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會數學」之神秘包裡的數字1-2

2021-01-08 淡定的恬媽

今天分享「孩子天生會數學」第五章中的「神秘包裡的數字1-2」遊戲。本書第二章首次出現了「神秘包」遊戲,旨在讓孩子通過視覺來感知數量的變化,用觸覺去驗證變化的過程。而本次的神秘包遊戲則是進一步利用觸覺去感知數量,並找到對應的數字與之匹配,對觸覺和數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遊戲分割線~~~~~~~

神秘包裡的數字1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裡能裝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會傷手的小物品),數字卡(撲克牌或者點卡牌均可)

基礎活動:

01,尋找缺失的數字卡

我打亂了1-10數字的順序,隨機抽走了一張,讓恬恬清點數字卡,然後找出缺失的數字卡。玩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為數獨遊戲奠定基礎。恬恬把所有數字卡清點一次後,找不到缺失的數字卡,隨後她將數字卡排序,結果很容易找到了缺失的卡片。

02,用手感知數量

我將若干個小絨球放進了神秘包,讓恬恬伸手進去感知數量。與其說「感知」,不如說「點數」,恬恬是通過一個一個點數的方式來確定最終的數量,然後找到對應數字卡,再進行清點核對。

擴展與延伸:

01,不同物品的數量感知

我先後換了好幾樣小物品,數量隨機選,沒有特定規律。家長可以選擇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小物品讓孩子去感知,可以是軟的,硬的,長的,短的,細的,粗的等,看看孩子對哪些物品的感知能力更強一些。

02,還有哪些數量沒感知

因為在準備工作中,我讓恬恬清點了數字卡1-10,所以隨著一次次的觸摸感知,有些數字卡尚未用到,每玩一次,我都會提問:還有哪些數字卡沒有玩?還可以觸摸感知哪些數量?一次次的提問和引導,也是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

在這裡順便分享一個小插曲,我們在玩該遊戲時,恬恬問我:媽媽,我能摸出積木是什麼顏色嗎?我發問她:識別顏色應該用五種感覺中的哪一種?她想了想,哦,只能用視覺去感知顏色。想到了這點,她也就不再糾結每次摸出的小物品時,只能說出數量而無法說出顏色這個點了。我又追問:那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觸覺呢?恬恬說:媽媽你不記得了嗎?上次你說我眼角有掉落的眼睫毛,要幫我弄,我告訴你,我可以用觸覺感覺到,不需要媽媽幫忙,這就可以用觸覺啊。我竟一時語噻。。。

其實,我們在玩數學遊戲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些科學常識,如果孩子產生了疑問,家長可以順勢做一些拓展,讓「枯燥」的數學遊戲變得豐富多彩。

神秘包裡的數字2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裡能裝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會傷手的小物品),數字卡(我們用了帶磁性的冰箱貼,只要背面沒有數字或提示數量的卡片均可),十格陣

基礎活動:

01,數字卡與神秘包物品匹配

將數字背面朝上放在桌上,神秘包中放若干小物品。讓孩子隨機翻開一張數字卡,然後在神秘包中用手去觸摸並取出想要數量的小物品。最後清點核對,看數量是否匹配。

這是一種限定條件的感知數量,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調整數字卡。

擴展與延伸:

01,感知數量,尋找數字卡

跟基礎遊戲相反,這次讓孩子先從神秘包中感知數量,然後找到對應的數字卡(同基礎遊戲一樣,數字卡背面朝上)。這個遊戲不僅鍛鍊孩子數量匹配能力,還鍛鍊記憶力。我每輪只允許她最多翻3次,若超過3次都沒找到合適的數字卡,視為輸。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競技,增加趣味性。

02,比比誰找的又快又準

準備兩個神秘包,家長跟孩子一人往一個神秘包裡投放若干小物品,然後交換神秘包(即孩子用媽媽放的神秘包,媽媽反之),伸手觸摸感知數量,兩個人比賽,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找到後,也可以順便玩個比大小遊戲,看看誰的數字大,大多少。

03,湊10

我先在神秘包中隨機放一些小物品,讓孩子觸摸感知數量,然後找到與該數量能湊10的數字卡。

總是枯燥的感知數量,花樣再多,孩子都會覺得枯燥,不如換種思路,給孩子一個思考的過程,這樣的趣味性孩子可能會更喜歡。

04,兩種物品的觸摸感知

我在神秘包中放了兩種不同的小物品,讓孩子觸摸感知數量。通常孩子會先數一種類型的數量,再數另一種,然後相加得出結果。這其實也是在玩加法遊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控制小物品的數量。

05,20以內的觸摸感知

前面玩的都是10以內的觸摸感知,我再次加大難度,將小物品的數量調整到了20以內,想看看孩子的能力。果不其然,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難度,因為她一隻手抓不下,很容易數錯。

這時候我用了十格陣的方式,讓孩子來清點數量。第三章我分享過我們玩過的十格陣遊戲(「孩子天生會數學」之十格陣),今天算是十格陣的延伸。

用兩個十格陣來清點20以內的數,就容易多了。在玩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孩子嘗試分兩次將小物品拿出,並放在十格陣上。變相的讓她嘗試20以內加法的計算(即先湊10,然後再加),孩子像發現了新大陸,覺得自己學會了20以內加法,飄飄然了。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遊戲內容,這兩節遊戲都是通過觸覺去感知數量的多少及變化,將數量與數字想對應,透徹理解抽象數字,是非常好的數感遊戲。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玩,你一定會有收穫。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

相關焦點

  • 還在頭疼教孩子認識數字1-10嗎?這3個數學小遊戲輕鬆解決!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 家長常會發現,馬上就要讀或者正在讀幼兒園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有趣現象: 孩子平時看到數字時,會假模假樣的讀出數字,其實根本連1-10都不會數,更別提認識了。
  • 神奇而獨特的數字,探究數字7的神秘之處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難道所有的神秘都是無用的聯想,世界本身並沒有誰來設計規律!我們來探究一個看起來普通卻又神秘的數字「7」7看起來是一個很普通的數字。但是,7聯繫著很多文化現象。7是一個象徵權勢和諧的數字,在巴比倫紀元年代,是權利和名譽的象徵。建立古巴比倫王國的閃米特人相信七曜皆神,對他們都加以崇奉。並確信他們輪流執政,主宰著人間的滄桑。在西方文化中,七普遍被視為幸運數字,而有 Lucky 7 的說法。
  • 孩子學數學能更聰明,楊振寧推薦這套數學啟蒙書,孩子看了會喜歡
    直到後來才知道,理科成績好的孩子,其實智商更高,這才是他們容易成為尖子生的關鍵所在。而數學作為理科的典型代表,其地位之特殊,可想而知。數學成績與孩子智商掛鈎嗎?專家給出肯定回答事實上,圈內人都知道,任何科學問題,歸根究底,最後都得用數學問題來解決。
  • 金字塔內留下的一串數字:142857,有何玄機?金字塔的數學之謎
    神奇的142857埃及金字塔作為「世界八大奇蹟」之子,從誕生之初就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個難以想像的未解之謎,而其本身神秘玄奧的源頭便是數學,142857這串神秘的數字就是其中之一。乍眼一看,142857好像就是普通的一組數字,但我們不妨來仔細推算一下:首先用142857乘以1到7,我們會得出這樣7個答案;142857 × 1 = 142857;142857 × 2 = 285714;142857 × 3 = 428571
  • 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正確認識數學意識,學學這幾個小遊戲
    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知識的起源,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就都離不開數字和數學了。教孩子數數、認識數字,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這項任務一般都落在了父母身上。教孩子數數,會背「1、2、3」,但是總是不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小藝最近在教寶寶數數,每天有空就抱著孩子數「1、2、3……」,寶寶也每天跟著媽媽數「1、2、3」。
  • 數學思維構建之一:構建數字空間立體形象記憶,讓孩子玩轉數學
    學好數學必然離不開與數字打交道,如果一個孩子對數字不敏感,眼睛看到數字,大腦不能迅速建立起與數字關聯的想像,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往往會使孩子大腦對數字信息不會優先做出排序和使用。其實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孩子在答題時,經常容易看(寫)錯數字,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甚至有時還會丟掉題中關鍵數字信息等,下面我們開始進入主題。
  • 這裡有場神秘的數字「π」對
    今天是圓周率日是一年一度慶祝數學常數π的節日通常是在下午1時59分慶祝,以象徵圓周率的六位近似值3.14159全球各地一些大學數學系會在這天舉辦派對那麼,今天小編也帶各位開一場數字「π」對>了解和「π」一樣的神秘數字 值得驕傲的「π」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
  • 不一樣的學數學:一個猜數字的小遊戲,讓孩子走入二進位的大門
    在家要學和學校不一樣的東西在家裡推動孩子的數學學習,儘量不要用學校的方式,除非孩子自己要求。比如,學校老師會布置做練習題,反覆的練習同一個概念,以求達到熟練的程度。重複做一樣東西誰都會厭。這樣的方式,在家裡,就最好別用了。在家要用不一樣的方式,學不一樣的東西。目的是打開視野,增長見識,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 1到10之間最神秘的數字,中外無數傳說都和它有關,謎團至今未解
    數字雖然很常見,但其實很多數字都有特別之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普遍認為有一個或者幾個數字是屬於自己的「幸運數字」。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1到10之間最神秘的數字,中外無數傳說都和它有密切關聯,其中謎團至今未解。這個數字就是7。7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首先我們來比較神話傳說。
  • 如何給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
    看起來同樣是5歲的倆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但裡歐在面對他媽媽拋出的數學問題都能很快接住,而我家蘋果還處於懵懵的狀態,於是,我問了問表姐,她說她很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在美國小學是非常注重「數感」的培養。  我連忙問,什麼是數學思維,怎麼樣才算數學思維啟蒙,數感又是怎麼回事。表姐跟我說,數感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
  • 1道小學數學邏輯思維題:60秒內能答對的孩子,數學思維都不錯
    小學數學邏輯思維題有4個同學,他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班級裡名列前茅的,老師也經常誇他們聰明,有一天老師心血來潮決定出一道難題,防止孩子們驕傲自大,於是便對孩子們說:我手裡有四個小紙條,每個紙條上都寫了一個數字,這四個數字分別是1、2、3、4、5、6、7、8中的任意一個,你們來猜一猜都是哪幾個數字?
  • 這10部頂級的數學紀錄片, 讓中學孩子愛上數學!
    今天盧老師給大家介紹10部關於數學的世界頂級紀錄片(豆瓣平均分8.8分!),讓您和孩子發現數學之美!《數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Maths歷史上最聰明的人為何對數學如此痴迷?主講人Marcus du Sautoy 是一位數學教授,他帶領觀眾走訪數學家的故鄉,來到這些經典時刻發生之地,真實地呈現牛頓、萊布尼茲、高斯等數學家探索著名理論的歷程。這場意義不凡的旅行,展現了數學這門科學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由古及今,在探索數學的徵途中,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 「一年級數學知識點」九宮格找規律填數字(編程+數學)
    通過編程+數學的方式梳理數學的知識點,讓孩子既可以對學習感興趣,又可以學會各個知識點。本次的主題是【九宮格找規律填數字】找規律填數字是一年級數學中常見的題型,尤其是九宮格,以下通過編程截圖演示其解題過程【題目】使得橫豎格子內的數之和都等於20
  • 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可見不管古今,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但在數學啟蒙上,家長們都存在一個誤區:孩子2、3歲就能從1數到100,肯定是天才。卻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孩子是否真正會運用數字。而數學是一門不能靠死記硬背,需要孩子靈活思考的學科。
  • 陳景潤,證明了「1+2」的數學理論猜想,其後代過得如何?
    後來上小學後,他知道了數學這門學科,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數學,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數學的愛變得越發深沉,一直相伴他的一生。那個時候的陳景潤也沒有想到,他熱愛的學科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學生時代,班上很多人都討厭數學,看著書本上的數字,他們覺得在看天文一般的書。
  • 林志穎2歲兒子會算乘法: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原來這麼重要
    大概內容就是:哥哥kimi向弟弟提問口算題,先是提問了一個簡單的加法,「1+1=?」 kimi提問的是其中的一個弟弟凱凱,凱凱不假思索的回答:「等於2」,顯然這個問題對凱凱來說毫無難度。接著kimi 說自己是要增加難度了,於是問弟弟:「2×2=?」邊說邊把這道題寫了下來等著弟弟算,沒想到開阿凱直接脫口而出:「等於4」。
  • 如何讓孩子看到數學之美?這樣學數學才會更有趣
    數學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以至於小的時候我以為學數學就是記公式和算數。小時候擔心我不好好學數學,我媽總說:「學不好數學,將來買東西都不知道別人該找你多少錢。」小學聽老師將陳景潤的故事,講到哥德巴赫猜想,覺得「1+2」有什麼好糾結的。只能感嘆數學家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只能遙遙仰望。所以從小對數學的印象就是枯燥、刻板、遙不可及。
  • 明星大偵探之神秘來電:數學世界裡,因愛而犯下的罪行
    本周新一期的《神秘來電》大家及時收看了嗎?在這一期節目中,參與推理遊戲的人員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入了很多年輕的鮮肉力量,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期有哪些精彩內容吧。他們在這裡回顧青春舊事的時候,突然打來了一通神秘電話,對方聲稱店長甄加已經死亡,手臂上還寫有「1331」數字記號,正當眾人看著眼前活生生的甄加店長一頭霧水的時候,電話那邊的人又說自己搞錯了,掛掉了電話。甄加店長很氣憤,以為這是惡作劇,幾人又各自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 由數字2的分解與組合為例,輕鬆教會孩子5以內的分和
    其實,在加減法學習前,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數學能力,數的分解和組成(數的分合)會被很多家長忽視。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數字是一切數學的基礎,但是孩子掌握了數字並不意味著可以做加減運算。不管是數的分合,還是加減法等數學學習,都要以實用且有趣的活動開展為主,堅持這樣的原則:實物操作+日常生活=數的分合學習。下面我們以數字2的分解與組合為例,分享3個實用且有趣的數學活動,幫助家長和孩子學習數的分和。
  • 指導術|「從1數到100」,你還這樣教孩子數學麼?
    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遊戲,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因此,遊戲是向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最有力的方法。結合遊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兒童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在孩子生活中的其它各種遊戲活動中也涉及大量有關數量、空間、時間、形狀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