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釣魚老手來說,都可以選擇出性價比高的魚竿,但是對於新手來說,獨自選擇魚竿就未必那麼容易。甚至不少釣友在魚竿的選擇上,交了不少學費。現在漁具廠商很多,各種廣告也鋪天蓋地,讓選擇魚竿貌似變得更難。所以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個人經驗,跟各位釣友分享下魚竿的選擇需要注意有哪些要點,務求選對不選貴。
一、看
主要看三個部分,首先是看魚竿的整體做漆情況,根據經驗來看粗的幾節基本不會有多大問題,需要用手摸摸感覺是否光滑,是否有凹凸不平的地方。需要著重檢查最上面的兩節,做漆好不好是否均勻,經常出現在最上面兩節。這兩節在垂釣中彎曲比較大,如果有瑕疵很容易導致漆皮脫落。其次就是把後堵打開,看看每節魚竿的厚度是否均勻,厚度不均勻的是絕對不能選的,會由於受力的問題,不均勻的地方非常容易斷。第三就是看看搭接量,如果搭接量太少,魚竿在用的久以後,會比原來拔出更多,導致連接處太短,容易出現斷杆的情況。
二、稱
首先感受下魚竿的重量,這裡就有個誤區。並非越輕的魚竿就越好,如果2支魚竿的長短粗細都一樣,輕的魚竿含碳量應該是比較高的,千萬不要追求所謂的高碳魚竿。高碳魚竿的特點就是輕、直、硬,但是比較脆,這也是很多釣友買比較昂貴的魚竿,野釣的時候4、5斤的魚出現斷杆的原因。此類魚竿手感好,但是不適合野釣,只適合競技釣釣小鯽魚。還有就是魚竿的輕重,跟垂釣的時候感覺的輕重有所不同,很容易出現100g的魚竿,用起來比120g還要重的情況。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魚竿的重心問題,理論上說重心越是靠後,在釣的時候越是省力,越是感覺輕鬆,原理就在槓桿原理上。最好把魚竿抽出來,找找整個魚竿的重心在什麼地方。所以選擇魚竿不能只看整個魚竿的重量,用起來感覺輕的魚竿才是真的輕,而不是通過魚竿上的多少g多好g來衡量的。
三、試
把魚竿抽出來,晃一晃,抖一抖,通過魚竿彎曲的地方可以大致了解到魚竿的調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9,28,37調之類的,這裡也有個誤區,魚竿也並非越硬的越好。通常硬竿子,甚至超硬的魚竿用於競技和黑坑比較多,由於目標魚通常比較小,硬竿子遛魚回魚都比較快,有槍魚的效果。但是軟竿子彈性更佳,首先對於線組來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就是說硬竿子容易斷線,軟竿子不容易斷線。所以野釣大魚,最好選擇中硬調,比如37、46調的魚竿。或者可以理解為,使用偏軟的竿子,線組可以稍微細一點點。
手竿其實主要分為兩種,並繼竿和振出竿,我們通常使用的多為振出竿。但是從手竿上來說,並繼竿會更好一些,但是由於工藝的限制,並繼竿沒見過超過4.5米的,也以釣鯽魚為主。優點是手感好,缺點是比較佔地方,如果只釣鯽魚,有興趣的可以搞一支試試。其實魚竿並非選貴的,貴的太脆不適合野釣,反而一些便宜的魚竿在憋大魚的時候有不錯表現,至少斷了不心疼。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