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養鴿上鴿市聽來一個橋段「某人用斑鳩配鴿子,不但育出了體羽泛出金屬綠光的後代,而且飛賽能力超強……」當然現在想來這又是個傳說中的故事。
斑鳩和家鴿確是不折不扣的親戚,它們同屬鳩鴿科,但是差異太大已經不可相融。至於為什麼要拿鴿子和斑鳩做比較,其實是源於今天要說的主題羽翼。
斑鳩和鴿子除了體格大小,最大的差異就是翼展構造和翼面面積與身體的比例。這對兩者的飛行和續航能力構成質的差異。
即便同樣是賽鴿,因為鴿主刻意或不刻意的培養一樣也衍生出不同特性的羽翼形態,它們之間還是有著不同的升力和動力差別。
留意斑鳩羽翼末端搭在尾巴上的位置
無論是新老手每上手一羽鴿子總要先看看鴿眼,然後拉一拉翅膀看看翼展。但是沒有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的應該不容易發現賽鴿翅膀好不好之間的差異。
當然賽鴿比賽飛得快慢不只憑翅膀,比賽是一個綜合實力的體現,很多朋友動不動就是天上見,我想說一個靠飛的東西,一對翅膀適合什麼比賽還是可以地上鑑的。
先讓大家看兩個圖片
前者是中距離的成績鴿,後者是千公裡的鴿子,都是我們自己作翔的鴿子,前者最後四個將軍條是等長的,翅膀的孤獨相對平些,這種翅膀大多相對速度比較快。
後者翅膀四個主羽並不突出,從上往下看真的平平無奇,甚至還有點醜陋,但是這個鴿子的翅膀卻弧度大,相對有撲風可以獲得更大的浮力,有利於鴿子的續航能力。但這不是理想型的長距離鴿的翅膀。
以前老一輩熱衷長距離超長距離的時候都喜歡賽鴿有一對羽展寬闊的翅膀,我現在還有深刻印象,現在實圖確實無法提供。隨著比賽距離的縮短,我覺得鴿子的翼展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變短了。
以前一個比較明顯的標準,就是當一羽賽鴿自然站立的時候,從其側面觀察,鴿子雙翼自然搭在尾巴上,主羽末端可以和尾巴末端幾乎等長的時候,這羽賽鴿翼展一定相對較寬,這意味著浮力更好可以進行更長時間或是更長距離的飛行。
關於弧度有些新鴿友可能一時不好理解,其實也簡單,此處只好親身示範。
打個比方這是翅膀0弧度的樣子。
這個是有弧度的翅膀,多少弧度您隨意。
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弧度越高相對越有浮力。
不要輕視一點點小差距,距離遠了,關賽多了,一點點小問題也會顯示出差距。這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價值和意義。
最後給大家上幾張圖片,當文字不能完全表達清楚的時候就必須靠大家的悟性。若要得到一些不同的東西,有時候總要在大自然裡汲取靈感,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北極燕鷗每年南北極遷徙四萬公裡,是世界上最能飛的鳥類。
燕子張開的翅膀有種「擁抱空氣」的感覺。意羽翼面積和身材的比例,看上去真像一臺天然的滑翔機。因為飛翔浮力好,羽毛也防水所以在下雨的天氣裡也能自由高飛。
要不是尾部的兩條須,休息時燕子的羽翼末端是比尾巴特別長些的。
本文作者:林栩國
更多文章請關注閱讀,交流於下方留言。
如果您也喜歡與賽鴿相關的高質量閱讀或對實戰比賽有濃厚的興趣,那也可點下方「閱讀原文」,我有一些好東西希望分享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