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質科學家都能人工合成,就比如說鑽石,科學家就能通過高科技設備利用碳元素合成鑽石,鑽石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中,那麼黃金為什麼不能通過高科技設備合成呢?一般我們都知道金是通過採集含金的礦石提煉出來的,那礦石為什麼含有金原子呢?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的時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體帶有一些金,在撞擊地球的時候被熔化,由於金的密度大,於是,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現在挖金礦都在地下,所以也許在地心附近有大量的黃金。金礦的形成是地球形成時期的寶貴遺產,凡此類物質均被人類稱之為金。地球形成時期由於超新星爆炸,製造了很多重金屬元素,其中就包括金,碎片聚合成為了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就沒有這樣的遺產 。
也就是說金這種物質一開始並不存在於地球上的,金的產生有兩種方式,其一就是巨大的中子恆星爆炸產生的。在宇宙很遠的地方,有著比太陽系還大的恆星,他們在燃燒中,發生聚變反應,由氫到氦,再由氦到更重的金屬,最後,當聚變到金這種物質時,恆星就會發生爆炸,把大量的金原子噴射到宇宙中。之後,由一個原子一個原子的組成大的物質,有些金原子散落到地球上,便少量的存在於礦石之中,星系中的聚變反應能夠產生氧,氮等元素,但是卻很難產生像黃金這樣密度極高的元素,只有中子星這樣的巨大恆星爆炸才可能有如此密度超大的核心物質散發,才能夠讓黃金產生。
第二種就是有兩顆具有一定質量的中子星互相吸引最後發生碰撞而產生的金原子,看其產生過程似乎非常簡單,只要兩顆恆星碰撞就能夠達成黃金形成的條件,但是要知道,兩顆恆星碰撞,特別是中子星碰撞其概率是非常低的,從現有的數據分析來看,10萬年僅會有一次這樣的碰撞產生,而在這樣的碰撞中並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會化成黃金,只有1%的,元素會變為密度元素,在這1%中只有一小部分會形成黃金。
國際著名天文學家貝格爾在最近發現了一次中子之間的相互碰撞,根據其碰撞產生的元素擴散計算得出,一次碰撞能夠產生的黃金數量大小約為十個月亮的體積。這樣的數量看似很多,不過在擴散的過程中,有的落於某個星球之上,有的卻會在宇宙中漫無邊際的漂流下去。散落在一個星球上的黃金數量是極為稀少的。不僅是黃金,地球上很多的稀有金屬都是來自於行星的碰撞。根據目前對各種金屬元素的研究推論得出,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元素在地球上尚未被發現,行星碰撞形成的元素究竟有多少種呢?目前沒人能說得清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多掌握一種整的元素就會讓人類的文明跨多跨越一步。
當然金原子的形成還有一步就是在被爆炸的中子星噴射出去後還需要經過數百萬年的原子衰變才能變成金礦之中的黃金物質,而最終被人們開採出來使用,科學家也試圖利用中子碰撞試驗來產生黃金,只不過需要一億年的時間才能生產一克黃金,這完全沒有意義。科學家也只能放棄。
所以黃金是十分珍貴和稀少的,即使未來文明發達,它任然是貴金屬,只不過隨著開採它的數量任然會增加,但總體來說,它在任何一顆星球都是最稀少的金屬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