊戲奠定基礎。恬恬把所有數字卡清點一次後,找不到缺失的數字卡,隨後她將數字卡排序,結果很容易找到了缺失的卡片。
02,用手感知數量
我將若干個小絨球放進了神秘包,讓恬恬伸手進去感知數量。與其說「感知」,不如說「點數」,恬恬是通過一個一個點數的方式來確定最終的數量,然後找到對應數字卡,再進行清點核對。
擴展與延伸:
01,不同物品的數量感知
我先後換了好幾樣小物品,數量隨機選,沒有特定規律。家長可以選擇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小物品讓孩子去感知,可以是軟的,硬的,長的,短的,細的,粗的等,看看孩子對哪些物品的感知能力更強一些。
02,還有哪些數量沒感知
因為在準備工作中,我讓恬恬清點了數字卡1-10,所以隨著一次次的觸摸感知,有些數字卡尚未用到,每玩一次,我都會提問:還有哪些數字卡沒有玩?還可以觸摸感知哪些數量?一次次的提問和引導,也是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在這裡順便分享一個小插曲,我們在玩該遊戲時,恬恬問我:媽媽,我能摸出積木是什麼顏色嗎?我發問她:識別顏色應該用五種感覺中的哪一種?她想了想,哦,只能用視覺去感知顏色。想到了這點,她也就不再糾結每次摸出的小物品時,只能說出數量而無法說出顏色這個點了。我又追問:那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觸覺呢?恬恬說:媽媽你不記得了嗎?上次你說我眼角有掉落的眼睫毛,要幫我弄,我告訴你,我可以用觸覺感覺到,不需要媽媽幫忙,這就可以用觸覺啊。我竟一時語噻。。。
其實,我們在玩數學遊戲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些科學常識,如果孩子產生了疑問,家長可以順勢做一些拓展,讓「枯燥」的數學遊戲變得豐富多彩。
神秘包裡的數字2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裡能裝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會傷手的小物品),數字卡(我們用了帶磁性的冰箱貼,只要背面沒有數字或提示數量的卡片均可),十格陣
基礎活動:
01,數字卡與神秘包物品匹配
將數字背面朝上放在桌上,神秘包中放若干小物品。讓孩子隨機翻開一張數字卡,然後在神秘包中用手去觸摸並取出想要數量的小物品。最後清點核對,看數量是否匹配。
這是一種限定條件的感知數量,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調整數字卡。
擴展與延伸:
01,感知數量,尋找數字卡
跟基礎遊戲相反,這次讓孩子先從神秘包中感知數量,然後找到對應的數字卡(同基礎遊戲一樣,數字卡背面朝上)。這個遊戲不僅鍛鍊孩子數量匹配能力,還鍛鍊記憶力。我每輪只允許她最多翻3次,若超過3次都沒找到合適的數字卡,視為輸。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競技,增加趣味性。
02,比比誰找的又快又準
準備兩個神秘包,家長跟孩子一人往一個神秘包裡投放若干小物品,然後交換神秘包(即孩子用媽媽放的神秘包,媽媽反之),伸手觸摸感知數量,兩個人比賽,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找到後,也可以順便玩個比大小遊戲,看看誰的數字大,大多少。
03,湊10
我先在神秘包中隨機放一些小物品,讓孩子觸摸感知數量,然後找到與該數量能湊10的數字卡。
總是枯燥的感知數量,花樣再多,孩子都會覺得枯燥,不如換種思路,給孩子一個思考的過程,這樣的趣味性孩子可能會更喜歡。
04,兩種物品的觸摸感知
我在神秘包中放了兩種不同的小物品,讓孩子觸摸感知數量。通常孩子會先數一種類型的數量,再數另一種,然後相加得出結果。這其實也是在玩加法遊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控制小物品的數量。
05,20以內的觸摸感知
前面玩的都是10以內的觸摸感知,我再次加大難度,將小物品的數量調整到了20以內,想看看孩子的能力。果不其然,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難度,因為她一隻手抓不下,很容易數錯。
這時候我用了十格陣的方式,讓孩子來清點數量。第三章我分享過我們玩過的十格陣遊戲(「孩子天生會數學」之十格陣),今天算是十格陣的延伸。
用兩個十格陣來清點20以內的數,就容易多了。在玩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孩子嘗試分兩次將小物品拿出,並放在十格陣上。變相的讓她嘗試20以內加法的計算(即先湊10,然後再加),孩子像發現了新大陸,覺得自己學會了20以內加法,飄飄然了。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遊戲內容,這兩節遊戲都是通過觸覺去感知數量的多少及變化,將數量與數字想對應,透徹理解抽象數字,是非常好的數感遊戲。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玩,你一定會有收穫。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