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沙地變遷:毛烏素沙漠的歷史演變

2020-09-05 江南蓑翁

導語:最近媒體報導,位於我國陝西、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毛烏素沙漠經過幾代人,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沙化土地的治理率已經達到93.24%,這就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我國版圖上消失,那麼毛烏素沙漠在歷史上是怎樣形成的,本文將探討毛烏素沙漠的歷史演變過程。

1. 毛烏素沙漠的地理特徵

嚴格意義上講,毛烏素沙漠並不是一個沙漠,稱之為沙地更為合適,因為它本身不具備形成沙漠的氣候條件,之所以大規模的沙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毛烏素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高原南部,北鄰庫布齊沙漠,南接黃土高原,位於東經109度到東經110度40分,北緯38度到北緯39度之間。該區域海拔自東南向西北逐漸遞增,東南部海拔最低處為900米,西北海拔最高處為1500米。區域內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自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降水量區間在250毫米到440毫米之間,平均蒸發量在1770毫米到25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4-9倍,年平均風速2.1米每秒到3.2米每秒,平均大風日數10-40天,最多達到95天,根據地形和降水量的變化,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則根據響應不同而不同,總體來說,毛烏素沙漠氣溫低、乾燥,多風,地勢平坦,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整體環境脆弱而敏感。


毛烏素沙漠


沙漠化指在乾旱、半乾旱和部分半溼潤地區的沙質地表條件下,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並逐步形成風蝕、風積地貌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沙漠化已經成為當今全球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之一,我國也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毛烏素沙地發展成沙漠的發生、發展的誘導因素,在歷史上,毛烏素周邊的環境並不像現在這樣沙丘廣布。

2. 考古發現與歷史記載

新華遺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大保當東南約2公裡處,處於毛烏素沙漠的東部邊緣。遺物表明該遺址在龍山文化到夏時期一直沿用。該遺址的龍山-夏文化層直接疊壓在沙丘之上,同時又被沙層覆蓋,表明龍山-夏時期的居民就生活在沙地之中。有學者通過對該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進行研究發現,在此地生活的動物多為荒漠動物,這就進一步表明毛烏素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呈現出荒漠景觀。此外在新華遺址的西側不遠處發現了古城夯層沙,這表明漢代大保當古城就修築在沙地之中,考古發現的墓道填沙也來自於地表,表明當時地表上存在著沙漠景觀。


三北防護林


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於統萬城的記載,不僅歷史文獻本身比較矛盾,也與考古發掘存在一定的距離。歷史文獻關於統萬城周邊的環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是赫連勃勃所稱讚的「美哉斯阜」,說明統萬城周邊環境優美;另一方面,基本上處於同一時代的酈道元則在《水經注》中記載當地有「紅沙阜」、「沙陵」、「沙溪」。表明當時有沙地的存在。現代的考古發掘證明統萬城下10米都是沙土組成的。但是很多學者對當時統萬城周邊究竟是什麼樣的沙漠景觀欠缺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很容易忽視當地生態環境的退化。有學者結合保寧堡剖面的年代結果,認為當時統萬城周邊雖然存在一定的沙漠景觀,但是植被條件遠遠比現在要好。《魏書》記載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魏政府下令自高平、安定、統萬、薄骨律四鎮調運糧食給沃野鎮,沃野鎮與薄骨律鎮同在黃河東岸,薄骨律鎮的守將刁雍上奏朝廷說:「臣去沃野八百裡,道多深沙,輕車來往,猶以為難,設令載谷,不過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滯陷。」因此後來改走水道。刁雍的這番話表明當時統萬城周邊已經是沙漠廣布了。

隋唐時期毛烏素沙漠有關環境的記載比之前更加豐富,但仍是零星記載,李益在詩歌中這樣描述毛烏素地區的自然環境,「十歲騎羊逐沙鼠」、「沙頭牧馬孤燕飛」,「沙之幕幕,草之冥冥」表明唐代毛烏素地區已是一片沙地景觀。《新唐書》記載長慶二年(公元822年),風沙曾經掩埋了統萬城的城牆。


毛烏素沙漠經治理後的植被覆蓋率對比圖


明代時,河套地區重新納入中原漢族王朝的統治之下,明代實行衛所軍墾制度。明朝在邊牆南側設置了保寧堡,並駐紮了軍隊。明政府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接受餘子俊關於修建邊牆的建議,最終在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修成了一條東起清水營,西到花馬池,長約1770裡的邊牆。但這時河套地區的環境已經明顯惡化,邊牆建成後,很快便受到風沙的侵襲,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以來,風沙侵襲日益嚴重,「高者至於埋沒墩臺,卑者亦如大堤長阪,一望黃沙,漫衍無際。」明萬曆年間,劉敏寬在軍事策論《榆鎮中路論》中說:「保寧昔稱水澤之區,近年來諸水皆涸,馬無所飲。」在《榆林府志》中也記載道榆林曾經有楊官海、方家海、酸梨海、天鵝海、曹海子、土地海子等六七個小型湖泊,但如今這些湖泊都已不復存在,現在在保寧堡附近,呈現塊狀分布,並處於低洼地區的農田極有可能就是當年這些湖泊的所在地。


毛烏素


3.蓑翁說

通過對歷史上毛烏素沙地沙漠化的研究,學者們大體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是人類因素導致沙漠化,他們認為毛烏素地區發生的三次沙漠化過程分別是漢代、唐代和明清,分別對應歷史上的三次屯墾高潮。另一派則認為是自然因素主導者毛烏素地區的沙漠化進程,他們認為沙漠化發生在三個時期在魏晉、唐末和明清時期,分別對應歷史上三次氣候變得乾冷時期,明清時期沙漠化愈發嚴重與明清小冰期密切相關。筆者認為毛烏素地區的沙漠化是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共同疊加的結果,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毛烏素沙地才得以正式形成。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 黃銀洲,王乃昂,何彤慧,程弘毅,趙力強:《毛烏素沙地歷史沙漠化過程與人地關係》

2. 楊帆、田華、荊秀豔:《人類活動對毛烏素沙地沙漠化的影響分析》

3. 艾衝:《論毛烏素沙漠形成與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關係》

4. 郝成元、吳紹洪、楊勤業:《毛烏素地區沙漠化與土地利用研究》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帳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相關焦點

  • 駁斥「貪天之功」之毛烏素——即將消失的沙漠
    50—400毫米,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然而中國依靠強大的治理能力,和堅持長期治理的毅力,不但扭轉了這一局面,還成功將毛烏素沙漠徹底消滅。到了21世紀初,已經有600多萬畝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綠。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由於有良好的降水,許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還累計新闢農田160萬畝,榆林這座「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
  • 毛烏素沙漠的綠色傳奇——沙漠奇蹟
    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追溯毛烏素沙漠的形成歷史,我們發現其並不是天然沙漠。在5世紀(魏晉南北朝),它還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居住著遊牧的匈奴民族。
  • 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為什麼?
    毛烏素沙漠,學稱毛烏素沙地。毛烏素沙漠只是大家的俗稱,別看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本質的區別。沙漠指沙質荒漠,一般位於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乾旱地區。沙地則是指沙質沙漠化土地,一般位於年降水量200-600毫米之間的半乾旱、半溼潤地區。與沙漠完全是自然氣候因素形成不同,沙地往往是人為因素比如過度放牧、不當墾殖所造成的。
  • 毛烏素沙漠正在被消滅,衛星圖記錄「變綠」過程
    圖文/呆丸刺史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和內蒙古兩省交界處,分布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也被稱為鄂爾多斯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位置圖實際上,毛烏素沙漠所在的地區在古代時期並非是一片荒漠,歷史上的匈奴大夏國的都城統萬城就曾建於此地
  • 毛烏素:「沙漠」沒有消失,只是被人類縛住
    用當地治沙勞模和幹部群眾的話講,毛烏素消失的是流動沙丘,而不是沙地。重建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恢復千年之前曾經的水草豐美,仍然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毛烏素沙漠」其實不是沙漠,而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榆林市林業和草原局專家說,沙漠和沙地的形成原因有所不同。沙漠的形成以自然原因為主導,人為因素起輔助作用;沙地的形成人為因素起首要作用,自然因素為輔。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毛烏素沙漠變成了「綠洲」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榆林長城以北和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的那片區域,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從地理上看,這裡屬於半乾旱區域之一。毛烏素沙漠是我國的四大沙地之一,不過為了不再受風沙的侵害,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了大量的努力,這裡興建了一片防風林,並且開展了引水拉沙等宏大的工程,經過了不懈的努力,這裡的沙漠治理程度完成了近93%,這也就可以說明,這個沙漠即將消失。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
    這首歌謠,曾經是毛烏素沙地惡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實際上,毛烏素沙地並非自古以來就是荒蕪之地,1000年前也曾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然而,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濫伐、墾荒、過度放牧……在這些因素疊加影響下,毛烏素地區逐漸荒漠化,廣袤綠地變成茫茫沙海。
  • 毛烏素沙漠將從陝西「消失」:栽種樹木可繞地球赤道54圈
    毛烏素沙漠近日刷屏了!這個作為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荒茫之地,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根據陝西省林業局的數據,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其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裡。如果將栽種的樹木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54圈。
  • 庫布齊、毛烏素沙漠都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從唐朝開始,毛烏素沙漠就已經在地球上形成,由於黃河從這裡流過,每當流經毛烏素沙漠時,都會導致黃河含沙量上升,以至於在黃河下遊形成地上河,嚴重威脅我國黃河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隨著這些年我國人民對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目前這裡植被茂密,水草豐美,吸引了很多鳥獸來此繁衍生息。根據陝西林業局近日公布的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經達到了93.24%,這意味著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的毛烏素沙漠將徹底消失。
  • 我的原創·小說連載|風吹毛烏素(3/4)——沙漠蜥蜴
    小說連載《風吹毛烏素》 第3期即日起,《我的原創》欄目將分4期登載由鄧文靜創作的小說《風吹毛烏素》,敬請關注。風吹毛烏素文/鄧文靜在毛烏素,故事像巴音淖爾草原上的牛羊一樣多,牛羊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耀,而天上的星星,像毛烏素沙漠一樣遼闊。
  • 栽種的樹木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54圈 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
    記者 李羽佳攝4月22日,年近古稀的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一如既往地在定邊縣狼窩沙忙活著,他見證並參與了陝北「綠進沙退」的歷史進程。如今,他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同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
  • 毛烏素、庫布其沙漠快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毛烏素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與陝西省榆林市之間,從地圖上來看,毛烏素沙漠與庫布其沙漠距離也比較近,是幾乎相鄰的兩塊沙漠。毛烏素沙漠面積廣大,總面積約為4.22萬平方公裡,曾是我國的第四大沙漠。治理沙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降水量不能太少。我們以毛烏素沙漠為例,毛烏素沙漠的降水量就不少,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60-450mm,氣溫也不是那麼高,最熱的七八月份平均溫度在22-24攝氏度左右,毛烏素沙漠當地的氣候具有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特點,屬於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過渡帶。了解毛烏素沙漠的歷史也有助於之後的治理,知道了它是怎麼來的,也就知道該用什麼辦法治理它。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毛烏素是這樣變綠的
    統計數據表明,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達七成,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沙塵天氣大幅減少,毛烏素沙地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 越來越綠的毛烏素沙地,究竟發生了什麼?巨大變化是怎樣產生的?除了人們的努力,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趨勢帶來了多大影響?在毛烏素沙地,記者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形成於唐朝的沙漠, 如今樹木可繞赤道54圈
    60多年來,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80%的區域得到有效治理。僅陝西省榆林市栽種的樹木按1米株距排開,就可繞地球赤道54圈。樹林多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4億噸。由於陝北長城沿線的風沙帶與內蒙古鄂爾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連續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將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和陝北長城沿線的沙地統稱為「毛烏素沙地」。
  • 中國發明「吞沙巨獸」!一天修復40畝沙漠,效率令鄰國眼紅
    放眼全球,中國算是沙漠面積最多的國家之一,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千米,如果把50多萬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內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其中,西北乾旱區是中國沙漠最為集中的地區,約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80%,沙漠所在地植物非常稀少、降水量屈指可數、空氣乾燥一片荒蕪。
  • 比海南島大的沙漠將消失,一直人工種樹,我國會不會不再有沙漠?
    但是大家要知道,毛烏素沙漠一開始並不是真正的沙漠,而是演變過來的,說明這個地區本身來說就具有適應綠化的能力,所以相比塔克拉瑪幹沙漠這樣的沙漠來說,要容易很多,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毛烏素沙漠的改造難度有多大?毛烏素沙漠為何快消失了?首先我們要知道,毛烏素沙漠的公開面積是4.22萬平方公裡。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面積4.2萬平方公裡,100多年的沙漠即將消失
    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耗時70年,將4.2萬平方公裡的沙漠變成森林
    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我國北方的毛烏素沙漠(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和庫布齊沙漠曾經漫天黃沙,經過幾十年的沙漠治理改造,現在的植被覆蓋率已經很高了,其中80%以上的毛烏素沙漠得到了治理,有生之年,毛烏素沙漠將徹底消失。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只是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個縮影。
  • 現在沙漠可以綠化了,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界生態系統?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可以被完全綠化,也會因為環境惡劣,再次變成沙漠,所以我們只能恢復一些受人類活動影響而形成沙地的沙漠。沙漠的治理奇蹟毛烏素沙漠又被稱為鄂爾多斯沙地,是中國的四大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之一,總面積達到了4.22萬平方公裡,也被稱為駝城,意思為沙漠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