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陽新式學校的鼻祖-----錦和鎮中心小學

2021-01-14 西風快馬

  

 

 

錦和鎮中心小學,座落在錦和鎮北街,其前身為清乾隆32年(1767年)修建的錦江書院,清光緒30年(1904年)改為麻陽縣立高等小學堂,是麻陽廢科舉後第一所「官辦小學」(今稱公辦學校)。她歷經三個朝代,一百多年來,曾10次易名,她不僅是錦和鎮小學的開端,也是我縣新式學校的鼻祖。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各省紛紛創辦「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新式學堂,我縣教育界前輩任時琳,田達道等具報縣知事章倬漢得到其同意,改縣城(錦和鎮)南正街之錦江書院為校舍,創辦了「麻陽縣高等小學堂」,堂長田達道,教習任時琳。

 

初開一個班,學童30餘名;學制為四年,後發展為兩個班,學童70來人,全系男生。師生用書全是清朝學部規定的教材,經費由清廷開支,以錦江書院移交學田出產為輔給。這是我縣有史以來第一所新式小學堂。當時稱官辦小學,而民眾稱之為「洋學堂」。

 


初創階段,設備簡陋,學生來源少,多是勸學來的私塾生。名日「高等小學堂」,其實是所簡易小學堂,但教學質量較高。因為當時高等小學堂的師資那是很厲害的,教師絕大部分是省內外優級師範學堂畢業,有的是拔貢和廩生(普及下這方面知識,很多人對古代的學生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誤解,特別是一些人因為看古裝電視劇看多了,總認為古代秀才水平不怎麼樣,我這裡有必要講一下,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較嚴格,考生必須通過縣試,府試以後,還要通過院試。

 

考試合格後才能叫秀才,明清秀才錄取名額是有規定的,名額根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分成大中小縣,大抵是大縣二十多名,中縣十幾名,小縣六七名,難度約等於如今我縣那些考上985、211的大學生們。所謂「秀才」,木秀於林,與眾不同之材也,這可不是古代人亂取的哦。當然考取秀才以後就有了一定特權,如可以站著和縣長說話,免於差傜,不予上刑等。

 


秀才中的一等是廩生,所謂廩生,就是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廩生政府每月給廩食,並有資格被選為貢生。所謂貢生,就是地方政府如縣,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舉的,經過學政選拔,成績特別優秀的生員而成為國子監的學生。但是與其他國子監學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非錢買來的)。貢生被送人京師國子監學習深造,肄業後由吏部派任知縣、縣丞、教諭等官職,因而入國子監的貢生又稱貢監。)

 

甚至當時錦和高等小學堂還有北京師大畢業生,少數還是回國留學生。他們學識較深,關心家鄉教育,竭盡心勞,克服困難,使這所初創的新式小學堂逐步穩定發展。

 


清宣統三年(1911)10月30日,在護國戰役中,繼任堂長劉哲卿、監學田雲、教習任時琳等,率領全校學生,毅然反正,立旗於校門魏奎星閣,帶頭迎接革命軍,致使縣城各界相繼響應,爆竹之聲啊徹雲霄,兵不血刃革命成功。這一壯舉寫進了《麻陽縣誌》中,民國肇造,學堂改稱學校,堂長易名校長,清朝學部頒行的教科書一律禁用,對錦和原高等小學堂某些方面進行整治。

 

民國元年(1912)2月,麻陽增設「麻陽縣女子小學」,校址在縣城茶巷弄財神殿,後改為縣立高等小學的分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併入縣城高等小學校,亦是錦和中心小學小前身之一。

 

民國3年(1914),縣參事會將這所簡易小學改辦為「兩等小學」,民國8年(1919)在繼任校長宋承臻等努力下,又將「兩等小學」改為縣立高等小學校。這一年,革命前輩滕代遠就讀子該校第13班。

 



民國14(1925)學校成立了學生自治會,由學生龔本清司其總責,在當時「中共麻陽特支」的指引下,學生自治會帶領全校師生開展了反帝反封反軍閥的宣傳和示威遊行。

 

民國17年(1928),縣裡在高村創辦了縣立第二等小學校,故縣城「縣立高等小學易名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一直延用到民國29年(1940),才改名為錦和第一中心國民小學;當時的縣立女子小學為錦和第二中心國民小學。

 

民國19年(1930)學校畢業生田渠,在北京中法大學畢業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法國法國裡昂大學攻讀天文,畢業時獲博士學位。

 

民國20年革命前,革命前輩陳俊(後授予少將)就讀此校第34班。1933年,他與同班劉一萇(教育界前輩,文革被打倒,後含冤去世)畢業後考入常德省立第四中學。他二人自入學到離校,均以優異成績而獲免費就讀。

 


民國24年(1935)學校畢業生、科技界老前輩雷興翰,在清華大學畢業後(麻陽第一個清華大學生,當然麻陽第一個北大生舒大楨也出自該校,於民國11年(1922)秋考入北京大學,我公眾號前面已經寫過,在此不再累贅),以公費考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畢業時獲藥用化學博士學位。與此同時,學校畢業生王子佑,也考入美國密執安大學礦物系,畢業時獲礦冶碩士學位。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在八年抗戰中,縣立一高師生開展不少抗日救亡活動。如民國28年(1939)慶祝湘北大捷時,全校師生與當地民眾舉行了盛大的提燈遊行慶祝大會。高呼抗日救國口號,大唱抗日歌曲,逢節或趕集時,演街頭劇,發動募捐等等。

 

民國27年(1938),為了共紓國難,縣立高等小學將校舍讓給流遷到麻陽的國立八中初四部(有人傳言總理朱鎔基曾在此就讀,這是誤解,朱鎔基總理是隨國立八中另外一部分流遷到湘西州那個分校就讀的,沒有分在我們麻陽就讀),直到1943年才遷回原校。

 


民國38年(1949),麻陽發生「三·二事變」(龍飛天攻取縣城事件),上學期被迫停課,下學期由於維持會維持治安,兩所高等小學(含女小),又繼續複課。縣政府曾將錦和鄉第一中心國民小學命名為「麻陽縣第一示範小學」,女小命名為「麻陽縣模範小學」。

 

民國時期,原湖南省政府和教育廳也曾一度到麻陽這兩所高等小學視察過。如民國25年(1936),省教育廳教育督導員王應淦到視察。民國26年(1937)3月,原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經芷江到麻陽視察,當夜下榻縣立一高后院。民國32年(1943),省教育督導員羅增美又到視察。

 

1950年3月,麻陽縣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學校。同年5月縣城兩所高小合併,更校名為「麻陽縣立中心小學」,民主選定田昌忠為校長,龍暉為教導主任。同年8月,縣文教科正式任命陸顯榮為校長。從此,該校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52年,縣立小學改名為「錦和中心小學」,同年9月,在全縣第一批建立了少年兒童隊(1963年改名少先隊)。1953年,在全縣首次開展評選「三好」學生活動,1956年又在全縣首批建立了學校教工工會。1958——1960年,由於艱苦建校和勤工儉學活動開展得好,全區各縣學校代表曾到該校召開現場會兩次。

 

1960年4月,女教師張嗣振曾因此出席省「先代會」,同年8月,校長陸顯榮代表學校出席全國「群英會」,捧回了中央領導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先進單位」獎牌一塊。

 


1983年,老校友新疆昌吉軍分區司令員陳俊,在離休回家探親時,曾專程到母校看望,勸勉師生勤教苦學,為校爭光。1989年12月,湖南省電視臺曾以女教師唐素梅優秀事跡為主要素材,攝製了《春風又綠錦江岸》的電視紀錄片。

 

 

1985年,錦和鎮與錦和鄉合併為錦和鎮,錦和鎮小學亦更名為「錦和鎮完全小學」,2003年9月,更名為錦和鎮中心小學(原錦和鎮中心小學更名為皮衝完小)。

 




相關焦點

  • 歐俊聰:錦和鎮小學的前身及其演變
    這一義舉,後被載入民國時期的《麻陽縣誌》中。民國肇始,學堂改稱學校,堂長易名校長,清朝學部頒行的救科書一律禁用,對原高等小學堂某些方面進行整治。民國元年(1912)2月,麻陽增設「麻陽縣女子小學」,校址在縣城茶巷弄財神殿,後改為縣立高等小學校的分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併入縣城高等小學校,亦是錦和完小的前身之一。
  • 活過百歲的人扎堆,麻陽這兒除了神秘,還有驚喜!
    席間,紅網麻陽攝影協會的舒大軍會長和郭勇副會長,還熱情地為我們介紹了麻陽縣府1953年從錦和鎮遷來高村鎮的歷史,以及麻陽關於盤瓠的傳說,和麻陽龍舟的特點在於逆水競賽,賽道長達800米,強度之大屬國內外之最,故而麻陽龍舟外出競賽所向披靡等等,使我們對於麻陽及其龍舟的起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對麻陽的好奇愈發濃烈。
  • 張煥綸與中國的第一所新式小學。
    上海市黃浦區永寧路20號,座落著一所不起眼的小學。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所梅溪小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人創辦的新式小學。梅溪小學的創辦人叫張煥綸。梅溪小學之所以這麼著名,第一是因為它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校。和當時的私塾不同。
  • 我身邊的好學校——秦漢新城南位中心小學
    秦漢新城南位中心小學位於南位鎮陳王村,是南位鎮唯一一所市級重點學校。28 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20人;小學高級教師 8人,一級教師14人;鹹陽市教學骨幹2人,市級教學能手7人。本學年,從槐巷小學、西關小學等市區學校回流的9名教師,為學校注入新的血液,使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
  • 央視11個頻道集中推介麻陽冰糖橙
    紅網時刻懷化12月2日訊(記者 梁馨雨 通訊員 鄭春豔 張前煥)12月1日,CCTV1、2、3等11大頻道開始播出麻陽冰糖橙精準扶貧廣告宣傳片,苗鄉基層幹部和群眾紛紛表示,看到麻陽冰糖橙再次登上央視頻道,為他們以後發展農業產業,擴大柑桔種植規模奠定了基礎,
  • 南雄市水口學校、烏逕中心小學被命名為紅軍學校
    11月11日,主題為「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的中國工農紅軍廣東南雄陳毅元帥紅軍學校授旗授牌儀式在原中央蘇區縣南雄市舉行。水口學校正式更名,成為了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正式命名的全國400所紅軍學校之一。
  • 江北中心小學70周年校慶創新繪畫讓人耳目一新
    金報訊(通訊員 張文明 記者 薛曹盛 攝影 記者 張培堅)昨天,江北區中心小學舉辦
  • 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小學參加「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聯賽
    魯網11月26日訊11月19日至22日,由東營市教育局主辦的東營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聯賽如期舉行。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小學派出男女兩支足球隊參賽。在比賽中,雖然天氣寒冷,北風凌冽,但隊員們的運動熱情絲毫不減,比賽場上展現著自己精湛的腳法、完美的盤帶、犀利的射門以及精彩的配合,展現出大王鎮中心小學永不放棄的精神。
  • 瀘師附小城南學校、大巖山小學、沱江新城中學最新...
    家長們看過來大巖山小學和沱江新城中學江南科技園教育組團最新消息來了大巖山小學和沱江新城中學預計2022年9月投用網友諮詢:據說沱江新城譽府和恆大城背後規劃一所小學和瀘南中學,請問小學和中學何時開建,何時能入學?
  • 麻陽文藝界唱響苗鄉文化春天
    麻陽農民畫院院長滕建國展示新作。長河號子表演。探訪沈從文舊居。文藝家感受長河船工號子的魅力。紅網時刻1月12日訊(通訊員 粟登翔 瞿宏紅 舒大軍 趙忠 曾明霞)1月9日,麻陽苗族自治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牽頭縣作家協會、縣攝影家協會、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等百餘人走進苗嶺生態脫貧創業園呂家坪社區召開縣文藝界2020年年會。
  • 大曹鎮張傲明德小學教師張俊華向縣教體局和鎮教辦無償捐贈消毒液
    在教體系統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大曹鎮張傲明德小學教師張俊華在疫情面前主動發揮社會責任,為寧津縣教體局無償捐贈消毒液1000公斤,向大曹鎮教辦無償捐贈消毒液300公斤,助力寧津教體系統疫情防疫工作。張俊華老師說:「學校是抗擊疫情的重要防線,全國上下同心抗擊疫情,我也想為學校、為社會做點實事,捐贈這批消毒液,希望為寧津縣所有學校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 湘潭縣教育局: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2020年茶恩中心小學送教活動
    為了充分發揮湘潭縣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在湘潭縣中小學教研室周建兵副主任和縣小學英語教研員黃清老師的帶領下,湘潭縣小學英語名師工作室一行18人赴茶恩中心小學開展送教活動。此次送教活動以基於主題意義下的小學英語教學進行研究。茶恩中心小學彭浪老師上了第一節教研展示課,她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冊《Unit 3 This is my family》。
  • 下沙小學英語補習學校_松鼠AI 中小學全科輔導教育機構
    下沙小學英語補習學校,松鼠AI 中小學全科輔導教育機構,   松鼠Ai智適應中小學線上線下全方位輔導杭州八大校區線下輔導機構:上城區:杭州市上城區江城路水門南弄3號,錦繡工坊14號樓二樓江幹區:杭州市江幹區新塘路88號天星龍大廈B座一樓濱江區:濱江區濱和路998號中贏國際2幢4樓拱墅區:拱墅區花園崗街60號(錦文雅苑旁)杭州諾升教育培訓學校下城區
  • 雙泉中心小學:守正篤行 五光「十」色,2018,我們不一樣
    「美的邂逅」,鎮內傳統文化展演及「最美」社團展示已成為每一學期的中不可或缺的板塊,通過學校間的相互觀摩、評比,習彼之長,補己之短,取其精華,發揚光大。2018年5月由雙泉鎮中心小學選送的傳統文化節目《萬千苔花 自有芳華》在長清區電視臺現場展演,深受區領導一致好評,多位學生與指導教師分獲不同獎項。
  • 漢陰縣澗池鎮中心小學班級手抄報展評活動
    近日,漢陰縣澗池鎮中心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了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手抄報展評活動。據悉,本次活動以「讀書樂」為宗旨,以「人人參與」為原則,讓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 上高錦陽小學附屬幼兒園教工招聘公告
    江西教師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上高錦陽小學附屬幼兒園教工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宜春教師招聘,宜春教師,南昌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教師招聘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加入官方交流群()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宜春中心城區2020年小學學區劃分範圍公布
    宜陽學校小學  1.盧洲北路以西,宜陽大道以北,錦繡大道以南;  2.宜陽大道以北,宜春中學南校門以東,明月大道以西(含郵政中心、宜人華府、翰林世家、棗樹村)。  註:因宜陽學校小學部容量嚴重不足,自2020年秋季開學起,宜陽學校一年級新生統一安排在宜陽學校棗樹校區就讀。
  • 牡丹區小留鎮劉辛莊小學救助患病學生家長
    1月7日,小留鎮劉辛莊小學教師代表前往該校三年一班張宇辰家中慰問,並將全校師生捐贈的3423.8元愛心款交給張宇辰家人,為張宇辰家庭盡綿薄之力。張宇辰父親被診斷為髓母細胞瘤,已做了三次手術,還需要做第四次手術,目前已經花光了全家所有積蓄,難以支撐後續高昂治療費。
  • 對話楊斌: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學建設貢獻「錦一」力量
    1993年,「金蘋果」第一家幼稚園在成都紮根; 2005年,「金蘋果」將教育觸角由學前延伸至小學,舉辦龍江路小學南區; 2017年,「金蘋果」繼續生長——第一所中學開校,建成從小學到高中的K12學校:成都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錦一」);
  • 信豐西牛鎮中心小學:推進教育扶貧 把希望帶給每一個貧困家庭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鍾光勝報導:信豐縣西牛鎮中心小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教育精準扶貧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切實做好教育資助政策宣傳、建檔立卡精準識別,愛心捐贈引入校園,送教送醫上門等幫扶工作,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