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環章魚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可以飼餵小魚、蟹、蝦及甲殼類動物,會用很強的毒素麻痺獵物。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這種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很大的威脅。
藍環章魚的神經細胞已經分化——它們就像電話線一樣,組成了網絡,將信息迅速傳遞到身體的任何部位電脈衝沿著神經細胞傳遞,直到它們到達了與另外一個細胞的接點。然後產生一種特定的化學物質,跳過兩個細胞間的空隙,在另一邊的細胞接受了這種化學物質,並產生了攜帶住處的新電脈衝。
藍環章魚個性害羞,喜愛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如果遇到危險,它會發出耀眼的藍光,向對方發出警告。藍環章魚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藍環章魚主要棲息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太平洋海域中。
藍環章魚的毒性可以由它自身的顏色顯示出來。它的皮膚含有顏色細胞,可以隨意改變顏色,通過收縮或伸展,改變不同顏色細胞的大小,藍環章魚的整個模樣就會改變。因此當藍環章魚在不同的環境中移動時,它可以使用與環境色相同的保護色。如果它受到威脅,它們身上的藍色環就會閃爍,藍環章魚因此得名。
藍環章魚雌雄異體。雄體具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孵化期間雌體守護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乾淨,並用水將卵攪動。雌性章魚一次性產卵後需要幼體於4~8周後孵出。幼章魚形狀酷似成體而小,孵出後需隨浮遊生物漂流數周,然後沉入水底隱蔽。
藍環章魚與箱水母是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它體內的毒液可以在發作後數分鐘內置人於死地,目前醫學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人被這種章魚蜇刺後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個小時後,毒性才開始發作。幸運的是藍環章魚並不好鬥,很少攻擊人類。
遭藍環章魚齧咬的第一時間急救方式是按住傷口並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須持續,直到傷患恢復到能夠自行呼吸的狀態為止;而這往往需要數小時之久。即使是在醫院,也只能夠對傷患進行呼吸與心跳的維持治療,直到毒素濃度因身體代謝而降低。
作者:yangjinzhu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