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藏品中發現人類發展演變的歷史:

2020-09-06 求實精品天珠收藏

我在閱讀今日頭條的精品文章專欄中發現了一篇有關人類六億年前的文字詮釋和圖示並舉的好文。

從圖示的生物形狀啟示我細緻的對照了我的一件古生物化石的藏品。

從化石的生物外形中我找到了古腔腸生物及古脊椎生物的形態。下圖應是古腔腸動物的化石形狀。

下圖應是古脊椎生物的化石外形圖。

其形似魚類,誰知成了現代人的前身生物標本。這可是五,六億年前的人類進化的前身,真是難以想像,但不得不承認的人類發展的進化史。那再過若干年後的人類將作如何的進化演變呢?

求實供圖

2020/6/23

相關焦點

  • 」歷史是一部媒介形態發展的歷史」,從變遷看媒介演變與發展
    「歷史是一部媒介形態發展的歷史」,技術決定論的集大成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鄭重地向世界宣布這一著名論斷時,引發了學界對媒介形態演變趨勢的探討以及讓學者對未來世界會如何發展充滿好奇。而筆者將從這個角度敘述媒介演變的趨勢和對未來的看法。
  • 浙江臨海青年集「時間藏品」 讓人類偉大發明敲響新聲
    和合二仙花開富貴瓷鍾 範宇斌 攝中新網台州1月1日電(記者 範宇斌)「鐘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將無形的時間流化作有形的時針循環運動,成為人類奇思巧智和知識積累的完美結晶。」1日,珈源鐘錶科普博物館館長王仁波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人類歷史發展是意識的歷史演變:讀中國歷史感慨
    《老子》學說有一部分否定文化的發展和文明的建設,提倡「絕聖棄智」,認為保持原始風貌最好。據此,有人說《老子》思想反動。 人類的歷史發展就是文化的累積和文明的豐富過程,其實也是人心由純樸趨向複雜的過程,內心與外界的複雜同步進行。
  • 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隕石藏品簡介
    館內藏品種類涉及甚廣、藏品數量眾多,與美利堅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稱為美國三大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隕石藏品種類齊全,在世界範圍內佔有重要的地位。        2016年5月上旬本人好友趙研先生在芝加哥出差,於百忙之中參觀了該館,並拍攝了大量的隕石藏品照片和視頻,現精選其中一部分圖片與國內廣大隕石愛好者分享。
  • 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講壇介紹 10月27日,「文博講壇」將推出第283期,題目為「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的故事 遠在180萬年以前,山西就有了早期人類活動的蹤跡;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八百年歷史輝煌的晉文化;它位於西部山地高原走向東部平原海洋的重要臺地,是中原農業文明與北方草原文化交流互動的地理走廊、北方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舞臺、也是歷代英雄豪傑逐鹿中原的戰略要地。山西的考古新發現和新成果,也是當地綜合類博物館展覽主題的重要來源。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關鍵詞】世界歷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產主義【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揭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和一般規律,包括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源、動力與方向等內容。而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已經證實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規律認識的前瞻性。
  • 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
    導語:世界上最特別的博物館,專門收集顏色,藏品中有用木乃伊製作的。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我們的世界多姿多彩,生活中顏色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單調而乏味,像繪畫這樣的藝術也就蕩然無存。
  • 人類歷史上的10大發明,沒有任何一個都不能發展到今天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要麼是無意間發現的,要麼是不斷改進而來的。但是這些發明卻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編就選出對人類歷史發展起到十分關鍵的10大發明創造,希望大家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
  • 展館欣賞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一流自然歷史類博物館
    博物館共三層,藏品眾多,收藏與研究堪稱世界一流,從遠古至今,從寶石礦石到動物標本應有盡有,全方面為給人們展示自然歷史的變遷。儘管藏品數量巨大,但是菲爾德博物館的150多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仍然長期堅持在世界各地尋找新的發現和線索。正如菲爾德博物館所宣揚的:「我們收藏的近4000萬件標本和文物只是我們儘可能多地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星球的開始。
  • 跳水的起源、演變及發展
    為了獲得生活資料,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學會了遊泳。跳水是伴隨著遊泳技能的發展而產生的。我們至今見到歷史上最早的跳水圖像是一隻陳列在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裡的陶質花瓶。這隻公元前500年的花瓶上,描繪著幾個男孩頭朝下跳水的圖案,說明當時的跳水活動已有開展。  許多靠近大海和內河資源豐富的國家也很早就出現了跳水活動。
  • 國石杯|第八期獲獎藏品賞析
    《雷峰塔》 代表舊勢力的雷峰塔早已經倒掉,藏品中顯現的是重建後矗立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新的雷峰塔藏品畫面構圖簡明扼要,切中主題;其含義深刻,意寓雲天;夠得上為一方水衝畫面原石精品。
  • 李並成:河西走廊歷史上人地關係的演變
    人地關係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定生產方式作用下一定區域空間中生活的人群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係。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繁衍和社會發展必然施加予自然環境諸多方面的作用和影響,而自然環境也必然由此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加之其自身承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這些變化又會反作用於人類社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可能有益、抑或有害的影響。
  • 人類的演變歷程之路
    傳說人猿是人類的祖先,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實人與人猿是存在著某種親緣關係,都具有著共同的祖先。在3300萬-2400萬年前的猴子中就產生了另一種物種,這種物種便是猿。那時候的猿猴分為兩種群類,一種是非洲猿,另一種是亞洲猿,兩者由於時間的進化慢慢的進入了過度時期,演變為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在現代考古學家對古猿的骨骼的分析,南方古猿在那個時候已經正在慢慢的演變成為人類,可以說是最早的形成人類的的一種古猿了。
  • 基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數學模型,能否預測未來?
    人類社會是如何從一個個小部落演變到今天這樣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形態,這個問題就有研究人員用數學進行了回答。近期,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篇由美英跨學科團隊合著的論文,通過數學模型研究表明,激烈的戰爭是大型複雜社會進化的驅動力。
  • 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
    天文物理學家曾在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的首張黑洞照片,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人類史上第一個黑洞演變影像問世了。完成這個影像的研究團隊,是一個觀測點遍布全球的、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國際觀測臺聯盟(EHT,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前述首張黑洞照片也是由這支全球聯合團隊拍攝的。
  • 人類活動加速地質演變?
    不過,也有專家說,人類對地質演變的影響還沒有那麼大。  「新紀元」提前三百萬年到來?  地質年代是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單位,通常在地質學和考古學中使用。地質年代中的一些特殊時期如侏羅紀(約1.9億年前~1.4億年前)、冰川期(地質歷史上先後出現4次冰川期)等,由於出現頻率很高,已為大眾所熟知。
  • 西北沙地變遷:毛烏素沙漠的歷史演變
    ,本文將探討毛烏素沙漠的歷史演變過程。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毛烏素沙地發展成沙漠的發生、發展的誘導因素,在歷史上,毛烏素周邊的環境並不像現在這樣沙丘廣布。2. 考古發現與歷史記載 新華遺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大保當東南約2公裡處,處於毛烏素沙漠的東部邊緣。遺物表明該遺址在龍山文化到夏時期一直沿用。
  • 重現地球演變歷史 創造多維感知體驗——浙江自然博物院詮釋生態哲思
    原標題:重現地球演變歷史 創造多維感知體驗——浙江自然博物院詮釋生態哲思◎洪恆飛 本報記者 江 耘由海百合化石、千年陰沉木、灰鯨骨骼、鯨鯊、北極熊等標本組成的展示牆, 揭開地球46億年生命故事的序幕;採用場景、多媒體和互動裝置等展示手段,引導公眾聆聽綠水青山的召喚……通過差異化發展,圍繞「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這一主題
  • 《大英博物館》:這4件藏品代表了200萬年前的人類
    隨後的地質勘探證明,砍砸器所在巖層約有200萬年歷史。論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講的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奧杜威石制砍砸器就是這樣的「器」。人類從形體上而言是弱小的動物,在還沒有長矛弓箭沒有群居之前,人類只能跟在虎獅豹,這些更強大的動物後面,等他們吃完離開之後,帶著炊具悄悄跟進。一般進食到這個時候,基本上大肉都被剝奪,只留下粘在骨邊上肉,還有骨頭裡的骨髓。但是力道有限,所以只能藉助器具——奧杜威石制砍砸器。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中國古代也有女蝸氏摶土造人的故事,大意是說女蝸神因缺少同伴而感到寂寞,一於是用黃土捏成和自己形象相似的小女孩,吹了一口氣,小孩活了,女蝸又使男人和女人結成婚姻,從此繁衍了人類。研究原始社會史,沒有文字可憑,主要依賴古生物學、古地質學、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但從古代的一些神話和傳說中,也可能追溯出原始社會的某些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