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呆丸刺史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和內蒙古兩省交界處,分布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總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也被稱為鄂爾多斯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

實際上,毛烏素沙漠所在的地區在古代時期並非是一片荒漠,歷史上的匈奴大夏國的都城統萬城就曾建於此地。但隨著後世過度開墾與戰亂,再加上氣候的變化,毛烏素地區原本的草地漸漸變為了荒漠,直至明清時期成為乾旱的沙漠地帶。

自1959年以來,毛烏素沙漠地區通過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逐步扭轉了生態繼續惡化的態勢。到了21世紀初,已經約有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直到最近,陝西省林業局公布數據顯示,陝西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毛烏素沙漠能夠被「消滅」,除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治沙人默默地付出與努力外,還離不開「天時與地利」。一方面,毛烏素沙漠與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等大面積天然沙漠相比,面積更小,治理難度也更小。

另一方面,毛烏素沙漠的自然條件相對優越。例如,毛烏素沙地年均溫6.0—8.5℃,7月均溫22—24℃,而且年降水量250—440毫米,夏季最大日降水量可達100—200毫米。相對豐富的降水量和溫和的氣候,都有利於植物的存活,讓植樹造林成為可能,這也是改造毛烏素沙漠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