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階級制度不像英國那樣的明顯。完善的醫療保健福利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色。這個國家支持全民享有同一個醫療體系,外籍人士在這裡生活時也能夠得到高質量的醫療護理。獲得PR的永久居民可以享有免費醫療(或支付極低費用)。
澳大利亞是一個允許移民的國家,相對英國和美國來講,獲得其公民身份要容易些。儘管獲得澳洲公民身份的途徑看似很容易,但前提是需要外籍人士獲得工作籤證,之後還需要做一個性格檢查,由澳洲政府官員來判定申請者是否具備足夠的道德品質移民到澳洲。
外國人想在澳大利亞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並獲得工作籤證是一個漫長複雜而艱巨的過程。即使是希望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士也要在該國居住至少4年,然後還得要通過入籍考試。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薪為91550澳元(約45萬人民幣),人均收入是很樂觀的。但是澳大利亞人有著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每人每月除去房租之外的生活成本會在800- 1000澳元(約3900-5000元人民幣)之間,檔次越高的澳洲城市生活費會更高。
雖然悠閒的生活是這個國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但現在很多澳大利亞人也都是很忙碌需要努力的工作,就像英國、歐洲或美國人一樣。澳大利亞佔據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土地面積,也是世界上一些獨特動物的家園。喜歡大自然的人們可以輕鬆地享受著他們的閒暇時光。
在澳洲大陸欣賞著袋鼠、考拉、沙袋鼠、鴯鶓等動物。澳大利亞的土地面積約769萬平方公裡,世界排名第六。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被認為是全球宜居的城市,比如雪梨、墨爾本和珀斯等城市。
這個國家的主要城市之間都分散的很遠,不利於人們短時間內去彼此的城市旅行。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特殊,到這裡旅行通常需要乘數小時的飛機,也不是國際旅遊愛好者的首選。
總的來說,大部分澳大利亞人是好客、重視友誼、真實、樂觀和平等的,澳大利亞人在社會交往和商業文化交流中會表現的比較謙遜,還會開些自嘲式的玩笑。
當地人通常都很務實,不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們看重真誠,不喜歡傲慢和做作。基於這些原因,澳大利亞社會被形容成是一個無階級的社會。大多數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外國人士都認為這個國家很隨和。然而,當第一次與某人見面時,儘量避免談論有關兩性、宗教、政治、種族或是詢問對方的薪水、年齡或體重等問題,這都是不禮貌的。
澳大利亞土地面積巨大,四面環海。由於整個國家淡水資源並非十分充足,少部分的澳大利亞從事著種植小麥或護林的工作。絕大多數的澳大利亞人住在沿海城市,時尚潮人、公司白領和城市居民的人數遠遠超過了護林員和種小麥的農民。
澳大利亞不是單一民族組成的國家,而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國家,歷史上發生過多次來自世界各地的大規模移民浪潮,尤其是英國、南歐、東南亞,以及最近的非洲和亞洲移民。這意味著這裡的文化集合了來自所有這些不同民族的方方面面,這些從多元的飲食、宗教、風俗和節日等方面都能體現出。
澳大利亞總是被視為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產業主要包含服務業、旅遊業、醫療事業、娛樂業、金融業、礦業、製造業、教育業、農業和貿易行業。其中服務業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
教育行業和醫療事業也為澳大利亞的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一流的醫學研究和醫療保健基礎設施,被認為是進行臨床試驗和醫學調查的最佳地點之一。這也是澳大利亞值得驕傲的一面。不過其製造業相對較弱,經濟貢獻小。
在很多人看來,澳大利亞只會出口肉製品、乳製品、紅酒或是羊毛等紡織品。在很多科技領域很少能見到澳大利亞的身影。實際上,澳大利亞的大學教育和某些科研成果都不差。
按照2020年最新泰晤士排名,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昆士蘭大學和莫納什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好的五所大學,它們都是排在世界前100名的大學,其中墨爾本大學排名全球第32位,比我國的清華大學(23位)和北京大學(24位)稍差一些。但墨爾本大學是澳大利亞國內唯一進入全球前50名的大學。
在1915年-2011年期間,澳大利亞一共產生了12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僅有一名叫派屈克·維克多·馬丁代爾·懷特的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他的獲獎者分別在物理學、生物醫學和化學科學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澳大利亞人也有很多重大科技發明,比如:黑匣子飛行記錄器、皮膚再生噴霧技術、Wi-Fi技術、電子起搏器、谷歌地圖、盤尼西林(抗戰劇中經常提到的藥物)。
還有塑料鈔票、人工耳廓、電鑽、超聲掃描儀、可充氣的飛機逃生滑梯、加德西宮頸癌疫苗技術、弗雷澤鏡頭等發明。這些發明都為人類的生活和幸福做出了相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