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奇遇》科普互動展走進五角場商圈,為「院士科普進商圈」的首場展覽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0-24 瀏覽:不斷噴湧而出的海底熱液造景、採自南海深海的冷水珊瑚標本、國產「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模型、展現海底奇觀的珍貴影像……10月24日中午,「院士科普進商圈」之《深海奇遇》科普互動展在五角場的太平洋森活天地NOYA(North of Yangpu)青年文化地下空間拉開帷幕,引來行人紛紛駐足觀看。
此展覽是楊浦區院士科普進商圈的首場展覽,也是第19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五角場站活動,由上海市楊浦區政府、五角場街道辦事處主辦,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浦區院士風採館、太平洋森活天地、上海喵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展覽採用多種數字展示手段,展現了我國深海事業發展成就,以及汪品先院士領銜的同濟海洋科研團隊部分深海科考成果,包括從南海深海採集的海底熱液噴口切片、細枝竹節柳珊瑚、海底生物貝殼,在南海海底首次發現的生長於深海巖石基底上的珊瑚林,以及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模型、「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模型等。
為增強展覽的互動性,吸引公眾積極參與,展覽現場還啟用了載人深潛器生日密碼互動裝置。參觀者輸入生日,相關月份的載人深潛器及其重要科考事件就會即刻呈現於360度環幕上,從而加深參觀者對人類探索深海相關知識的了解。現場還為小朋友們特別設置了海洋主題塗鴉投屏活動。小朋友在標有海洋生物輪廓的畫紙上完成創作,將該畫紙置於特殊的投影儀下,就會在屏幕上看到親手繪製的那條魚遊進了浩瀚深海中。
當天,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黨皓文還在展覽現場為一群小學生作了題為《載人深潛器探索多彩的海底世界》的微講座,分享了他6次南海深潛科考經歷,帶大家一窺深潛器內部的模樣。他還介紹了不久前同濟海洋科研團隊聯合主持、實施的「南海冷水珊瑚」載人深潛航次取得的科考成果。現場小學生及其父母都興致盎然,表示大開眼界。
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旨在充分發揮海洋地質國家實驗室深海科學科普基地的輻射作用,讓社會公眾近距離認識深海,增進對深海的了解,親身感受深海探索的魅力所在。
五角場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表示,NOYA街區主打潮流文化,選擇在這一街區開展科普活動,也是為了吸引大批年輕人的關注與體驗。此次區政府、街道、高校、商圈共同開展深海科普展覽,開創了科普教育新模式,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記者了解到,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一直積極推動面向公眾的深海科學文化普及工作。同濟大學深海科學科普基地場館每年平均累計接待4萬餘人次參觀學習,並配合上海市舉辦各類科普活動。2019年,深海科學科普基地獲批「中國海洋學會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成員單位;深海探索館成為楊浦區首批「全景數字場館」計劃的科普展示單位。今年,深海科學科普基地成為楊浦區唯一一家獲得上海市科普基地綜合評價優秀的單位;出版的科普書籍還入選了今年上海市優秀科普圖書。
(文/艾嬌 圖/週遊、擺宗桃 視頻/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