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孫穎)深圳中學日前捷報頻傳,在2019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廣東賽區比賽、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廣東賽區)複賽、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均取得驕人戰績,上述各獎項獲獎人數也位列全省首位。
深中學子全國競賽屢獲佳績
日前,2019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廣東賽區結果揭曉,深圳中學9人入選廣東省代表隊,26人獲一等獎,獲獎人數全省第一。入選廣東省代表隊的學生,將代表廣東省參加11月24—30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辦的第35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
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廣東賽區)複賽結果也於日前揭曉,全省共有10名學生進入廣東省代表隊,深圳中學佔據5席,位列全省第一。全省共有63名學子獲得一等獎,其中深中有19人,佔比30%,獲獎人數位列全省第一。深中另有24人獲二等獎,26人獲三等獎。入選廣東省代表隊的學生,將代表廣東省參加10月24—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
而在日前揭曉的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深圳中學有5人進入全省前十,入選廣東省代表隊,15人獲一等獎。進入省隊人數及獲獎人數均居全省第一。入選省隊的學生,將代表廣東省參加11月底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的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
另外在此前舉行的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深圳中學有3名學生參賽,均獲得金牌,該校金牌數量在全國排名並列第二,廣東省第一。其中王樂成以廣東省總分第一名,全國第15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並保送北京大學。毛瀚燚以廣東省總分第三名,全國第30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並保送北京大學。吳仁傑以實驗成績廣東省第一,總分廣東省第四的優異成績獲得金牌。
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搭建立交橋
事實上,近些年,深圳中學在國際競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去年,在第49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中,中國隊5名選手全部獲得金牌,中國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團隊當中的楊天驊位列第一,陳世祺、薛澤洋、李星橋、董澤昊分列第6、第9、第11和第13名(並列),其中,楊天驊、薛澤洋均為深圳中學學生,楊天驊更是獲得了個人總分第一、理論第一、實驗第一的佳績。
在去年舉行的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中,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同場競技,中國隊取得四金的好成績。其中,深中學生聶翊宸個人理論成績世界第一,獲得最佳理論獎。一年3枚國際物理、化學奧林匹克金牌,這在廣東省歷史上從未有過。
在去年8月舉行的三位學子榮獲國際學科奧林匹克金牌新聞發布會上,深中稱,經過多年努力,該校數、理、化三科競賽一直保持廣東領先,全國前列;生物、信息學奧賽近年來也實現新突破。
對於為何取得如此驕人的競賽成績。深中校長朱華偉稱,成績的取得並非一朝一夕,而是來自於科學系統的設計、腳踏實地的落實和日積月累的堅持與探索。
據其介紹,學校專門成立競賽指導中心,為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在落實國家基礎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需求,在初高中開設針對性、特色化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同時,搭建高端學術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國際比賽中迎接挑戰。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學生卓越發展保駕護航。此外,拓展創新教育平臺,持續豐富優質學習資源。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講學,開拓師生的學術視野等,至今,學校已經邀請了多位諾獎得主、兩院院士等為學生開設「深中大講堂」。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社會上有全才,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勢必會讓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人被埋沒。但反而是這些人,很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卓越人才。」朱華偉表示,深中努力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為學生搭建多元發展立交橋,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