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達自主北鬥射頻晶片在RTK設備上實現進口替代

2020-11-24 騰訊網

中海達從事高精度GNSS 軟硬體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提供基於高精度GNSS 系統工程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的企業,業務及領域主要有測繪測量、工程施工、GIS數據採集、地質災害監測、精密施工與機械控制、海洋探測、農林業、城市資源管理、國防等。

核心優勢

1.國內高精度GNSS領域的領先企業

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注於高精度GNSS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之一, 已掌握了衛星絕對定位技術、差分定位技術、長距離RTK算法等數十項核心技術。

形成了高精度測量型產品、GIS數據採集器、海洋水聲探測設備、系統工程等四大領域十幾個系列數十款產品,實現了從毫米級、釐米級、亞米級到米級等不同精度等級的覆蓋,服務於農業、林業、國土、電力、電信、交通等國民經濟40多個基礎領域。

2.主要產品居於國產品牌的領先地位

(1)高精度測量型GNSS產品--連續數年居於國產品牌第一梯隊在高精度測量型GNSS領域,公司已經連續數年居於國產品牌的第一梯隊,

(2)專業級GIS數據採集器-- 國產品牌自主創新產品

2007 年底,公司成功自主開發出專業級 GIS 數據採集器,並於 2008 年開始推向市場。該產品的研發成功對於我國GIS 產業領域的自主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公司的Q 系列GIS 數據採集器主要定位於專業市場高端用戶,在性能上已完全可替代同類進口產品,但價格不到進口品牌的三分之二。

(3)水聲探測設備-- 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第一

公司推出第一臺國產全數位化測深儀後,全面替代了傳統機械式測深儀產品,引導國內測深儀進入數位化時代。此後數年,公司一直居於國產水聲探測設備領先地位

(4)GNSS系統工程--產業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

目前,國內高精度GNSS 系統工程產業化進程剛開始起步,國內市場仍然以科研院所為主導。公司正積極參與並推動該市場的產業化進程,已開發出多種海上施工解決方案以及變形監測系統.

3.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優勢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技術研發的投入,每年投入的技術研發費用持續增長,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高達7.17%。公司董事長廖定海是國內最早從事GNSS研究的資深專家之一,直接創導和推動了GNSS技術國產化、產品化、市場化。同時,公司高度重視研發隊伍的建設,現有研發技術人員140多名,為長期致力於GNSS技術研發、生產、市場服務的行業專家及參與了GNSS國產化發展全過程的頂尖人才。公司還與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研發實力

中海達自主北鬥射頻晶片在RTK設備上實現進口替代

中海達7月初接受了投資者調研,調研期間主要討論了公司自主高精度射頻晶片、無人智能載體業務及公司未來的發展策略的基本情況。

中海達自主北鬥射頻晶片可用於自主北鬥高精度板卡上,目前,北鬥高精度板卡在自產RTK設備上實現了超過30%的進口替代。此外,公司在北鬥高精度射頻晶片的技術跨越也推動了公司向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新興業務領域拓展。

中海達在無人智能載體業務包括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農機、無人物流車等終端產品、功能部件及配套軟體,也包括向相關行業的大型廠商提供車載高精度定位傳感器、多路徑組合導航算法(衛星導航+慣性導航+雷射雷達+視覺識別)、高精度導航地圖眾包採集裝備及數據後處理系統、地下車庫智能導航系統等方產品開發、技術支持與服務。

中海達已開發專用於無人機航測和農業植保市場的BX381板卡、BX245專用高精度板卡,並結合慣導、攝影測量技術,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產品,在2017年取得顯著的市場業績。

公司將聚焦北鬥衛星導航產業,以提供北鬥+精準位置應用解決方案為主線條,重點發展測繪地理信息、無人智能載體、科技旅遊、軍品四大業務領域,著力構建時空大數據生態鏈,延伸拓展災害監測、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智能施工等領域。

未來三年,公司將加快衛星導航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海洋聲吶技術、UWB超寬帶技術、雷射雷達技術、慣性導航技術、攝影測量技術、AR/VR技術等的融合,以中國北鬥+精準定位技術領跑者為己任,成為持續保持產品技術優勢且「領先不止一步」的北鬥+精準位置應用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溫馨提醒,文章只做邏輯梳理和解析,不做推薦,亦不做為投資依據,請謹慎

今天分享就到這裡,老樂會不定時的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幫助股民朋友們改善選股、操作以及風險控制問題,歡迎大家轉載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查閱方式:添加 老樂唯一 微@信即可

along052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升空,北鬥晶片功不可沒
    當然,此次北鬥的成功發射還離不開北鬥晶片的支撐,也印證了北鬥晶片在長期自研過程中逐漸走入舞臺中央。北鬥起步階段,所採用的晶片主要依賴進口,不利於北鬥的整體建設發展。北鬥晶片不同於普通晶片,它要求高精度、低功耗、小體積,國內從事北鬥晶片研製的企業需要突破核心技術,讓晶片工藝更優良,更精確,水平更高,目前也有多家晶片能挑大梁。比如在晶片領域,主要的企業有北鬥芯通、和星芯通、華大北鬥等,除此之外,在板卡領域主要企業有中海達、司南導航、和芯星通等。
  • 中海達去年研發費用佔比15% 擬募資9.8億投向智慧城市產業化建設
    近日,中海達(300177)(300177.SZ)公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8億元,將用於衛星導航產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融合開發。  6月底前,我國將完成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北鬥三號衛星的發射工作,實現全球組網。
  • 古藺中海達華星A16GPSRTK那家靠譜
    古藺中海達華星A16GPSRTK那家靠譜GPS的四大導航RTK技術的關鍵在於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RTK定位時要求基準站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偽距觀測值,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傳輸給流動站,數據量比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這在無線電上不難實現。
  • 北鬥導航產業鏈深度報告:百分百自主可控,能否晉升導航頭牌
    衛星導航晶片包括 RF 射頻晶片、基帶晶片、微處理器晶片組,相關設備通過晶片可接收北鬥衛星發射的信號,最終完成定位導航的工作。RF 晶片通過頻點接收或發射信號,在晶片中成本較高。晶片實現國產替代。2019 年每臺衛星導航設備搭載國產北鬥晶片的比例為 21.74%,考慮到國產晶片技術提升、成本較低及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等因素,未來佔比將有所提升,但由於手機、汽車等終端產品銷量下降等因素,終端增加量下降,國產晶片銷量增速將有所放緩,整體規模仍呈上升趨勢,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 2025 年將達到 1.30 億片,且終端產商對晶片價格不敏感,晶片產商議價能力有望提升,毛利率有望提升。
  • 國產替代5G系列之射頻晶片發展前景
    01量價齊升打開市場空間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1G時代到2020年的5G時代,網絡速度從最初的100kps 提升到如今的1Gkps,通訊速率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即帶來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硬體設備的大爆發和不斷升級。5G高速的通信速率和巨大通訊容量對射頻晶片提出了新的挑戰,推動射頻前端晶片技術不斷升級和市場需求的爆發。
  • 國內射頻晶片公司大盤點
    正如其名字,三伍微專業於砷化鎵射頻PA和開關。在砷化鎵開關上實現了技術突破,ESD超過1000V,性能上能解決客戶技術痛點問題,成功打入ASUS等國際品牌客戶並實現量產。公司團隊從5G射頻前端開關出發,打造5G Wi-Fi射頻前端模組,最終將進入5G手機射頻前端PA。
  • 北鬥衛星導航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
    2017 年 5 月,北 鬥星通發布和芯火鳥 Firebird 晶片,該晶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 28nmGNSS 射頻基帶一體化晶片,支持 北鬥、GPS、GLONASS、Galileo 多系統,低功耗、高性能。定位精度 2m,可做釐米級 RTK 解算,支 持片上多傳感器融合及航位推測。
  •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 國產射頻企業成長空間巨大,射頻濾波器亟待實現國產替代
    在2018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上,北京中科漢天下公司董事長楊清華認為,全球射頻前端市場總規模呈現穩定增加趨勢。從全球智能終端濾波器市場的容量來看,射頻濾波器市場將由2015年的5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30億美元。因此,楊清華認為,僅需要對國外濾波器產品實現了進口替代,未來公司就將成為一個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級別的公司。
  • 北鬥上線!48家上市公司逐鹿4000億紅利,誰將從中受益?
    導航晶片 北鬥晶片主要包括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主要用於接收和解算北鬥衛星的信號頻率,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已跨入28nm時代。導航晶片的優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衛星導航產品的性能,晶片技術更直接關係到北鬥導航產品的技術指標和未來方向。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低位的晶片半導體、通信設備5G板塊短期有明顯的資金介入跡象,晶片半導體整體調整時間周期長,但是三季度的業績整體還是超預期,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把晶片半導體從設計、晶圓、封測、設備和材料五個維度簡單梳理一下!
  • 中國射頻晶片的現狀和出路思考
    楊清華教授補充到「雖然說智慧型手機的技術門檻還是這麼高,但是在晶片層面離我們依然很遙遠。從千元機和旗艦機上各類晶片價值來看,目前各類手機PCBA主板上最貴的器件就是主晶片,存儲器和射頻前端器件。其中射頻前段器件主要包括射頻功放、低噪放、開關和濾波器等。但在某些旗艦手機上射頻旗艦的價格甚至會超過存儲器、主晶片的價格。
  • 手把手教你使用北鬥海達TS7 RTK設備連接千尋cors帳號的步驟
    北鬥海達、海星達、華星等都是中海達旗下的品牌,在設計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北鬥海達RTK連接千尋cors帳號的操作步驟方面與海星達RTK、華星RTK、中海達RTK的某些產品會多有相似之處。以北鬥海達TS7連接千尋cors帳號的操作步驟為例,其方法可以同樣適用於海星達IRTK5和華星A16 智能RTK,以及中海達V30 GPS RTK。
  • 信息社會的晶片等於工業社會的鋼鐵,我國射頻晶片出路思考
    雖然說智慧型手機的技術門檻還是這麼高,但是在晶片層面離我們依然很遙遠。從千元機和旗艦機上各類晶片價值來看,目前各類手機PCBA主板上最貴的器件就是主晶片,存儲器和射頻前端器件。其中射頻前段器件主要包括射頻功放、低噪放、開關和濾波器等。但在某些旗艦手機上射頻旗艦的價格甚至會超過存儲器、主晶片的價格。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近況
    我國的北鬥系統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區域性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
  • 北鬥產業鏈 誰將受益?
    中遊層面主要包括基帶晶片、射頻晶片、板卡、天線等基礎元器件及終端設備,而想要接入北鬥系統就必須要有支持北鬥的硬體基礎,中遊企業所生產的所有元器件產品作為北鬥未來全面鋪設的「地基」,重要程度和市場前景不言而喻,該部分產值佔比當前保持在46%左右。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之前,華為雖被列入「實體清單」成員,但仍可以利用美國技術、軟體來設計半導體晶片並通過使用美國設備的海外代工廠來生產自己所需要的零部件。而現在,美國加大對華為的限制措施,這將從源頭上遏制華為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研發生產。以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晶片為例,最新的麒麟990 5G的性能與行業競品相比毫不遜色。
  • 一文看懂北鬥GPS雙模射頻接收模組的設計與實現
    當前,北鬥導航系統在大眾層級中的普及應用有一定難度, 相對於GPS 的市場佔有率,走北鬥/GPS 雙模兼容之路不失為一種策略。為此本文提出了北鬥/GPS 雙模兼容射頻接收模組的設計方案, 並詳述了具體的設計經驗, 方案可以滿足用戶對高定位精度的需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