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08年6月6日,阿基諾夫人(中)在菲前總統埃斯特拉達(左)位於馬尼拉的私人住所出席宴會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許林貴攝
這是一張未標明拍攝日期的阿基諾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8月1日,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因結腸癌醫治無效在首都馬尼拉逝世,享年76歲。
從一名不識政治險惡的家庭主婦,成為凝聚在野陣營的核心人物,領導不流血革命成為亞洲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之後又在七場軍變的風暴中安然完成任期,被視為菲律賓民主象徵的阿基諾夫人,以柔性力量寫下傳奇。
本名瑪利亞-科拉松-阿基諾,小名柯莉(Cory)的阿基諾夫人,1933年1月25日出生於呂宋島中部丹轆省的富有家庭。據報導,她的曾袓父原名許尚志,1861年自福建南渡菲律賓經商,改名許範戈。
科拉松13歲時赴美留學,1953年取得法文系文學士學位返國,原欲繼續攻讀法律,但在第2年嫁給前國民大會議長之子阿基諾二世,兩人育有4女1男。
阿基諾二世仕途一帆風順,1955年,即以22歲之齡,當選家鄉鎮長,之後從鎮長而省長,再於1967年獲選參議員,並有意於1973年競選總統,成為當時強人馬可仕的政敵。馬可仕於1972年9月21日宣布戒嚴,在廢憲後繼續執政,同時開始大規模拘捕反對派人士,包括阿基諾二世在內。
1980年,在美國前總統卡特幹預下,馬可仕將被判死刑的阿基諾二世和他的家人放逐美國。1983年8月21日,阿基諾二世不聽勸阻執意返菲,不料在走出班機時被槍手射殺,倒臥於馬尼拉國際機場停機坪。科拉松自美返菲處理亡夫後事,阿基諾二世出殯當天,媒體稱有200萬人含淚送葬。
之後兩年,科拉松參加了多場示威集會,1985年,馬可仕宣布次年2月7日舉行臨時總統大選,科拉松被推為反對陣營共主,挑戰馬可仕長達20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