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大多數因未用空調

2020-12-04 站長之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日本東京近日又接連出現高溫天氣。

據日媒消息,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較上周的6694人,增長了92%。

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東京都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其中,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佔大多數。

報導稱,至少有84人因在室內為使用空調降溫中暑,後因搶救無效死亡。

據了解,中暑人數增加是由於7月各地日照不足,民眾身體尚未適應炎熱天氣導致。

帝京大學醫院急救中心主任三宅康史表示,中暑導致的發熱與新冠相似,有時也無法立即加以判斷。他呼籲,為避免醫療機構告急,民眾應避免在高溫天氣外出。

據悉,日本靜岡縣濱松市測得41.1℃高溫,打破了日本尤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此外,高松市、京都市的最高氣溫都逼近了39℃,日本多地接連發布了中暑警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 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共同社8月19日報導,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截至18日,東京都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 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79人因中暑死亡
    原標題: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79人因中暑死亡 中新社東京8月18日電 (記者 呂少威)近期受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出現4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天氣,因中暑被緊急送往醫院甚至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
  • 日本東京遭高溫天氣侵襲 8月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日本東京當局稱,受高溫天氣影響,在截至17日的4天內,大都市地區有24人死於中暑,使本月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數增至103人。  法醫辦公室方面稱,死者年齡從50多歲到90多歲不等,死者當中,老年人佔多數。另據報導,一些中暑者死於夜晚,還有人死於室內,且一些人沒有使用空調。
  • 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東京5人疑似中暑死亡
    中新網東京8月11日電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消息,日本多地近期出現高溫天氣,東京都有5人疑似因中暑而死亡。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11日日本大範圍地區出現高溫天氣,多地氣溫超過35攝氏度。截至當天下午2時,群馬縣伊勢崎市最高氣溫為40.4攝氏度,刷新了當地紀錄,也是今年截至目前日本國內觀測到的最高氣溫。
  • 日本持續高溫天氣 東京地區26人中暑死亡
    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日本多地近來持續高溫,僅東京地區本月因中暑死亡的就有26人。8月13日,一名佩戴口罩的女子走在日本東京的一處荷花池中。(新華社/美聯)據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統計,僅本月11日、12日兩天,東京都中暑死亡人數達14人,死者多為60歲以上老人。日本總務省消防廳日前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本月3日至9日一周內,全國因中暑被救護車緊急送醫的患者人數增至6664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3836人。
  • 東京148人因中暑死亡!高溫天氣侵襲日本,極端天氣在多地上演
    ,8月份因為中暑死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48人,而且伴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這個數字仍然在增長之中。日本多地高溫突破40攝氏度根據日本方面的天氣數據,在8月份,日本的最高氣溫達到了41.1攝氏度,追平日本最高氣溫紀錄。
  • ...市最高氣溫達到41.1度,追平了日本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8月...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綜合日本朝日電視臺、TBS電視臺19日報導,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消息,本月10日至16日一周時間,全日本有12804人因中暑被送往醫院,這一數據比前一周翻了一倍。日本多地持續酷暑天氣,17日,靜岡縣浜松市最高氣溫達到41.1度,追平了日本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8月以來,東京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
  • 日本氣象廳預測20日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東京本月超100人因中暑死亡
    日本全國大範圍地區19日繼續受高氣壓控制,多地最高溫接近39攝氏度。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導致日本因中暑而被緊急送醫的患者激增,其中8月以來東京地區因中暑死亡的人數已經過百。新冠肺炎形勢尚未好轉,日本東京本月起又出現連續高溫天氣。據日媒報導,本月東京已有超過100人因中暑死亡,其中以老人為主。
  • 日本高溫天氣熱死這麼多人,內有隱情?
    日本剛剛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水災,200多人遇難。緊接著持續高溫襲來,已造成30多人死亡,逾萬人入院治療。僅7月19日這一天,日本國內就有10人因高溫引發相關病症死亡,另有2605人住院。 這是「真·熱死人」。據共同社報導,自本月9日以來,日本高溫持續不斷,多地出現40攝氏度以上氣溫,打破歷史記錄。
  • 日本酷暑來襲 東京等多地氣溫超過35℃
    人民網東京8月10日電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8月9日,以東日本和西日本為中心的日本各地,由於被高氣壓所籠罩,導致氣溫持續升高。當天下午2時,日本全國有68個地點都出現35℃以上的高溫紀錄。
  • 東京最高氣溫將達43.3℃?日本環境省發布預測
    古人曾用「流火」來形容七月,可見其「熱力」之強大,如今大暑已至,相信各位寶寶們都已經深刻感受到了盛夏的「熱情」。中國氣象學上定義,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就屬於高溫天氣了。而在如此高溫下,食慾下降、汗流浹背、心情煩躁都是常態。眾所周知,氣溫的逐年高升和全球變暖有著密切關係。
  • 日本多地迎來高溫天 濱松市氣溫達到41.1℃
    人民網東京8月1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近日,日本多地迎來高溫天氣。17日,多地氣溫超過35℃。據日本氣象廳消息,靜岡縣濱松市在當日中午12時10分的氣溫達到41.1℃,與2018年7月在埼玉縣熊谷市觀測到的國內最高氣溫相當。
  • 緬甸氣溫越來越極端!勃固18人中暑,4人死亡3人生命垂危!
    【緬甸中文網訊】勃固省勃固市500床位人醫院,5月8日至16日期間,接治了18名中暑患者。其中有4人不幸不治死亡,3人還未度過危險期。緬甸多地氣溫一年比一年熱,氣溫持續在升高。勃固省勃固市今年熱季5月15日的氣溫,達到了去年4月份創造了新紀錄高溫的42.2攝氏度,由此造成多人中暑。因高溫中暑患者在勃固市及周邊出現的人數增加,而患者送抵勃固醫院時,往往已經極為嚴重,醫院都未能獲得充足的治療時間。因此就出現了8天時間內有4人死亡的情況。勃固醫院院長延奈茂醫生稱,今年的情況比去年嚴重,去年熱季死亡率沒那麼高。
  • 日本多地現高溫天氣 部分地區氣溫高達攝氏40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8月16日電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6日,日本各地天氣晴好,氣溫不斷攀升,日本氣象廳消息稱,截止當地時間11時36分,靜岡縣濱松市船明地區的氣溫已高達40度。據報導,截至午間,其他地區最高氣溫如下:和歌山縣古座川町的西川地區37.6度;高知縣高知市37.3度,大阪府大阪市36.0度;各地出現了酷暑難耐的高溫天氣。此外,東京都中心地帶的氣溫已達34.9度。
  • 日本多地迎來酷暑 局部地區氣溫逼近40℃
    人民網東京8月19日電(李沐航)據日本媒體報導,最近,日本多地持續出現酷暑天氣。19日上午10時後,日本西部各地氣溫陸續超過35℃。 日本西部地區多地最高氣溫臨近40℃。(日本《朝日電視臺》視頻截圖) 據了解,截至19日上午11時10分,愛媛縣西予市的宇和地區氣溫達37.1℃,為日本全國最高氣溫,同時也刷新了歷年記錄。
  • 高溫酷暑席捲北半球 日本近萬人中暑(圖)
    亞洲:日本近萬人中暑日本各地7月19日至25日持續高溫天氣,平均氣溫達35攝氏度以上,有9436人因中暑被送往醫院急救,其中有57人死亡,死亡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日本氣象部門說,日本列島受強勁的太平洋高氣壓影響,持續出現高溫天氣。今後高溫天氣很可能再次出現並持續,該機構呼籲民眾注意防暑降溫,農民做好農作物管理。
  • 青島:氣溫躥高海參中暑死亡 參農搭遮陽網減少損失
    原標題:「秋老虎」發威 海參池披「防曬衣」   立秋過後,島城氣溫持續躥高,沿海海參養殖業受到不小影響,有部分已經進入夏眠的海參,因海水溫度過高中暑而死。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也發出高溫警示,並指導參農及時提高水位、搭建遮陽網,保證海參安全夏眠,減少因高溫帶來的損失。   部分海參中暑死亡   「立秋過後,溫度不斷躥升,養殖池裡的海水溫度也跟著上來了,已經有不少海參受不了了。
  • 東京氣溫飆升已致57人死亡,天氣問題或成東京奧運會的重大阻礙
    夏日炎炎,自7月底以來,日本氣溫飆升已造成至少57人死亡。明年夏季奧運會即將在東京舉辦,如何給運動員和觀眾們提供一個舒適清涼的環境成了奧運組織者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從7月24日開始,東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氣溫一直保持在31℃以上,而夏季奧運會開幕式的地點正是在東京。
  • 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 埼玉和群馬縣最高氣溫達38.4℃
    人民網東京8月7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在日本列島,從沒有受到颱風8號影響的東北地區到近畿地區,6日的氣溫普遍超過了35℃。據日本氣象廳消息,埼玉縣熊谷市和群馬縣伊勢崎市的氣溫高達38.4℃、福島縣會津若松市氣溫達到37.7℃、甲府市氣溫達到37.6℃、長野縣上田市氣溫達到37.5℃。主要城市中,仙臺氣溫達到34.5℃、東京都心(千代田區)氣溫達到35.0℃、名古屋氣溫達到34.8℃、大阪氣溫達到36.9℃。
  • 日本製作「未來天氣預報」2100年夏天東京氣溫將達43℃
    人民網東京7月1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環境省最新製作的視頻「2100年·未來的天氣預報」日前公布在官方主頁上,以新聞的形式警醒世人,如果不加強應對舉措解決地球溫室效應問題,未來人們的生活環境將會日趨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