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為亦舒鼎鼎大名,《流金歲月》也是必追的。剛開場時確有現象大劇的氣勢,演員一字排開,除了劉詩詩演技略有些掉線,其餘哪個不是戲精?
藝綻君騰出整個周末打算一口氣追平,可看到一半就被膩住了,說這部劇近乎完美地躲過了亦舒原著氣質已是大大的厚道了。亦舒就地變瓊瑤,到頭來,所謂雙女主居然是改頭換面的加量份瑪麗蘇,《流金歲月》改名叫《拜金歲月》似乎更切題。
不能怪演員,戲裡戲外她們都已盡力。
戲裡,倪妮的表現足夠驚豔,多年「毯星」的風評被她一個邁腿上摩託的動作,就利索地甩掉了。
各種哭戲和小情緒都很到位,再加上朱鎖鎖的人設清晰,沒小女生那些扭扭捏捏的磨嘰勁兒,自帶觀眾緣。
雖然劉詩詩的演技依舊沒什麼長進,但在這部劇裡並不太影響觀感。試問如今還有哪位女演員,能輕輕鬆鬆演出富足三代的閨秀氣。
當年李安為《臥虎藏龍》選角,玉嬌龍好難找,他一心想尋位大家閨秀不得,選中章子怡後調教了好幾個月,終是無奈把玉嬌龍的人設給改了。人美路子野的朱鎖鎖不是非倪妮不可,但匹配蔣南孫的,恐怕獨有劉詩詩了。
戲外,兩位美女也蠻有職業精神的。電視劇沒開播就開始瘋狂營銷「閨蜜情」,在各種場合做到足量加贈。
時尚盛典上賣姬的那一幕,不知道直男觀感如何,身為直女的藝綻君只當是時尚圈的行為藝術欣賞。不然,實在沒法解釋倆直女嘟嘟嘴玩親親到底啥意思,一個還有夫有子,倪妮的笑……唉。
根據亦舒小說改編的「雙女主」電視劇《流金歲月》已經播出了過半,可喜的是,主創們終於放下了傳統的「防火防盜防閨蜜」的理念,沒靠硬拗三角戀來推動劇情。
劇集裡反覆強調的是理想化的姐妹情誼:「我成功,她不妒嫉;我萎靡,她不輕視。」
然而,與之前的那些劇一樣,《流金歲月》依然沒有走出言情線主導的範式,佔劇情最重要篇幅的,仍舊是蔣南孫、朱鎖鎖兩位女主與各色男性之間的感情線。
更有甚者,在電視劇宣發環節,一批以「為妮寫詩」的CP時尚大片開始把友情引向「姬情」,兩人的CP在劇集播出後更是聲名在外,瘋狂撒出「工業糖精」。
「女性友誼」確實是當下火熱的主題,「為妮寫詩」的女女CP當然也好嗑。但如果對女性成長和女性友誼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讓漂亮女演員組CP,輸出硬照和金句,未免也太膚淺了。
流金的濾鏡,懸浮的歲月
《流金歲月》開場沒多久,穿著大紅裙的倪妮就給觀眾來了一場誇張又邪魅的甩頭殺,極力復刻原著裡那個囂張的香港名媛朱鎖鎖。而整部片子金黃的復古濾鏡,就像生怕觀眾不知道,這就是如假包換的「流金的歲月」。
亦舒出生於浙江寧波,自稱為「寧波」的香港人。她鍾愛魯迅,言語清醒冷靜卻又精通世故;她上個世紀60年代就在海外留學,有獨特的女性視角;她寫愛情小說,卻不相信愛情,「敏感的時代女性,眼淚只能在言情小說裡流幹」;她敏感細膩,卻曾評價自己「皮特別厚,心特別狠」。
聰明的亦舒,早把一切都看透。
正是亦舒複雜的文化身份和極具衝突感的個性,造就了她作品中所呈現的摩登、殘酷、空虛而欲望奔湧不止的香港都市。
亦舒筆下的女子們,總不可避免地要用青春和魔鬼做交易:
年輕漂亮獨立的女子,以自己的身體資本尋求價值交換甚至是異性權力的庇護,「以我所有,換我所需,有何不可」?在這種以身體交換利益的關係中,女性不再像以前那樣仰人鼻息,而是獲得了主動權。
坦白說,在看《流金歲月》之前,我並不明白,那些將婚姻與「彩禮」、「車房」連在一起的丈母娘,究竟是為了什麼?因為在我看來,愛情就該是美好的、婚姻,就該是純粹的。不該被任何物質「侵染」,變了顏色。
所以,現實生活中,女人還是要儘量獨立,千萬別去賭一個「對我好的人」。
亦舒作品「經典暢銷 《流金歲月》這本書經亦舒指定授權,進行了全新編校,採用小開本、精裝設計,融合經典與時尚,值得收藏。
★ 亦舒: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作家,與倪匡、金庸並稱「香港文壇三大奇蹟」,至今已出版300餘部作品。以簡練文筆書寫動人故事,開啟現代女性獨立愛情觀與價值觀,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城市女性。
《流金歲月》:歲月流年,經歷過不同人生的兩個女孩依舊惺惺相惜,患難與共。在這本書中,俊男靚女的愛情抵不過純潔如初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