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感101主持人 羅毅)我們的歌壇一年到頭有多少被忽略的聲音?很多暫時得不到出名機會的音樂人就在幕後蟄伏著。就像當年的蘇打綠,我早在2004年就聽臺灣的朋友推薦過這支當時還處於地下無人知狀態的樂團,主唱青峰那時候已經很可愛,在老闆林暐哲的音樂社裡做些製作助理的工作,不信請翻看Makiyo(川島茉樹代)2004年改名「魔術代」時推出的《粉紅色樂團》,和聲就是青峰。
還有更早的,1993年還在滾石旗下的黃鶯鶯推出《寧願相信》專輯,其中收錄的作品只要是陳昇創作的,便都可以在幕後製作人員名單裡找到「劉若英」的名字,這個名字有參與錄音製作與和聲,直到1995年《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這張處女作發表,才讓更多人認識她。不僅有劉若英,我們愛了很多年的骨灰級帥哥金城武當時也是陳昇的製作助理,一邊幫忙打掃錄音室一邊學習彈吉他和創作。並不是為了炫耀我的記憶力有多好,是覺得小時候自己的那點八卦精神在聽唱片時就已經表現得頗具雛形:拿到新專輯必要把歌詞內頁每個字都看仔細,記住那些人的名字和錄音室的名字,對比著聽歌才過癮。所以當張惠妹的《渴了》、井柏然的《超自然》、丁當的《夜貓》和何韻詩的《瘋子》裡都有一個叫做「八三夭阿璞」的名字時,我的八卦精神又出動了。
和蘇打綠幾乎同期,我就聽說過「八三夭」的大名。其實八三夭2003年就已經成軍了,和五月天(微博)很像,也是主唱阿璞高中時就玩起的樂團(後來才知道五月天真的是阿璞的偶像來著),大學時成員構成經歷過換血。樂隊風格比較豐富,他們自己表述為美式EMO再帶點金屬,現在的他們更時髦一些,也更年輕和流行化一些。目前在相信音樂這個廠牌旗下的八三夭,得到了「文藝龐克」的頭銜,而我卻從他們的歌裡聽出了很多青春與熱血,有《本色》的電子風做開場,也有《東區東區》的混搭;而當他們搖擺著唱出《來去夏威夷》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五個人和五月天一樣擁有自己的追求和小小的幽默感。主唱阿璞是主心骨,他的詞簡單上口,旋律比詞更好一些,比如和五月天阿信一起寫給何韻詩首張國語專輯的《瘋子》,從主歌部分的沉吟到副歌的釋放,完全是很成熟的個人風格展現。若硬要挑刺,那就是阿璞的聲音裡有阿信的靈魂在貫穿啊,說起來偶像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八三夭就是暑假應該聽的音樂,因為他們的名字就是暑假最後一天「8月31日」的濃縮,夠熱烈夠熱鬧也夠熱情。最近剛剛換了新片頭的綜藝王牌節目《康熙來了》的片頭音樂就是八三夭做的,聽到「康熙來了」那一句拖著長音的時候,記得買張他們的唱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