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俊聰:錦和鎮小學的前身及其演變

2021-01-14 茅廬茶肆

    敬請關注

錦和鎮小學的前身及其演變

歐俊聰

 

麻陽第一所「官辦小學」(今稱公辦學校),即今錦和鎮完全小學的前身——麻陽縣立高等小學堂。她創辦於1904年,經歷了三個朝代,90多年來,曾10次易名,畢業學生6000多名,成名數百人。她不僅是錦和鎮小學的開端,也是我縣小學的鼻祖。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各省紛紛創辦「中學為體,兩學為用」的新式學堂,我縣教育界前輩任時琳、田達道等商得縣知事章倬漢同意,改縣城(錦和鎮)南正街之錦江書院為校舍,創辦了「麻陽縣高等小學堂」,堂長田達道、教習任時琳。初開一個班,學童30餘名,學制為四年,後發展為兩個班,學童70來人,全系男生,師生用書,全是清朝學部規定的教材,經費由清廷開支,以錦江書院移交學田出產為輔給。這是我縣有史以來第一所新式小學堂。當時稱官辦小學,而民眾際之為「洋學堂」。

初創階段,沒備簡陋,學生來源少,多是勸學來的私塾生。名曰「高等小學堂」。其實是所簡易小學堂,但教學質量較高。教師絕大部分是省內外優級師範學堂畢業,有的是拔貢和廩生,有的是北京師大畢業生,有的少數還是回國留學生。他們學識較深,關心桑梓教育,竭盡心勞,克服困難,使這所初創的新式小學堂逐步穩定發展。

清宣統三年(1911)10月30日,在護國戰役中,繼任堂長劉哲卿、監學田雲、教習任時琳等,率領全校學生,毅然反正,立白旗於校門前奎星閣之巔,帶頭迎接革命軍,致使縣城各界相繼響應,爆竹之聲響徹雲霄,兵不血刃,革命告成。這一義舉,後被載入民國時期的《麻陽縣誌》中。

民國肇始,學堂改稱學校,堂長易名校長,清朝學部頒行的救科書一律禁用,對原高等小學堂某些方面進行整治。

民國元年(1912)2月,麻陽增設「麻陽縣女子小學」,校址在縣城茶巷弄財神殿,後改為縣立高等小學校的分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併入縣城高等小學校,亦是錦和完小的前身之一。

民國3年(1914),縣參事會將這所簡易小學改辦為「兩等小學」,民國8年(1919)在繼住校長宋承璟等努力下,又將「兩等小學」改為高等小學校。這一年,革命前輩滕代遠就讀於該校第13班。

民國14年(1925)學校成立了學生自治會,由學生龔本清司其總責。在當時「中共麻陽特支」的指引下,學生自治會帶領全校師生開展了反帝反封反軍閥的宣傳和示威遊行。

民國17年(1928),在高村增設了「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縣城「縣立高等小學」易名「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一直沿用到民國29年(1940),才改名為錦和鄉第一中心國民小學。「女小」為錦和第二中心國民小學。

民國19年(1930),此校畢業生田渠,在北京中法大學畢業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法國裡昂大學天文系,畢業時曾獲博士學位。

民國20年(1931),革命前輩陳俊就讀此校第34班。1933年,他與同班劉一萇(教育界前輩)畢業後考入常德省立第四中學。他二人自入學到離餃,均以優異成績而獲免費就讀。

民國24年(1935),此校畢業生、科技界老前輩雷興翰,在清華大學畢業後,以公費考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畢業時獲藥用化學博士學位,與此同時,此校畢業生王子祐,也考入美國密執安大學礦物系,畢業時獲礦冶碩士學位。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在八年抗戰中,縣立一高師生開展不少抗日救亡活動,如民國28年(1939)慶祝湘北大捷時,全校師生與當地民眾舉行了盛大的提燈遊行慶祝大會,高呼抗日救國口號,大唱抗日歌曲,逢節或趕集時,演街頭劇,發動募捐等等。

民國27年(1938),為了共紓國難,縣立一高將校舍讓給流遷到麻陽的國立八中初四部,直到1943年才遷回原校。

民國38年(1949),麻陽發生「三·二事變」,上學期被迫停課,下學期由於維持會維持治安,兩所高等小學(含女小),又繼續複課。縣府曾將錦和鄉第一中心國民小學命名為「麻陽縣第一示範小學」,女小命名為「麻陽縣模範小學」。

民國時期,原湖南省政府和教育廳也曾一度到麻陽這兩所高等小學視察過。如民國25年(1936),省教育廳督導員王應淦到視察。民國26年(1937)3月,原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經芷江到麻陽視察,當夜下榻縣立一高后院。民國32年(1943),省督導員羅增美又到視察。他們每次來,多是視而不察,並不解決什麼實際問題。

在這較長的辦學過程中,這兩所高等小學雖遇到不少折騰,含辛茹苫,但仍為高級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他們經過高一級學校的培養,有的成了我縣最早的共產黨員,有的成了當時我縣和我省工農及學生運動的領導者,有的成了國內外著名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有的成了我們黨政軍的高級領導人。

1950年3月,麻陽縣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學校。同年5月縣城兩所高小合併,更校名為「麻陽縣立小學校」,民主選定田昌忠為校長、龍暉為教導主任,同年8月,縣文教科正式任命陸顯榮為校長。從此,該校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52年,縣立小學改名為「錦和中心小學」,同年9月,在全縣第一批建立了少年兒童隊(1953年改名少先隊)。1953年,在全縣首次開展評選「三好」學生活動,1956年又在全縣首批建立了學校教工工會。

1958-1960年,由於艱苦建校和勤工儉學活動開展得好,全區各縣學校代表曾到該校召開現場會兩次。1960年4月,女教師張嗣振曾因此出席省「先代會」,同年8月,校長陸顯榮代表學校出席全國「群英會」,捧回了中央領導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先進單位」獎牌一塊。

1983年,第4班畢業的老校友、新疆昌吉軍分區司令員陳俊,在離休後回家探親時,曾專程到母校看望,勸勉師生勤教苦學,為校爭光。

1985年,錦和鎮與錦和鄉合併為錦和鎮,錦和鎮小學亦更名為「錦和鎮完全小學」,直沿至今。

自1950年至1994年的45年中,這所小學共招收了108個班,肄業學生27023名,畢業學牛4640名,從1987年始,又擴招學前班。

錦和完全小學在前進中並非一帆風順,僅就解放後的45年的風風雨雨中,它歷經坎坷,嘗盡酸甜苦辣。如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災害的折騰中,在克服「大躍進」時期削弱課堂教學,片面增多勞動時間的不良傾向中,恢復「反右鬥爭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創傷中,尤其近年的教育中,校領導與教師都歷盡艱辛,傾注了不少心血,雖然「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衣帶漸寬終不悔」!

1994年,為了慶祝建校90周年,時任校長張應善組織人員,不惜資金,在全縣首創編寫90年來學校發展史。老校友陳俊從遠在新疆烏魯木齊第二幹休所為「校史」寄來了題詞、序言和支助費。同年11月27日,又在新建的2000多平方米三樓一地20個教學室的教學大樓前,舉行了隆重地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數百校友歡聚一堂,致賀單位接二連三,鞭炮聲、汽車馬達聲、迎賓隊的腰鼓聲,匯成了一支支交響樂章,使整個校園沉浸在一片歡樂聲中。一些年高路遠的老校友,也提前寄來了回禮與紀念品。如遠在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後勤處處長田定寰如期寄來禮品,六十年前畢業的聶怡湘老師寄去他親自製做的一面錦旗,旗面上的賀聯是:

九十年崎嶇歷程,導晃山雁舞;

幾千名優秀學子,跨錦水龍騰!


編輯:安然      攝影:焦玫  


茅廬茶肆,詩意天地。請識別二維碼關注。

本公眾號收稿郵箱:maoluchasi@163.com,謝謝賜稿。

                           有味,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麻陽新式學校的鼻祖-----錦和鎮中心小學
    錦和鎮中心小學,座落在錦和鎮北街,其前身為清乾隆32年(1767年)修建的錦江書院,清光緒30年(1904年)改為麻陽縣立高等小學堂,是麻陽廢科舉後第一所「官辦小學」(今稱公辦學校)。她歷經三個朝代,一百多年來,曾10次易名,她不僅是錦和鎮小學的開端,也是我縣新式學校的鼻祖。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宣布停止科舉考試,各省紛紛創辦「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新式學堂,我縣教育界前輩任時琳,田達道等具報縣知事章倬漢得到其同意,改縣城(錦和鎮)南正街之錦江書院為校舍,創辦了「麻陽縣高等小學堂」,堂長田達道,教習任時琳。
  • 徐聞縣錦和鎮瓊府藥店等5家藥品經營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證註銷
    通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徐聞縣錦和鎮瓊府藥店等5家藥品經營企業依法主動提出註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經審查,符合《藥品經營許可證》註銷規定,同意註銷。現按照《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三十條之規定予以公告。
  • 「必須」的功能擴展及其演變機制
    文章從其歷時發展的角度考察「必須」的功能擴展及其演變機制。「必須」的演變依次經歷了短語結構向能願動詞、能願動詞向副詞及肯定性應答標記的轉變。在表達功用上,「必須」包含行域表敘述,知域表情態,言域表條件、建議的功能。副詞「必須」在篇章中具有銜接功能。口語中「必須」還可獨立充當肯定性話語應答標記。「必須」的演變過程受到主觀化及語境吸收等機制的影響。
  • 歐亞大陸東部新近紀以來的環境演變及其對過去和現在生物
    會議將圍繞「歐亞大陸東部新近紀以來的環境演變及其對過去和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這一主題開展廣泛的討論。為了深入研究和認識地史時期的環境變化及其對現代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正確應對當前面臨的全球變化問題,中德兩國的科學家展開了大量的研究。
  • 小學常用單位及其換算方法
    小學常用單位及其換算方法單位換算在小學數學考試中經常會出現,那麼如何做到快速準確的換算呢?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換算的規律。首先先看一些小學常用的單位換算。
  • 從藏品中發現人類發展演變的歷史:
    其形似魚類,誰知成了現代人的前身生物標本這可是五,六億年前的人類進化的前身,真是難以想像,但不得不承認的人類發展的進化史。那再過若干年後的人類將作如何的進化演變呢? 求實供圖 2020/6/23
  • 成都實驗小學
    成都市實驗小學前身為1918年創辦的四川大學附屬小學,位於市中心明皇城後載門舊址,現後子門街。1935年,四川大學將其附屬小學49畝校地及全部校舍、設備劃撥給四川省教育廳,用以創辦四川省立實驗小學。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從細菌到真核單細胞,從真核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在物種進化的時間長河裡,生命體中每一個可能導致物種演變的功能「單位」都值得科學家探究,比如細胞中廣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
  • 上海交大考古和文獻研究發現「絲綢之路」前身
    多數人認為,絲綢之路因古人自東向西將絲綢從中原運往西域而形成;滬上學者則發現,絲綢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玉路」比「絲路」的形成早了2000多年。昨天,上海交大人文學院葉舒憲教授團隊公布其研究成果:「玉石之路」是古人自西向東將當時新疆地區產出的美玉運往中原地區而開闢的貿易通道,後來的絲綢之路則是「玉石之路」的衍生,目前我國境內絲綢之路的許多路段與「玉石之路」重合。
  • 北京市重點小學有哪些 北京市重點小學名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京市的重點小學有哪些吧!  北京市重點小學有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中關村第三小學、人大附中實驗小學、中關村第二小學、史家胡同小學、府學胡同小學、北京景山學校小學部、育民小學等。每所小學都有自己的特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小學。
  • 火鍋:起源與演變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 黑洞:我們宇宙的前身?(三)
    現在,從「黑洞前身說」出發,同樣可以得出煥然一新的合理解釋。我們不妨先看看彈簧。彈簧在沒有彈開之前,可以視為是擠壓在一起的無縫合體。一旦彈開,彈簧就會根據材質及其彈性的大小,伸展成可以隨外力作用而折、彎、扭的延長體。粒子在黑洞中時,可以比方視為象彈簧被擠壓在一起時的無縫合體。
  • 「探校」河西區梧桐小學
    今天,帶家長們走進河西,一起看看梧桐小學~天津市河西區梧桐小學的前身是尖山小學,始建於1958年,2014年7月14日整體搬遷到河西區右江道2號,更名為河西區梧桐小學,學校隸屬於上海道小學辦學集團。>梧桐小學將成功教育理念作為支撐,嘗試提出「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奠基,打造多彩梧桐園」的辦學特色,力求全體師生在這裡可以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學有所成,可以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快樂發展。
  • 摩擦是如何誘發材料結構發生演變的?專家指導
    人們發現在實際的摩擦磨損過程中摩擦副因熱力耦合作用會誘發表層材料發生結構演變,使其物理性質、力學性能和對環境的響應特性均有別於基體。典型的例子如具有亞穩結構的奧氏體不鏽鋼、相變誘發塑性(TRIP)鋼、形狀記憶合金、高嫡合金等。但前人的研究重點關注宏觀的摩擦磨損行為,對微觀乃至納觀的因摩擦應力或應變誘發的結構演變行為與摩擦學性能的關係並未予以足夠重視。
  • 當代中國社會風險的產生、演變及其特點
    從公共衛生角度看,2019年年底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演變為一場嚴重的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緊急事件。{2}在新冠肺炎發生及其抗擊過程中,各類社會風險不斷發展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  一、風險與社會風險的含義  (一)風險  風險是人們熟悉的概念。
  • [思維拓展]「衛星雲圖」的發展與演變
    衛星雲圖的發展演變與氣象衛星的發展演變同步。60年代發射的第一代氣象衛星能獲取白天可見光雲圖資料,1970—1977年發射的第二代氣象衛星能獲取全球晝夜高低解析度的雲圖資料,定量計算海面和雲頂溫度等,並記錄地球表面與大氣的瞬息變化,連續提供地球上所發生的氣象變化。
  • 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複習指導:了解邊界層結構及其生消演變規律
    2.邊界層的生消演變規律。在陸地高壓區,晴朗天氣條件下,邊界層的生消演變規律:日間,受太陽輻射的作用地面得到加熱,混合層逐漸加強,中午達到最大高度;日落後,由於地表輻射,地面溫度低於上覆的空氣溫度,形成逆溫的穩定邊界層;次日,又受太陽輻射的作用,混合層重新升起。大氣邊界層的生消演變規律依賴於地表的熱量和動量通量等因素,汙染物的傳輸擴散取決於邊界層的特徵參數。
  • 越秀區黃花小學丨廣州單價4-7W的學位房,和中星小學誰性價比高
    之前我們聊過越秀區「九年上省級」的中星小學,很多家長問:黃花小學和中星小學到底哪所比較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和中星同分組的省一級學校——黃花小學。學校概況黃花小學前身是一所教會學校,1950年由人民政府接管。
  • 第五章:孫莊小學的誕生、流變及結局
    為了迎合讀者的閱讀習慣,綜合考慮文章的連貫性,從今天起,我們先來個溫故知新,把以往文章的連結放在前頭:我的老家:孫莊的起源和來龍去脈我為什麼要給孫莊小學寫史?第三章:孫莊小學的歷史究竟有多長?第四章:豐縣教育的豐碑——孫莊小學的校長們任何事情都經不起刨根問底,孫莊小學的歷史也一樣。
  • 太陽「前身」70年變化,數千天沒有太陽黑子,地球重現小冰河?
    作者:文/羅兆春在宇宙空間之中,太陽可以說是人類最難研究,也是難以想像的,因為人類針對太陽的探測器還未能實現「親密接觸」,根據西南研究所報告顯示,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技術來進行了對太陽的過去和未來進行探討,因為未來太陽對我們的氣候影響變化是存在的,太陽的前身和未來是地球未來的變化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