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計的鴻篇巨製
《電力工程設計手冊》全面反映我國電力設計的創新成果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宋暘 通訊員 紀小鷗
一冊叢書,凝聚了數百人的智慧,記錄下時代的變遷,引領了一個行業的進步。
隨著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旗下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工程」)編撰的《電力工程設計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系列叢書第一批10本手冊出版發行,我國首部全面、系統反映電力工程勘察設計技術的大型工具叢書正式面世。
中國能建董事長汪建平指出,《手冊》正式發布,標誌著幾十年來我國電力工程勘察設計的成功經驗得到全面總結和固化提升。它全面反映了我國電力工程設計領域自有智慧財產權和重大創新成果,對於引領電力工程設計的發展方向,提高電力工程建設水平,培養優秀電力勘察設計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732位專家歷時兩年編撰完成
《手冊》的編制工作於2014年12月10日正式啟動,來自中電工程以及旗下的華北 電力設計院、西北電力設計院、東北電力設計院、中南電力設計院、西南電力設計院、華東電力設計院的732位電力勘察設計行業的專家學者和技術骨幹,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參與到這項工作中。
以堅持充分討論、深入研究、博採眾長、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為原則,以內容完整實用、資料翔實準確、體例規範合理、表達簡明扼要、使用方便快捷、經得起實踐檢驗為目標,700餘位專家學者參閱大量資料,歸納總結經驗,經過兩年多的反覆斟酌和錘鍊,最終編撰完成。
「《手冊》的編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力勘察設計領域規模最大、範圍最廣、要求最高、參與人員最多的一次綜合性科技行動。」中國能建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中電工程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吳春利說。
據了解,在過去不同的歷史階段,一些電力規程出版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局限性。《手冊》詳細闡述了現代電力工程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完整介紹了電力勘察設計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公式圖表、計算方法等;分為發電工程、電網工程和通用工程三大類,共計31冊3000多萬字,涵蓋了電力工程設計領域的所有專業,是建國以來電力建設史上從未有過的鴻篇巨製。
「設計手冊是電力行業工作者重要的案頭工具書。」中電工程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鄭慧莉說,《手冊》展現了當今我國電力勘察設計行業的先進設計理念和深厚技術底蘊,對規範指導今後我國電力工程建設、培養優秀的電力工程勘察設計人員以及提高電力工程建設水平都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2016年,《手冊》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2017年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手冊》的公益性、權威性、獨創性、傳承性等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已成為國家的重點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吳春利說。
代表電力設計的最高水平
作為我國電力工程服務行業的「國家隊」,中電工程在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核電常規島、潔淨煤發電等勘察設計領域,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地位。
近年來,中電工程參與了包括特高壓交直流示範工程在內的所有特高壓工程的設計研發,完成了我國70%以上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的勘察設計,參與了80%以上電力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在中國電力設計行業的科研、標準化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承擔著電力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和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創新等工作。《手冊》囊括了當今世界最前沿的電力工程設計技術和工程實踐,不僅集中反映了中電工程的整體實力,更是我國電力工程世界一流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
「解讀,是一個個成功案例的展示。」中電工程黨委常委、總工程師李寶金說,多年來,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工作者攻克了許多關鍵技術難題,積累了大量先進設計理念和成熟設計經驗。編撰《手冊》,可以將這些成果傳承下去,適應新時期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能源革命的進程,中電工程將持續對《手冊》進行修訂,將更多的關注目光投向新能源,目前已計劃增加風電、核電、光伏、生物質四個方面的內容。」李寶金說。
「《手冊》是電力工程建設的『盛世寶典』,代表了中國電力設計的最高水平,對進一步提升我國電力工程建設的軟實力,佔領世界電力工程設計制高點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嶽光溪給出了這樣的高評價。
助力中國標準和技術「走出去」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電力設計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行穩致遠。但「中國標準」並沒有同步「走出去」,當不少企業在海外工程中遇到這一難題時,設計手冊在使業主了解並認可「中國標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此,中電工程東北院副總工孫向軍深有感觸。2009年,在該院主體設計的俄羅斯特洛伊斯科1臺66萬千瓦褐煤機組項目,業主委派兩名資深工程師全程監督,他們對於「中國標準」一直持質疑態度。在土建和電氣設計階段,中方設計人員拿出了正式出版的設計手冊,這引起了俄方工程師的注意。他們看到熟悉的計算公式,並對其中相關內容進行翻譯,發現雙方所遵從的標準實際上是「殊途同歸」,便逐漸認可了中國的標準。
同樣,中電工程東北院設計的烏茲別克斯坦安格聯1臺15萬千瓦火電機組改造項目,也是因為標準問題難以推進。在工程執行過程中,東北院以中方的標準進行設計,業主方則根據前蘇聯的標準進行審查,造成項目從一開始就非常艱難。在進行消防泵設計時,業主工程師同樣看到了中方設計人員根據手中的設計手冊進行計算,便找來翻譯並認真研讀了相關內容,從而認可了中國的標準。後來,雙方的合作變得非常順暢。
「通過設計手冊,業主能夠看到我們不僅有完善、規範的標準體系,而且有正式出版的工作指導書進行支撐,由此產生了信任。」孫向軍說,「在最初雙方語言不通、習慣不同的情況下,工程設計手冊是建立信任感的最好媒介。這次出版發行的《手冊》,對於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都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王萍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