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發布了針對網絡互助行業的《2020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該報告內容對2020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行業現狀、行業各大互助平臺進行了分析,並結合具體平臺標杆案例說明了網絡互助對於社會保障的重要作用,同時對網絡互助行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預測。本文從該報告中提取了三大關鍵詞:發展歷程、人均互助金、增長穩定。
網絡互助行業發展從"百舸爭鳴"到"各具特色"
在報告中,艾媒諮詢對中國網絡互助行業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梳理,2014年,e互助建立國內第一個以公眾契約為基礎的網絡互助平臺;2015年,各類平臺不斷湧現。行業監管沒有定性,各平臺探索運營;2016年水滴互助、輕鬆互助入局,互助平臺最高達100餘家,網絡互助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行業迎來洗牌期;2018年年底,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入局。滴滴、蘇寧、奇虎360、美團、新浪、小米相繼推出各自的網絡互助產品,新入局的平臺發展參差不一;2020年,隨著以奇虎360、美團為代表的眾多流量平臺入局,相互寶、e互助等平臺則開始進入平臺穩定期。
從本次梳理可以發現,網絡互助成立的六年間,經歷了開創—探索—繁榮三個階段,無論是2014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是2015年的"群雄逐鹿",2016年的"觸礁",2017年的"風雨過後就是彩虹",2018年的百花齊放和"寡頭壟斷",2020年流量巨頭美團、燈火互助趁勢入圍。都讓網絡互助行業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點,目前形成的行業形勢也頗為壯觀。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網絡互助行業在2020年迎來了一個再次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從2014年——2020年,網絡互助行業經歷了洗牌、陣痛,各大企業經過了觀望,以及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行業內部加強自律後,2020年網絡互助平臺已經對網絡互助的性質、承擔的責任、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產品機構、運營方式等多方面趨於成熟。同時,隨著網絡互助平臺多年的宣傳推廣,普羅大眾對於網絡互助從陌生到了解到追捧,也為網絡互助平臺的發展提供了良機。
人均互助金高已成為網絡互助平臺差異化定位
當前,網絡互助已成為醫療保障的有益補充,iiMedia Research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網絡互助參保人數達1.5億人,2022年網絡互助覆蓋人數預計將達3.9億人,覆蓋率將達27.8%。
據了解,網絡互助的主要用戶群體是家庭收入較低的人群,近六成受訪網絡互助用戶家庭月收入不足1萬元,此外,47.8%的受訪用戶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對於低收入家庭和下沉城市較高的覆蓋率,使網絡互助的普惠特點更加突出。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到2018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三項,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覆蓋了13.5億人,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了95%,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這也意味著,部分中下層人士已經形成了基本的醫療保險+網絡互助的雙重保障。這對中下層人士而言,是非常具有保障意義。尤其是互助平臺如e互助平臺抗癌互助計劃(少兒版)、(中青年版)、(老年版),覆蓋了1-70歲之間的人群,意外計劃保障了3-60周歲人群因意外身故、未成年人因不明原因走失等情況。近一年,e互助所有癌症會員人均互助金是22萬,中青年是29萬。
隨著廣大用戶對互助平臺了解的深入,眾多互助平臺儘管各有利弊,人均互助金額卻成為衡量的重要指標,是最直觀的衡量平臺的標準。
iiMedia Research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隨著行業逐步滲透,在平臺用戶增長之後,受助用戶也將隨之提升,用戶均攤費用並不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網絡互助平臺在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並沒有明顯出現成本降低情況,優質平臺基於優良的大數據風控能力以及科學的運營能力,能有效保障平臺支出的穩定,用戶均攤費用支出也將呈現穩定波動趨勢,網絡互助行業並不具備規模效應特徵。多樣性會帶來更多疾病類風險,平臺保障項目越多費用越高,綜合型平臺因此可能會承擔更多的風險;而聚焦型平臺的互助率更接近社會發病率,其中e互助最為接近,支出費用自發展以來一直較為穩定。
可以看出,會員發病率和人均互助金共同影響最終的全年支出費用的結果。
iiMedia Research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 2020上半年, 給付制平臺如e互助每月人均互助金額始終穩定在22萬以上,金額數遠高於其他平臺,相互寶人均互助金是16萬,而儘管報銷制平臺如水滴互助、輕鬆互助人均分攤較少,但其人均互助金額也遠低於其他平臺。
對於一個家庭的頂梁柱而言,他們無疑更青睞給付制平臺,給付型平臺撬動的保障槓桿更大。
網絡互助平臺發展趨於穩定增長
2018年底,以相互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入中國網絡互助行業,伴隨巨頭的陸續湧入,行業發展也呈現新的特徵。
隨著行業逐步滲透,平臺會員均迎來快速增長。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中國網絡社會價值高,有望成"國民級"產品網絡互助行業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是能真切用於解決"因病返貧"困境,精準扶貧的行業。在行業持續發展一段時間之後,未來有望逐漸教育用戶、獲得大眾普遍認可。未來,網絡互助行業因其廣泛的惠民作用,有望成長為媲美微信、餘額寶、外賣平臺等量級的網際網路"國民級"產品。
網際網路平臺持續入局,差異化成制勝關鍵。網際網路平臺具有明顯的資金和流量優勢,未來也將持續加入行業戰局,但是其他專注經營網絡互助的平臺也可以通過差異化競爭獲取生存空間。前期網絡互助行業同質化較明顯,伴隨行業發展以及用戶的培育,網絡互助行業將有望逐漸擺脫同質化,各平臺的募集效率與募集金額也將會往差異化方向發展。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行業內主流平臺在平臺運營、風險管控等方面進行積極布局,以差異化競爭獲取行業生存空間。
網絡互助保障範圍擴展平臺布局需謹慎跟進。隨著網絡互助行業逐步發展,平臺在保障病種以及保障計劃上也在逐步擴充。但與保險行業不同,對大多網絡互助平臺而言,更多的病種互助計劃,相應會增加平臺的管理風險。不管在支出金額管控,還有用戶獲助資質審核上,都可能造成風險失衡。同時也可能為平臺帶來道德風險,包括已患病用戶帶病加入,互助成員不遵守契約進行互助金欺詐,平臺不遵守契約造成成員利益損失甚至欺詐等。所以平臺在跟進保障範圍擴充的布局上,仍需基於自身平颱風險管理能力考慮,從而科學布局。
用戶保障計劃參與體驗需提升低門檻準入模式或迎變革。當前網絡互助平臺保障計劃需要用戶定期進行均攤費用的支付,從而保障自身互助權益。而部分平臺為有效導流用戶設計低門檻的進入模式,如o元進入等,在平臺發展初期吸引巨大流量及用戶。而隨著平臺補貼的減弱,後續用戶均攤費用上漲明顯,用戶支付金額不斷增加,長期的定期支付從而造成較差的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流失嚴重,用戶失去獲助資格。網絡互助平臺需要切實保障用戶權益,在用戶計劃參與以及體驗上,仍需進一步優化創新。
網絡互助行業具備運營和風控能力門檻,國家監管將進一步助力規範化發展網絡互助行業一直被認為具有"低門檻"的特徵,但是如果網絡互助平臺想要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則需要具有一定的運營和風控能力,並不是僅僅有資本投資、有流量就能夠實現持續經營的。未來為了避免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網絡互助業務應引入國家監管,實現行業不良風險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單一經營平臺成為主流,成為網絡互助行業主力。網絡互助平臺按平臺性質劃分,一類是以原生態做互助為主的平臺,另一類是以綜合(保險+籌款+互助)為主的平臺。單一經營的網絡互助平臺因為只專注於網絡互助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戶地利益,在用戶留存率、人均獲助金等方面更有優勢,利於行業整體髮式,而是以網絡互助模式作為引流方式,在迅速吸引用戶後將平臺發展作為獲得融資的途徑,是構建其生展,未來有望成為網絡互助的主導形式。而混業模式往往不是專注於網絡互助模態閉環的手段,對於網絡互助專注度和投入不足,不利於用戶利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