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習主席訪問前夕,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接受了中國之聲記者朱敏的獨家專訪。
米蘭大使表示,中塞關係正處歷史最好時期,中塞經濟、人文仍有巨大合作空間,習近平此訪將把中塞關係推向新高。
米蘭大使表示,中塞兩國有著傳統的友誼,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緊密,足以說明兩國正處歷史最好時期。
米蘭大使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在2014年接任塞爾維亞駐華大使之前,米蘭·巴切維奇擔任塞爾維亞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和國土規劃部部長,曾多次到訪中國。他對中國的發展驚嘆不已,「從我第一次到訪中國開始,就對中國印象深刻。我是一個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迷。我對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刮目相看。塞爾維亞也應該跟中國學習。我現在很享受在中國的每一天。我相信中國夢、以及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偉大倡議會實現。」
2014年10月,米蘭·巴切維奇新任駐華大使時,曾與習近平主席探討中塞關係,並提到要提升兩國關係、深化兩國合作。
履職一年多,米蘭·巴切維奇對發展兩國關係有了更多想法。他認為,中塞經濟發展還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如今,中國不少企業積極加入塞爾維亞的建設。比如:澤蒙博爾察大橋、匈塞鐵路、中國企業收購塞爾維亞最大的鋼鐵廠,參與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建設,我們在這些項目上都有很好的合作。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我們在很多領域還有合作機會。比如:金屬、製藥領域、農業領域、礦產領域等。這些可以通過直接投資、私有化、以及創立產業園區等形式展開合作。」
對於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米蘭·巴切維奇稱之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倡議。
在他眼裡,這個倡議不僅是「經貿合作之路」,也是一條「和平與愛之路」,「『一帶一路』倡議讓沿途所有國家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沿途國家都能受益。塞爾維亞地處『一帶一路』戰略要地。這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尤其在發展公路、鐵路和內陸水路建設上,這些項目對中國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太大的項目,但對塞爾維亞是大項目。所以我們真誠希望更多中國企業能參與這些項目。」
說起文化交流,米蘭大使原本倚靠著沙發的身體突然前傾,情緒高漲。他表示,在中國當大使期間發現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對塞爾維亞的文化和歷史了解不多。
米蘭急於想讓中國人民多了解塞爾維亞。米蘭大使向記者講述了一連串的中塞體育文藝合作構想,「很多中國人應該知道一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叫尼古拉·特斯拉,交流電的發明者。他其實是塞爾維亞人。我們計劃用中文出一版介紹塞爾維亞文化遺產和名人的書籍,希望中國人多多了解我們。說到體育方面,塞爾維亞的足球、籃球、水球都不錯,可以幫助中國,同樣的,中國體育方面的優勢項目桌球、羽毛球等也可以教我們。電影方面我們也有很多合作空間,可以互派劇團、歌劇演出團隊等。 」
前不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瓦爾特」,塞爾維亞影星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去世,中塞兩國人民同感悲痛。米蘭表示,巴塔的去世是中塞兩國的損失,但是塞爾維亞仍然有中國人民熟知的德約科維奇、米盧等,他們是中塞兩國最好的「文化大使」。
對於習近平主席的到訪,米蘭·巴切維奇說,「習主席此次訪問將是過去32年來中國元首對塞爾維亞的首次訪問,塞爾維亞對此十分重視。習主席的訪問對中塞關係未來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此訪兩國將發表聯合聲明,提升兩國戰略夥伴關係,我完全相信習主席此訪將對兩國在所有領域的合作產生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