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原著《流金歲月》,和電視劇相比是另外一個故事了,當然還是亦舒的好,那麼多的內心獨白的作家,每一句都能挑動你的靈魂,小說裡細思恐極片段讓電視劇《流金歲月》翻車了?撲街了?
原著中的蔣南孫也並不是完美無瑕。男朋友章安仁「雞窩飛出來的金鳳凰」,明顯自帶三觀衝突,屬於典型的「我弱我有理,我窮我更有理」。但另一方面,角色本身確實會讓人深思,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更多是章安仁,而不是瀟灑自如的王永正。
原著中當章安仁和新來的女老師歐陽搞曖昧,南孫是怎麼做的呢?她找到了歐陽的上級張教授。南孫知道張教授對自己有好感,她就利用了男女之間那點曖昧和張教授的權力,讓歐陽離職了——真正做到了「以牙還牙」。張教授為什麼願意幫南孫?書中這樣描寫他的心理:「他是個苦出身的學者,今年已經有五十二,妻子與他同年,看上去也就像老太太,他已有多年沒有聽到秀麗的少女說出如此溫情含蓄別有用心的話,雖是正人君子,因憐惜自身而有點辛酸,故此竟輕佻起來。」
一個原本正人君子的教授,為了幫一個對自己曖昧的女學生,拋棄了正義,也拋棄了道德,最根本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為多喜歡這個女學生,而是對自己曾經吃過那麼多苦的,一種憐惜和補償。人性真是複雜微妙。劇霸小蜜糖看著他們的境遇固然令人同情,但誰也永遠不知道他們內心有多少黑洞和陰影。朱鎖鎖離開舅舅家的一段描寫是這樣的。「表兄送她,一前一後,站在公交車站上。許久許久,她以為他已經走了,但地上仍有他的影子,最終鎖鎖上了車。那夜,以及連續許多許多晚上,她都做夢看到他細長的黑影。真沒想到他不自私,真正為她好,尊重她意願。」這段寫得真好。少年時的愛,純粹,盛大,又沉默。所有內心的轟轟烈烈,不過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對方的眼睛裡沒有你,那麼連回憶起來都只是一個黑影而已。最觸動劇霸小蜜糖的就是這句,「多年以後,朱鎖鎖發現,沒有男人,愛他如表哥愛她一半那麼多。」
朱鎖鎖在見識過更大的世界,飽嘗過命運起伏之後,終於發現最愛她的,還是那個曾被她看不上的表哥。她後悔嗎?也未必!
有時候,只是一時的情緒和感慨罷了,如果不放她出去闖,那才是真正的遺憾,從來人生的遺憾比愛情的遺憾,痛苦多了,也刻骨銘心多了。
書中還有一個細節和電視劇不一樣,但更符合真實人性:南孫的父親去世了,母親跟小姨去了國外,只剩下南孫照顧奶奶。電視劇中奶奶是感動的,並且依然「窮講究」
原著裡的奶奶,第一個反應是「怕」。怕什麼呢?怕孫女報復她。「老人怔怔地注視著孫女,她對南孫從來沒有好感,二十年來放肆地蔑視她,只不過因為她不是男孫,真沒想到有一日會同她相依為命,靠她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這孩子,會不會趁機報復她?」怕就對了。
孝順這件事,不是求來的,父母自己三觀正,對孩子做到了愛和教育,將心比心孩子長大了必然會愛父母孝順父母;婆媳關係亦是如此,你從來不當兒媳婦是一家人,當兒子不在了,你又憑什麼要求她伺候你到老!
書中的朱朱鎖鎖懷孕生小孩,所有人都說她為謝家生了孩子,地位會提升,她卻清醒,說孩子是為我自己生的。「無論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 ,那就毫無怨言。」這句真是金玉良言,應當一輩子記住。
不過,最後朱鎖鎖的女兒還是淪為了和自己同樣的命運,一樣的從小寄人籬下,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陪伴和愛。這是另一個細思恐極的細節,好像命運的輪迴一樣。
對於朱鎖鎖來說,風光過,榮華富貴過,午夜夢回卻依然是回到舅舅家的舊宅,那辛酸的,無奈的,如此現實的社會,小心翼翼的生活。
《流金歲月》,但是看完後,你能記住的絕不只有她倆的貌美,還有蔣南孫和朱鎖鎖身上那股勁勁的東西。那股勁,很難用一句話講明白,落魄時分也體面,清醒自如過一生,敢愛敢恨,這大概就是當初每個年輕女孩讀完亦舒後最被吸引的地方。
「原來受過的內傷,終身不能痊癒」。原著寫的真的很細膩,字裡行間的流露有的人看不懂,而有的人早已淚流滿面!
「無論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 ,那就毫無怨言。」這句真是金玉良言,值得大家一輩子記住。 #每日娛樂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