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風景之美,再精密的儀器,再精湛的技藝,都比不上大自然之鬼斧神工。自然的力量,除了美麗壯觀外,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其神秘性。大海之謎,沙漠之謎,深山之謎,森林之謎…無不吸引著世世代代的探索與發現。
不過,在這些神秘的世界裡,最神秘的還是沙漠。有別於海水,沙漠是不透明的,其流動性並不比海水差。又像大海一般深不可測,一望無際,在沙漠中,最讓人熟悉而又害怕的應該是流動的沙子和一種罕見的幻影!
而地球上的古代四大文明中有三個在沙漠中誕生或消失。比如古埃及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交融,古巴比倫與阿拉伯沙漠、伊朗戈壁融合,古印度與塔爾沙漠融合。
這些文明都在沙漠中消失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的毀滅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沙漠有關的,比如有許多被華沙塵暴掩埋的古城古城,也有許多在塵暴中被吹走以至被後人發現的古城遺蹟等等,這些都向世人展示了沙漠的奧秘。
「撒哈拉眼睛」
三毛曾經說過:每想到你一次,天上就飄下一粒沙,從此形成撒哈拉。以這種誇張的手法來表現思念之情的愛人。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佔地約九十六萬六千平方千米,它幾乎趕上了我們中國的整體面積!
早在二百五十萬年前,撒哈拉沙漠形成時,上一個冰河時代還沒有出現撒哈拉沙漠,考古學家通過後來發現的古代巖畫發現,該地區有一半左右的區域是河裡的動物,例如鱷魚等,並且在這裡也發現了許多古代生物,例如恐龍的化石,表明這裡以前並非荒無人煙,無法生存的荒漠。
到目前為止,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已有二百五十萬年的歷史,經歷了史前、水牛、黃牛、馬匹、駱駝、帆船等等。經過這段時間的逐步發展,撒哈拉沙漠氣候逐漸變得極度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原來這裡也曾有過繁榮的古代文明,有可靠的水源,有可供飼養牲畜的草木,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居住在這裡……到現在,荒涼的撒哈拉變成了無人區。
到了二十世紀末,衛星和飛機開始引導人類飛向藍天,俯瞰大地,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的真實面貌。但當人們看到衛星傳送過來的撒哈拉沙漠俯瞰圖時,都感到震驚——撒哈拉像一隻巨大的「眼睛」盯著天空,而這隻眼睛有一個直徑近40公裡的眼球和一個長320公裡、寬70公裡的眼瞼。這種「眼睛」異常逼真,甚至連眉毛的輪廓也十分清晰。撒哈拉之眼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地質學奇蹟之一,也被稱為理察建築。
這一自然現象的鬼斧神工,一被發現,就引起了科學家和地質學家的好奇,通過研究發現,這一「眼」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地形的上升和侵蝕,在幾十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沙漠下面的巖石發生了變化,逐漸上升,直到露出水面。
古生代英巖不易受侵蝕,因此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形態。比較柔軟的巖層被嚴重侵蝕,形成巨大的坑洞,於是這些古老的代硬巖和受侵蝕的巖層就形成了三個大小不一的同心圈,成了這個從空中可以俯視的奇特的「眼睛」。
另外一個「眼睛」
人和大多數動物都有兩隻眼睛,而大自然似乎也是這樣。除了一個「撒哈拉之眼」,在地球上還發現了一個在中國新疆的地方,即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部邊緣。根據衛星圖像,這隻眼睛倚在南天山上,仰望西部地區的星空。
這隻「眼睛」位於新疆阿克蘇拜城縣的一個縣,其軌道等高線十分清晰,但「眼睛」旁邊的眼眶下部分已被黃沙覆蓋,且河流侵蝕嚴重。這種「眼睛」與撒哈拉之眼的形狀非常相似,並且是一種理查特結構,只不過它比撒哈拉之眼的半徑小了一半,直徑只有10公裡,能看見的面積僅為30%,然而,儘管它的部分眼珠也是很普通的同心圓。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其名稱的來源在維吾爾語中也有「入不出」的意思,因此又稱「死亡之海」。然而,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其他沙漠一樣,也有一個曾經十分輝煌的歷史文化。
除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主幹道外,海城在沙漠深處曾有過很多繁榮的景象,在沙漠中同樣也有許多古代文明留下的遺蹟。在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研究之後,他們發現,後來這片沙漠之所以成為「死亡之海」,是由於風能形成了「風成黃土」,導致沙漠流動不斷,沙漠面積不斷擴大。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各大沙漠中最神秘、最具魅力的沙漠之一。由於存在於沙漠中的精絕國、彌國和火鍋城的古城遺蹟,以及眾多的神秘文化存在,所以也吸引了不少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一起來探險。大家聽過精絕城的大部分都是因為一部盜墓小說,但是精絕城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但這片荒漠形態多變,又有非常強烈的風沙塵暴,還有極少數的湖泊和綠洲,深埋在沙海中的遺址、村莊、地下石油等等,都被籠罩在一層神奇的霧氣之中,吸引了幾代人前去探險。
兩隻「眼睛」目前在地球上被發現,一隻在撒哈拉沙漠,一隻在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撒哈拉之眼直徑40公裡,而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眼睛直徑僅20公裡,這兩隻大眼睛從下到上凝視著不同地區的天空,就像大自然時時注視著我們生存的地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