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NASA發布了一條新聞,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地球新增了約5%的綠化面積,這個面積相當於多出了一塊亞馬遜雨林!而其中四分之一的功勞都屬於中國。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NASA提供的數據,中國貢獻的綠色面積有42%都是植樹造林到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對全世界環境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果從現象來看的話,中國的環境綠化做了20多年,有幾個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現象,都在中國成為了現實:
1、沙塵暴消失
生活在北方的小夥伴一定都被沙塵天氣「肆虐」過,小編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最怕遇到的就是揚沙天氣,一股風吹過來夾帶著黃沙,打得臉生疼。出個門回來能鬧得滿頭滿臉的沙子。年紀大點的婦女出門都習慣了在頭上蒙上紗巾,沙塵嚴重可見一斑。
我們的首都北京就曾飽受沙暴天氣影響,學過地理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北京位於內蒙古高原邊緣部,地勢低,又處三大沙漠季風交匯處。一到春天,毛烏素,庫布齊,渾善達克三大沙漠,就會輪番對首都灌沙子。

2002年3月20日,北京遭遇了有紀錄以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全市能見度小於500米,個別地區甚至小於100米,是真真正正的「黃沙蔽日」。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建造出了「三北」防護林,從源頭遏制沙漠南侵。經過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涉及13個省、551個縣、406萬平方公裡全中國有3.13億勞動力都加入了這項工程。
在數億人的努力下,原來不可一世的沙塵暴被遏制住了。從2008年到2017年,北京的年均沙塵天數從56.2天下降到了10.1天。而近兩年近乎絕跡。
2、黃河水變清
沙塵暴解決了,我們再來看黃河變清和沙漠變綠洲。
自古以來,黃河的水患就是中國的心頭大患。因為黃河經過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黃河經過的時候就會帶走大量的泥沙。以前,每年都有足足16億噸的泥沙流入黃河。其中4億噸淤積在黃河裡。因為淤積了大量泥沙,黃河成為了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泥沙抬高了河床讓黃河動不動就災害頻生。
在歷史上,黃河決口了1500多次。每一次決口,都是下遊百姓的災難。一直到上個世紀,黃河的災害還經常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1887年的黃河泛濫造成200多萬人死亡,1931年的黃河泛濫造成300多萬人死亡,可以說一個渾濁的黃河,就是一條隨時可能吃人的猛獸。
把黃河水變清,才能降服這條猛獸。而想要讓黃河變清,必須從黃土高原的沙漠化著手。為此,我們選擇了「退耕還林」,用種樹解決黃土高原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超級工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毛烏素沙漠的治理。毛烏素沙漠在陝西和內蒙古的交界處,總面積有4.22萬平方公裡,它曾讓陝北人民嘗盡苦頭,從1959年開始,當地人就開始了與毛烏素沙漠的「戰爭」。1999年開始,退耕還林工程又給這個戰爭添了一把火。在這裡的中國人,爺傳父、父傳子,種樹造林、引水治沙從來就沒有停下過。
他們用了好幾代人憑著一股人定勝天的信念讓寸草不生的毛烏素大沙漠變成了一片綠洲
3、沙漠變綠洲
記得小時候,我們的課本書上寫著土地沙漠化現象是不可逆的,當時看的我們特別擔心,生怕哪一天沙子會吹過來。
然而,在全世界有很多地區荒漠化加重的時候,中國的沙漠卻在切切實實地被消滅,中國的森林面積在一步一腳印地增加。

支付寶推出的螞蟻森林,更是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為綠化做出貢獻。
在中國,從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1年以來,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累計超過139億人次,義務植樹640億株。廣大中國人的不懈努力,讓綠水青山不只是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