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央空調循環水系統經長時間運行之後,系統中常會產生一些鹽類沉澱物、腐蝕雜物和生物粘泥等。這些物質會影響機組換熱器傳熱效率,定期處理空調循環水系統,能提高換熱效率;降低運行能耗;避免出現高壓報警和高壓保護故障;減少維修費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清洗方式有幾種,常見有的物理和化學清洗,製冷百科公眾號建議,對於輕微結垢建議採用物理通炮清洗,但是對於端溫差≥5℃或銅管結垢達3mm以上的建議採用化學清洗,甚至化學清洗後進行物理通炮處理。
一、物理清洗:
物理清洗主要是利用水流的衝刷作用或器具的刷、擦、刮作用來清除設備和管道中的沉積物。物理清洗的主要方法有:高壓水清洗和器具清洗。
高壓水清洗:高壓水衝洗是利用高速水流的強力射流,以一定的角度作用於被清洗表面進行清洗的方法。通常用於熱交換器的管束內外清洗和冷卻塔填料的清洗,但是這種效果有限。
器具清洗:採用毛刷或通炮機等清洗工具對系統管路進行清洗的方法。通常用於熱交換器換熱管內的清洗。
二、化學清洗:
化學清洗方法是通過化學藥劑的化學作用,使被清洗設備和管道中的沉積物溶解、疏鬆、脫落或剝離的一種清理方法。一般來說,化學清洗的方法不僅能去除系統中的汙垢,而且能去除各種結垢物、金屬腐蝕物和生物粘泥。化學清洗方法適用於立式和臥式殼管式冷凝器。
1、連接水泵:將水管與循環水泵連接,注意水泵進出水接管方向,確保循環水在殼管內方向為「下進上出」。水泵連接管接口可選擇在壓力表、溫度計、排汙管等位置,也可自行開孔。
2、粘泥剝離:計算循環水量,根據循環水量計算加藥量,按1噸水投加600~800g的比例進行粘泥剝離劑添加(以康星品牌為例),開啟水泵循環4小時,循環過程中及時清理剝離出來的懸浮物。
3、除垢:投加除垢劑(鈣爾西康)前檢測循環水ph值,用於對比清洗前後ph值變化;根據循環水量,按1:10到1:20比例投加除垢劑,為防止除垢劑反應速度過快阻塞系統,可以將除垢劑分3~4次間隔20min加入;循環4~8小時,循環過程中注意檢測循環清洗液ph值,若檢測ph達到4~5左右,再次加入少量除垢劑後變成紅色,則表明清洗乾淨。
4、漂洗:主洗除垢結束後,用清水反覆清洗殼管,直到衝洗乾淨至接近中性(ph=6.5±0.5)且循環水清澈為止。
5、預膜鈍化(也可在開機後):預膜前確保水系統清洗徹底,根據循環水量加入預膜劑,按1噸水加入預膜劑A劑和預膜劑B劑各1L,分多次投入。投加過程中需檢測ph,通過加藥量控制ph值在6.5±0.5。
6、清洗驗收:清洗完成後,開機運行,機組負荷加載到80%以上運行兩小時後,檢查對應殼管端溫差,若端溫差不高於2℃,表明清洗效果良好。
注意,清洗操作人員必須為專業維保人員,清洗不當帶可能會損壞設備。最後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三、操作不當案例
案例 1:某電子廠使用某品牌的離心機、螺杆機,在維保過程中採用酸性清洗劑,因配比嚴重超標導致銅管腐蝕,系統進水,給該廠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案例 2:某地鐵項目使用某品牌的螺杆機,換熱管清洗因清洗藥劑使用不當導致銅管幾乎全部腐蝕,系統進水。
四、水冷殼管/套管式換熱器工作狀態判定
1、用手摸水冷殼管式冷凝器工作狀態時,水冷殼管式冷凝器的殼體在正常情況下是:上半部比較熱,下半部是溫熱。由於製冷劑量的缺少,在不正常狀況下,它的整個殼體都不太熱。另一種情況正好相反,整個殼體都很熱,主要是因為冷卻水超:不足或散熱效果差。
2、套管式冷凝器正常狀態的特徵是:製冷劑進氣端很熱,製冷劑液體出口端基本接近常溫。套管式冷凝器不正常時,其套管外表會很熱,其原因是冷卻水量太小或散熱效果差;另一種不正常情況是整個套管外表面不太熱,這是製冷系統中製冷劑不足的明顯特徵。
家電清洗就是對家用電器進行清潔的保養,以增加家電運作效率以及使用壽命,使人們更好的利用家電,保持家庭清潔使人們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