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近日,360金融反詐實驗室聯合360手機衛士發布《疫情期間假冒借貸APP電信詐騙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假冒知名借貸APP品牌、通過簡訊和網頁廣告等形式廣撒網,並編織保證金、工本費、解凍費等名目詐騙錢財的騙局呈現高發趨勢。2020年1月該騙局較上月下降54.1%,2月增長率則攀升至35%,並衍生出會員費、高級會員費等詐騙新託詞,同時通過社交軟體和假冒APP渠道實施詐騙的比例均上升。
2月騙局增長35% 受害者遭遇連續詐騙比重上升9%
自去年9月假冒借貸APP騙局出現以來,360金融反詐實驗室便密切追蹤該騙局並通過多渠道提醒公眾預防詐騙。據反詐實驗室數據,該騙局在去年10月達到高峰後呈下降趨勢,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和蔓延,2月份騙局激增35%。在單個案例詐騙中,受害者被連續詐騙的佔比達32.8%,較去年佔比上升9%,分析認為這與詐騙團夥炮製連環收費名目相關。
通常在受害者接觸假冒APP後,騙子以「註冊會員需要錢」、「信息填錯,激活需要錢」、「徵信不足,包裝徵信需要錢」等名義再進行循環漸進的詐騙,甚至還偽造銀保監局的文件恐嚇用戶,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據報告數據,在受害者被詐騙名義中,保證金、解凍費和工本費位列前三,分別佔比27.7%、19.3和18.1%。緊隨其後的則是新衍生的會員費,騙子謊稱充值會員可快速放貸,不少人因此中招,佔比達12.4%。
北方城市受騙比例上升 社交軟體渠道佔比近三成
通常高仿APP和正規APP的名稱、圖標以及功能體驗十分相近,大多數用戶難以分辨。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布的監測數據,截至2020年2月底,發現網際網路金融仿冒網站4.81萬個,受害用戶達12萬人次,網際網路金融仿冒APP2801個,仿冒APP下載量3343.7萬次。通過電話、網際網路、手機APP、簡訊等方式發布辦理貸款廣告信息,繼而發送高仿APP下載連結成為詐騙團夥的慣用伎倆。報告也指出,受害者接觸假冒APP或假冒客服的渠道依次為電話、微信、應用市場、QQ、網址、推薦廣告、簡訊。其中社交軟體佔比28.5%,較之前統計數據有所上升,騙子往往以平臺客服、業務員等身份騙取受害者信任,再進一步實施詐騙。
此外報告顯示,該騙局在分布地域中呈現「下沉」趨勢,相較於去年騙局主要集中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疫情期間騙局向三線及以下城市轉移,受騙城市Top10中北方城市受騙比例上升。而受害人群中,年輕人受騙概率更高,80、90後人群佔比超80%,其中90後佔比45.9%。
去年以來,假冒借貸APP詐騙不斷衍生新花樣,但核心依然是通過「放款前收費」騙取錢財。對此360金融反詐實驗室也總結了「三個一定」防騙原則:一、正規網絡貸款平臺不會在授信審核過程中收取任何費用,收費的一定是騙子!二、下載APP時一定選擇正規官方軟體,務必在APP STORE和手機應用市場等正規應用平臺下載,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應用供應商、連結以及二維碼下載安裝軟體。三、正規網貸平臺客服不會通過非官方渠道(個人微信、個人QQ)和用戶聯繫,一定要注意核查對方身份,千萬不要向陌生個人帳戶轉帳。
分析人士認為,假冒APP背後連接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山寨APP開發者、網貸系統偽造商及個人信息販賣數據公司等。打擊猖獗高發的電信詐騙,單純依靠公眾警惕性已然不夠,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各方力量共同聯動。去年12月,360金融便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ISWG理事單位聯合發布反詐倡議書,協同反詐,從技術端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與此同時,基於成熟的反詐實踐,360金融還發布全方位的用戶保護體系——反詐星球計劃,該計劃基於網絡安全、大數據、AI和區塊鏈技術為內核、探索與產品實際使用場景緊密結合,構築防詐騙、防信息洩漏的全流程防線,計劃還囊括安全教育、反詐研究、警企聯動、信息安全防護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