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遇見如夢般色彩// 我的2019觀花足跡(上)
六月(一),重慶,金佛山
時隔半年,再次來到金佛山,相比秋季的各種鳳仙花和苦苣苔,初夏的植物別有一番情致。遺憾的是,由於去的太晚,錯過了各式杜鵑,大百合和俯垂粉報春的花期,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能夠欣賞到這裡的杜鵑。
紅莢蒾(Viburnum erubescens)
疏花婆婆納(Veronica laxa)
南川馬先蒿(Pedicularis nanchuanensis)
彈裂碎米薺(Cardamine impatiens)
六月(二),北京,百花山
跟隨花友的腳步再次來到北京,為百花山上的百花所震撼,胭脂花,長瓣鐵線蓮,大花杓蘭,鈴蘭,花荵,無一不精緻而又美麗。乘坐夜班火車去往北京,一刻不停地換乘地鐵往西釣魚臺徒步團匯合點趕去,一天遊覽後返回地鐵站,搭乘返回上海的動車,可謂是匆忙又充實的一天。
自然:足跡// 「京花煙雲」 (上):百花山
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長瓣鐵線蓮(Clematis macropetala)
花荵(Polemonium caeruleum)
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os)
鈴蘭( Convallaria majalis)
土莊繡線菊(Cypripedium macranthos)
六月(三),上海,綬草
作為可能算得上是上海最美而且最為常見的蘭科植物,姍姍來遲的綬草總會在春末夏初準時點亮上海的草坪。饒是如此,與綬草的相遇也需要一點點運氣,如果開花前不巧趕上了草坪修剪,很可能意味著今年這片草坪無法看到綬草。從百花山回來上海,在地鐵站路旁的草坪裡與盛花期的它們不期而遇,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
七月,德欽,普金拉山
時隔三年,再次來到滇西北,與上一次為了徒步雨崩而來不同,這次行程的目的是專程來看植物,見一見滇西北高山流石灘上最美麗的生靈。從白馬雪山到普金埡口,從天寶山最後再到大理蒼山,滇西北獨有的風景和植物讓人流連忘返,忘卻所有煩惱。
半荷包紫堇(Corydalis hemidicentra)
美麗綠絨蒿(Meconopsis speciosa)
巴塘翠雀花(Delphinium batangense)
西藏擬鼻花馬先蒿(Pedicularis rhinanthoides subsp. Tibetica)
天藍沙參( Adenophora coelestis)
區限虎耳草(Saxifraga finitima)
綿參(Eriophyton wallichii)
七月,德欽,白馬雪山
鉤距黃堇(Corydalis hamata)
寬葉綠絨蒿(Meconopsis rudis)
真齒無心菜(Arenaria euodonta)
雅江報春(Primula involucrata subsp. Yargongensis)
脈花黨參(Codonopsis foetens subsp. Nervosa)
管花馬先蒿(Pedicularis siphonantha)
七月,迪慶,天寶山
纖細黃堇(Corydalis gracillima)
尖果馬先蒿(Pedicularis oxycarpa)
大花黃花鼠尾草(Salvia flava var. megalantha)
海仙報春( Primula poissonii)
多葉虎耳草(Saxifraga pallida)
七月,大理,蒼山
鐘花假百合(Notholirion campanulatum)
齒葉燈臺報春(Primula serratifolia)
蒼山象牙參(Roscoea cangshanensis)
戟葉鼠尾草(Salvia bulleyana)
八月,臨安,吳越古道
初秋,為了能見到藥百合,第四次來到吳越古道。天氣雖依舊炎熱,山間卻是頗為清涼,一眾秋花在度過了漫長夏季的磨礪後,也慢慢甦醒在這初秋的涼風裡,漸次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美麗。它們或似蝶輕舞於山間,或作雲縹緲於天際,它們雖微小,卻足道,帶給我一整個秋季的美麗心情。
自然:足跡//吳越古道秋季篇(上)自然:足跡//吳越古道秋季篇(下)
鹿子百合(Lilium speciosum var. gloriosoides)
剪紅紗花(Lychnis senno)
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enii)
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九月,上海,辰山植物園
九月是石蒜的季節,辰山植物園的各色石蒜一起開放。紅色的石蒜,黃色忽地笑和中國石蒜,玫紅色的換錦花,白色的長筒石蒜,紅色的湖北石蒜以及各式各樣的稻草系石蒜,竹林下大片大片生長的它們可謂十足的美麗動人,任誰都難以抵擋。行程中遇上辰山睡蓮展,它們的美是那樣的讓人讚嘆和矚目,見到它的人自然而然心情便會好起來。
參見連結:盛夏「睡美人」--辰山植物園睡蓮展
藍星睡蓮(Nymphaea colorata)
長筒石蒜( Lycoris longituba)
湖北石蒜(Lycoris × hubeiensis)
忽地笑( Lycoris aurea)
中國石蒜(Lycoris chinensis)
石蒜(Lycoris radiata)
稻草石蒜(Lycoris straminea)
十月,嶺南,南崑山
讀大學以前我從未見過真正的山,也從未有機會去到遠方的世界,對於它們的印象幾乎全來自於過年時歸來的外出工人的見聞和八卦,對於嶺南的溫暖冬日記憶尤深。就這樣,那個遠方的世界成了很多年願望單裡想要到達的地方。國慶節時,想去南方看植物的想法越發強烈,於是便選定了位於惠州,有著北回歸線綠洲之稱的南崑山,去看一看遠方的精彩世界。
參見連結:遠方的世界// 嶺南草木(上):南崑山
羅星草(Canscora andrographioides)
雙片苣苔(Didymostigma obtusum)
纖草(Burmannia itoana)
蜂鬥草(Sonerila cantonensis)
粗毛耳草(Hedyotis mellii)
圓葉挖耳草(Utricularia striatula)
十月,嶺南,梧桐山
從南崑山轉到梧桐山,盛開的秋花同樣讓人驚喜不已,無論是碩大的野牡丹,還是嬌小的短梗挖耳草,每一處都是無限的精彩。
短梗挖耳草(Utricularia caerulea)
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
二花蝴蝶草(Torenia biniflora)
白花線柱蘭(Zeuxine parvifolia)
十月,上海,上海植物園
深秋十月,候鳥開始歸來,各式秋花也日漸凋零不見。來上植觀鳥,卻見到亮葉蠟梅和十月櫻開的正好,它們給金黃色的秋季帶來了別樣的色彩,是深秋裡最美麗的意外。
亮葉蠟梅(Chimonanthus nitens)
十字爵床(Crossandra infundibuliformis)
十一月,舟山,嵊泗列島
初冬的十一月,百花凋零,山間也滿是荒涼蕭瑟之景色。雖然已經是來到上海的第六個年頭,但除了去過兩次南匯看候鳥以外,我還從未曾到過真正的海洋。經過大約一個小時輪渡顛簸之後終於來到嵊泗列島,有幸見識到諸多奇特的海島植物和潮間帶生物,是一次滿足又愉快的旅行。
參見連結:向海而生// 嵊泗列島植物小記
匙葉紫菀(Aster spathulifolius)
肉葉耳草(Hedyotis strigulosa)
後記: 時光真是飛快,倏忽間又是一年,2019年去到了太多自己想去的地方,也見到了一直想要見到的植物,過去的一年是十分充實且精彩紛呈的一年,從冬日的華南廣州深圳到初春的帝都十渡香山,從仲春的浙南縉雲山到暮春的重慶金佛山,從盛夏的滇西北到初秋的浙西最後再到深秋的嶺南南昆上,每一處的精彩都讓人難以忘懷,它們是這一年裡最為美麗的記憶。它們雖微小,卻足道,帶給我一整年的美麗心情。希望明年也會是充實又美好的一年~
江浙滬常見植物,請參閱:
江浙滬夏秋常見植物賞
江浙滬春夏常見植物賞
青藏秘境尋花,請參閱:
青藏秘境尋花之魯朗篇上;青藏秘境尋花之波密篇上//嘎隆拉波密側;青藏秘境尋花之色季拉篇;青藏秘境尋花之門源篇上//頭塘村;青藏秘境尋花之祁連篇下// 大冬樹山埡口
植物的美總是無處不在,而多數時候卻被我們無意之中忽略,它們雖微小,卻足道。歡迎關微信注公眾號:Asystasi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