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奈傑爾·阿克蘭和仿生手臂的故事

2021-02-08 新華網客戶端

奈傑爾•阿克蘭在大會上做主題演講。新華社記者李楨 攝

    奈傑爾•阿克蘭(Nigel Ackland)伸出自己的仿生手臂,接過新華社記者遞過來的筆,在一張白紙上從容地寫下「XINHUA」字樣,然後這位帥氣的大叔友好地與記者握手,同樣是用自己的仿生手臂,力道不重也不輕,記者感覺良好。

    「第一次裝上仿生手臂的時候我哭了,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我不斷找人握手,因為在此之前我已經五年沒有跟人握過手了。像正常人一樣跟別人握手感覺真好」,阿克蘭對記者說。

    阿克蘭在2006年的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臂,突如其來的遭遇讓他陷入長期的情緒低落之中,甚至時常感到絕望。「直到我接到一個再次改變命運的電話」,阿克蘭說。一家名為RSLSteeper的公司致電阿克蘭邀請他參加高科技仿生手臂的試用,阿克蘭的生活再一次被改變。安裝上Bebionic3仿生手臂後,現在阿克蘭不但可以做出緊拳頭、伸手指等簡單的動作,還能用仿生手繫鞋帶、打雞蛋和倒酒。

    當然仿生手臂也不能說完美無缺。「有時候機器手不夠精準,比如沒法兒拿葡萄,稍不注意就會把葡萄給捏碎了」,阿克蘭笑著告訴記者。

    雖然技術上還有待提高,但是仿生手臂讓阿克蘭的生活明顯改善。「從戴上仿生手臂的一刻起,我感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阿克蘭說。他不再感到被社會孤立,很多人也不再迴避他,並且願意聽他介紹裝上新手臂後的感受和體驗。

    阿克蘭也同樣樂於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於是這次他應邀來到了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爾維亞(Sevilla),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奇點大學西班牙峰會」(Singularity University Summit Spain),並在現場做了關於仿生手臂的主題演講。

    「奇點大學西班牙峰會」是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奇點大學首次到西班牙舉辦活動。本次活動從3月12日至14日曆時三天,來自30多個國家的1100多人參加本次大會,聽取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帶來的關於最新前沿科技的介紹,內容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等。

    「科技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相信科技同樣也能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益」,阿克蘭在演講中說。(記者 周喆 馮俊偉)

相關焦點

  • 改變現代人類生活的仿生科技!
    隨意人類科技的進步,現已進入仿生身體時代,從大腦意識控制的機械手臂至電子眼球等,這些仿生機械部件已改變了人類生活。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人們在科幻電影中看到許多機械肢體的故事情節,現今機械肢體已不再神秘特殊。一位33歲前女警妮基-唐納利,她曾在一次執勤任務中出現車禍導致腰部以下癱瘓,安裝一副機械外骨骼之後,她能夠送女兒到學校。
  • 現實版的3D列印仿生手臂
    該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為手臂截肢者製造出價格更便宜的仿生假肢,而Melville佩戴它的多手柄Hero Arms至今已有大約三年時間。但是現在,視頻遊戲迷的運動方式更加酷炫:官方的《合金裝備》「毒蛇」 3D列印封面可以夾在他現有的英雄手臂上。「這是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仿生手臂所需要的一切,」梅爾維爾談到他的全新金屬齒輪固體毒蛇仿生手臂時說。
  • 她得到一雙英雄手臂,變成了現實版阿麗塔,一切源於仿生技術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像阿麗塔一樣大眼睛的可愛少女,當她們擁有了一雙機械手臂,也儼然就是引人注目的「戰鬥天使」,比如說女孩蒂莉·洛基(Tilly Lockey)。現實版阿麗塔和她的機械臂由於病痛,蒂莉從嬰兒時期就失去了雙手,3歲時有了第一副假肢。
  • 科幻大片未來感不再 新型仿生手臂降世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無論是港漫《風雲》中步驚雲的麒麟臂,還是美劇《尼基塔》中Michael的機械假肢,這些原本屬於未來的仿生學科技或將在不久之後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日前,一支美國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了最新型的仿生手臂,能幫助失去手臂的患者恢復觸覺。
  • 什麼是機械共生,機械仿生手臂真的能代替原手臂嗎?
    科學家們正在開發新的方法來改善對機械手的控制,尤其是對截肢者,該方法結合了單個手指的控制和自動化功能,改善了抓握和操縱靈敏性。這是神經工程學和機器人學之間的跨學科合作,概念驗證試驗已在三名截肢者和七名健康受試者上成功進行了測試。驗證結果已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原標題: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這種機械手臂能在瑞士航天中心開展的清除太空垃圾計劃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回收」太空垃圾,正在研發一種超快仿生手臂。 按照該計劃,把這種特製的機械手臂安裝在衛星上,捕捉並回收太空飛行器碎片,最後帶著它們一起衝入大氣層焚燒殆盡。這種機械手臂的特點是「超快」:能在0.05秒內抓住各種不規則形狀的拋擲物。這種太空垃圾清掃衛星預計需要3至5年時間達到實用水平,首顆衛星的研發及發射費用共計約1092萬美元。
  • 天生無手的玩家獲得《合金裝備》毒蛇主題仿生手臂
    據外媒CNET報導,英國遊戲玩家Daniel Melville天生沒有右手,由於電子遊戲發行商 Konami(科樂美)和Open Bionics的幫助,他現在擁有了一隻超酷的新仿生手臂,它是基於《合金裝備》中毒蛇(Venom Snake)仿生手臂的設計。
  • 仿生技術也能「賽」起來(科技大觀)
    人們總說,帕運會讓人更了解「生命的意義」,每位運動員都在講述一個勵志故事,他們用一次次果敢的跳躍、激情的衝刺,把人類的進取精神定格為一個個具體而感人的畫面。   如今,科技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人工智慧、仿生學技術給殘障人士帶去了福音,像常人一樣奔跑不再是夢想。
  • 科樂美推出《合金裝備V》主題仿生手臂
    科樂美宣布與知名仿生公司Open Bionics達成合作,推出《合金裝備V》「Venom Snake」主題仿生手臂,並放出展示視頻。通過內置特殊傳感器,可檢測肌肉運動,幫助使用者輕鬆控制仿生手臂
  • 眼擎科技eyemore相機領銜十大日常仿生技術
    人們研究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工作原理,並根據這些原理髮明出新的設備和工具,創造出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今天為大家帶來目前科技界十大日常仿生技術。 防菌圖層仿生對象:鯊魚用途:醫院及實驗室尼科克教授和他領導的團隊開發的這種設備可以分析液體,了解其準確的化學成分。太陽能電池板仿生對象:馬勃菌海綿用途:發電
  • 樂高設計師發明新型仿生手臂:可自主裝置附件
    網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每日郵報》網絡版報導,瑞典于默奧大學的卡洛斯·阿圖羅·託雷斯·託瓦最近設計了一套能搭建樂高積木的新型仿生手臂(IKO),來幫助那些佩戴假肢的兒童增強對生活的信心
  • 世界上最孤獨的鳥——塘鵝奈傑爾在紐西蘭黯然離世
    這隻孤獨的傻鳥,留下來後還找來海藻和木棍,滿心歡喜地要和伴侶「共建愛巢」,甚至還時不時跳起「求偶」舞蹈。 圖說:奈傑爾與它的「愛侶」   這一幕感動了海島居民,大家格外關注這隻塘鵝,並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奈傑爾。
  • ...人人都是「再生俠」-仿生,裝置,假肢,人腦控制,機械,手臂...
    仿生學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通過模擬動物的構造、傳感系統、計算結構等來構造仿生裝置。裝上仿生裝置的殘疾人,如同迎來了身體的重生。用人腦控制的機械手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研製出的機械手臂無疑是一個傳奇。儘管為了完成這項研究,美國不惜耗時數年,斥資上億美金。
  • 科學家首次將人腦連接到兩個仿生手臂,同時還從人的手指獲得反饋
    連接他頭頂的電線伸入一架計算機,這臺計算機機連接著似乎正在自行移動的黑色仿生手臂。兩名研究人員向他發出指令「左,上,右,下」,並記錄著來自視頻監視器的數據。這名男子皺著眉頭,試圖讓假肢伸向貼在白板上的一組紅色和藍色的布球。「捏,捏,伸展。」他喃喃道。「來吧!成了。」 他咕隆著,搖著腦袋,一隻碳纖維仿生手臂慢慢地上升和伸展起來。
  • 仿生科技發展的阻礙,人類仍未發現生命之火,盜火者何時出現?
    近些年,仿生科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新的成果不斷湧現,驚豔著人們的眼球。這項科技產生的原因是我們無法直接製造生物活體,只好退而求其次,利用現有的機械原理對生物功能進行模仿。這種做法的好處顯而易見,我們既避免了純生物技術的難度又能得到可用的替代品。最初的產品看著粗糙不堪,就像下面這個仿生手臂。
  • 從章魚得到靈感製作的仿生機器人手臂,可抓取活螃蟹
    機器人世界充滿了令人著迷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便利,儘管它對那些即將被機器人取代的人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合理的擔憂。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各種方法,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使機器人手臂變得更好。
  • 為折翼天使安裝酷炫手臂—3D列印義肢
    日前,一家英國義肢設計公司與日本視頻遊戲開發商合作,推出了一款3D列印的仿生手臂,其靈感來自於《金屬裝備》(MGS)遊戲角色「毒液蛇」。這款3D列印的假肢是為肘下截肢者設計的,具有高達180°的靈巧旋轉能力,就像栩栩如生的肌肉一樣,有可能改變世界各地截肢年輕人的生活。除了毒蛇手臂,去年他們曾推出過一款外形猶如超級英雄手臂的酷炫仿生假肢。讓患者在過上正常生活的同時,還要過足一把英雄癮。一掃生活的諸多不便和心靈的陰霾。
  • 4種十分先進的仿生機器人,原來人類的科技已經這麼發達了
    仿生機器狗這是波士頓機器人公司設計的一款新型機器人,它身體中安裝了一套平衡系統,可以在四條腿做出靈活動作的同時頭部保持平衡。機器人的頭部也是一隻十分靈活的機械手,可以模仿人類的手臂做出各種動作,因此可以幫助人類做很多簡單的家務。
  • AI仿生科技--跨越時代的力量
    那麼,仿生科技的發展軌跡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沒有什麼科技樹是憑空一步成型的。貨運列車的前身是馬車,電子計算機源於人腦計算的數學。而完全具有「自我意識」的仿生人的誕生,必然也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