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層可反射太陽輻射以及限制熱輻射進入太空,因而雲層可極大地影響地球的能量收支。過去幾十年來,關於雲層的變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觀測數據與氣候模式的預測並不一致,這使得雲層成為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7月11日《自然》刊載的「衛星雲圖中的氣候變化證據」(Evidence for climate change in the satellite cloud record)一文,來自美國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觀測數據與氣候模式的預測不一致的原因在於最初設計用於監測天氣的觀測系統在探測雲的變化方面幾十年來一直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除非對其進行修正以消除人為影響。
研究使用了一種新技術來消除衛星雲圖中的錯誤信息,經研究人員修正後的衛星記錄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前十年出現了大規模的雲型變化:中緯度地區的雲層開始減少,降水雲系與風暴路徑逐漸向兩極移動、亞熱帶乾旱地區面積擴大以及雲頂高度持續上升。這些變化與氣候模式對全球變暖時雲型變化模擬的預測相一致。研究人員指出,不斷上升的溫室氣體濃度以及火山輻射冷卻效應逐漸衰退應是導致全球雲型改變的主要原因。研究結果表明氣候模式所預測的雲型變化確實正在發生。
(責任編輯: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