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遠方的海潮聲:海漂種實的分類收集

2020-11-2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 ,作者天冬

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

關注植物標本館的建設與發展,提供野外植物綜合考察技術支持,臘葉標本查詢與鑑定服務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們來關注觀察一類特殊植物的多樣性。

有時我們在海島或者海岸邊,會見到落在沙灘、礁石上的植物種子或者果實,你可能會很好奇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因為你所在的海灘邊也許無法找到哪棵樹上結著果實。其實這些種實往往來自遙遠的海岸,經過數月甚至數十年才抵達面前的這片沙灘。對於研究者,收集、鑑定、拍攝、研究這些海漂種實,就像打開一個個遠方植物的漂流瓶,解讀這些植物的分布規律和海流的信息,也因此,它們常可成為一些特殊的標本。這次我們請來了長期進行海漂種實拍攝的著名生態攝影師、科普作家天冬撰文,揭開海漂種實這個秘密寶庫。

「這個破島,連棵椰子樹都沒有,我們怎麼可能活下來呢!」

聽著同伴的抱怨,弗朗西斯緊鎖起了眉頭。這是在17世紀末的西印度洋上,由於發生了意外,船只得不到補給,無良船長將弗朗西斯一行人扔在了無人島上,揚長而去。就在眾人陷入沮喪之中時,一場暴風雨席捲而來。雨過天晴,沙灘上的一片狼藉之中,人們發現了幾顆椰果。剛剛抱怨沒有椰子樹,上蒼就送來了椰果,這是神啟嗎?眾人藉此重拾起生存的勇氣。

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灘的發芽椰子。圖:天冬

獲救之後,弗朗西斯把這段經歷寫入了《自然觀察》一書。雨後沙灘上的椰子,應是搭乘洋流,由東南亞地區漂泊而來的。像椰子這樣,藉由海水傳播種子或果實的植物,被人們稱為「海漂植物」。

到底什麼是「海漂」?

雖然人們很早就已經知曉,有些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會藉助洋流傳播,但「海漂植物」卻並沒有一個嚴格的、科學的定義。國外的研究人員和愛好者有時將海漂的種子稱為「海豆」(sea beans),稍規範些的說法則是Drift seeds and drift fruits。

臺灣墾丁,沙灘上的海漂種實。 圖:天冬

在我國臺灣的一些地區,關於海漂植物的調查工作相對開展得較多些,也有人為「海漂果實和種子」下了相對科學的定義:海漂果實和種子是指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具有漂浮能力,可漂流於海上並抵抗鹽分的侵蝕一段時間,待擱淺於陸地時,若環境合適且還具有發芽力的情況下,能夠成長發育以繁殖其族群。這一定義出自《臺灣海濱植物圖鑑》一書,書中把「海漂果實和種子」簡稱為「海漂種實」。

臺灣墾丁,收集到的海漂種實。圖:天冬

中國大陸這邊大約從2016年開始,才有科研團隊宣稱,作為國內第一批以海漂植物為課題的團隊對海漂植物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所採用的定義,仍是出自《臺灣海濱植物圖鑑》。歸根結底,海漂只是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方式之一,就像藉助風力傳播,或者經由動物取食後通過糞便傳播。然而對海漂植物的觀察和研究,有可能會成為植物生態學和植物地理學的有益補充。

比如楝科的植物木果楝,它是一種典型的海漂植物,在我國的海南島和臺灣島,都能見到它的種子。然而,海南島的木果楝可以發芽生長,而在臺灣島,由於環境並不適宜,即使能夠發現種子,也未見到木果楝的植株或群落。經推測,臺灣島的木果楝種子,應是藉由黑潮洋流,從菲律賓漂流而來。

木果楝的果實可由海漂在太平洋諸島、東南亞、非洲海岸之間傳播。

圖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紅樹林沼澤裡的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圖片來源:Wikipedia.com\©Toby Hudson\CC-BY-SA 3.0

南方海濱常見的草本植物番杏,也有類似的傳播途徑。在清朝中期,生於琉球國的番杏被正式取了中文名,從此就一直作為「番杏」而為人所知。但其實在當時的琉球和後來的日本,番杏還有個俗名叫做「菲律賓菠菜」,人們認為它是從菲律賓傳播而來的。

番杏的果實在成熟後,會變成堅硬的小元寶狀,同樣可以藉助洋流實現海漂。我國南方的海濱,在近一個世紀內的番杏群落漸漸擴散,這和它的海漂能力密不可分。而搭乘黑潮繼續北上,如今番杏至少已經抵達了日本鎌倉。這種原本被看做熱帶海濱的常見植物,已經適應了鎌倉的氣候。和鎌倉同緯度的我國江蘇北部海濱,並未見到番杏的野生群落,這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洋流讓番杏搭便車的緣故。

番杏 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果實可以遠距離航行,在我國的海島沙灘上時常能見到。圖:葛斌傑

海漂種實的類型

海漂植物的研究,不能僅在某一處蹲守,而是需要大尺度地調查,需要充足的樣本和數據支持,這個尺度,不但跨地區,還有可能跨大洲。因此直至如今,海漂植物一直就不是主流的研究對象。研究海漂植物的另一個難題在於,海漂種實經過海浪、沙粒和其他物質的打磨,有些已經很難識別,無法進行鑑定,後續的工作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對於海漂種實的類型劃分,很大程度上並沒有一個公認的主流觀點,更大程度上依據的是觀察結果和討論時的需求。在這裡我姑且將我國常見的海漂種實,根據傳播方式和傳播能力,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長途海漂種實

這類植物種實能夠藉助洋流,實現陸地與島嶼,或島嶼與島嶼之間移動的植物種子或果實。同時在漂流過程中,種實能夠保持活性,在漂流後遇到適宜萌發的環境,種實可萌發。並且在同等外界條件下,這種漂流對於同一物種的種實,具有可重複性,並能夠為人類觀察到。

最典型的長途海漂種實就是椰子,這是種能夠跨越太平洋的神奇物種,也是一提到「海漂」時,人們首先想到的種類。此外一些容易被人觀察到的大型種實,也大都具備長途海漂的能力,例如濱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紅厚殼(Calophyllum inophyllum)、欖仁樹(Terminalia catappa)、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等。

因為種實可以長距離海漂,有些植物可以出現在相距極遠的海岸邊。

圖中左側上下為:馬達加斯加東部海岸的紅厚殼 Calophyllum inophyllum和濱玉蕊 Barringtonia asiatica。右側上下為婆羅洲西部海岸的海岸桐 Guettarda speciosa和露兜樹屬 Pandanus。 圖:鍾鑫

中短途海漂種實

這類植物能夠藉助洋流,實現從同一島嶼的一處移動至另一處,或由陸地的一處移動至相距不是非常遠的另一處;或雖然部分個體有可能實現陸地與島嶼、島嶼與島嶼之間的移動,但可重複性較低,更偏向於偶發情況。

這一類種實往往因為能力有限,長途漂流後無法結實。例如海杧果(Cerbera manghas),雖然具備長途漂流的能力,但它的果實卻容易在漂流過程中受到磨損,從而喪失抵抗海水侵蝕的能力,因此很少見到長途漂流成功的案例。

淡水至海水的海漂種實

這些植物本身大都非海岸植物,而是生長在遠離海岸處,種實首先進入河流或溪流,漂流至入海口進入海洋中,成為海漂種實。有可能進行長途海漂,也有可能僅進行中短途海漂。

這一類型的海漂種實中,有很多種類都來自豆科植物,例如眼鏡豆(Entada rheedii)、巨黧豆(Mucuna gigantea)、華南雲實(Caesalpinia crista)等。對另一些物種而言,海漂只是它們種實的傳播途徑之一,而並非主要途徑,比如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石慄(Aleurites moluccana)、油桐(Vernicia fordii)等,它們只是恰好具有海漂的能力,如果遇到適宜的條件,漂一漂也無妨。

豆科的眼鏡豆果實比較大,烏光油亮,出現在海灘上容易吸引人注意。

圖:天冬

紅樹林類海漂種實

淡水至海水的海漂種實的特殊類型,植物種類為紅樹植物或半紅樹植物。由於紅樹植物或半紅樹植物通常具有「胎生現象」,實施海漂的可能特殊的繁殖器官——已經開始發育的幼苗,或是胚軸伸長、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果實。

很多紅樹林中的典型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海漂能力,比如木欖(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Ceriops tagal)、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秋茄樹(Kandelia obovata)等。有些常見的半紅樹植物,例如海欖雌(Avicennia marina),也同樣能夠海漂。

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灘上的海欖雌 Avicennia marina,種實在母樹上就已經發芽了。圖:天冬

偶見海漂種實

雖然植物體的種子或果實,全部或部分具有漂浮能力,但僅是因為人力、颱風等原因進入海洋,或因個體的生長環境、位置恰好靠近海濱或水畔,導致種實進入海洋。有些種類的種實不具備抗鹽能力,漂流後種實會失去活性,或經漂流後抵達海濱,其環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適宜該種植物生長。通常無法實現中長途的漂流。

這一類按照嚴格的定義而言,並不屬於真正的海漂植物,但其中有些種類,在沙灘上比較常見。例如杧果(Mangifera indica)、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蘇鐵(Cycas revoluta)等,在觀察和記錄時,它們會出現在某些地區的沙灘上,和其他海漂種實混在一起。

海濱的「尋寶遊戲」:尋找和拍攝海漂種實

如果沒有實際去海濱尋找過海漂種實,也許你不會明白,為什麼有那麼一小撮人,會那麼喜愛這些漂流物。

在2012年,我去臺灣島的南端墾丁考察,原本只是去找海濱的植物,卻看到了沙灘上各式各樣的海漂種子和果實。大約從那時起,我開始特別留意觀察和記錄海漂植物。原因很難說清楚,感覺有點像是海濱「尋寶遊戲」——你不知道哪裡才有寶藏,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

高潮線是尋找海漂種實的絕佳位置,很多海漂而來的種實,都會被留在高潮線附近,混在碎木、藻類殘餘和些許垃圾之中。颱風過後也是尋找海漂種實的好時機,有可能會有比較特殊的種類,被颱風帶上岸來。不同質地的海灘,不同的朝向,也都有可能發現不同種類的海漂植物。或許你能找到比拳頭更大的四稜形的濱玉蕊,你從花紋、質地極其相似的石頭之中發現了石慄,你在河口見到了半埋在沙中的榼藤……每次把這些種實找到的時候,就好像在現實中玩RPG遊戲,沒有攻略,沒有金手指,全靠自己。

颱風過後的雜物中藏著海漂種實,來找找看它們在哪裡…

圖:天冬

找到的海漂種實,可以直接放在白紙或者白色的塑料板上,拍照作為記錄(如果不是專門研究,並不建議帶走)。拍照時最好同時擺放帶有刻度的尺子或標識,如果沒有隨身攜帶,也可以擺放手機等容易確定長度的物品。

日本鎌倉,拍攝海漂種實。圖:天冬

拍攝完成的海漂種實組合。圖:天冬

拍過照片的海漂種實,原地扔回沙灘就好。如果想要帶走存留,一是建議選取數量較多、易保存的種類,適量撿拾,二是要遵守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由於部分地區禁止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出境。我國入境時也有嚴格規定,即使撿拾了海漂種實也難以帶回,所以在原地拍照記錄,仍是最理想的收集方式。

燃起「收集之魂」:怎樣識別海漂種實

識別海漂種實,其實是一種挑戰——以中國範圍內為例,除了前面提到過的《臺灣海濱植物圖鑑》,還有兩三本日本出版的圖鑑中的少數幾頁可以作為參照,此外適宜的參考資料,幾乎沒有了。因為海漂種實往往在漂流過程中出現磨損,形態發生很大的變化,普通的種子識別類資料也許用處不大。

日版書中的海漂種實。 圖:天冬

有時可以根據植物學的相關知識來綜合判斷,例如子房的位置、心皮的數量、胎座類型等,有可能通過種實形態來判斷。也可以根據發現種實的地點,結合當地的植物名錄,來大致進行判斷。此外,國外也有一些海漂的研究人員和愛好者群體,他們發布的一些資料,也可用於參考。

作者搜集製作的臺灣墾丁海濱種實圖鑑。圖:天冬

我個人單純地覺得,很多喜愛或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人,有一種單純的衝動,想要看到、記錄到某一類群或類型的生物,比如觀鳥愛好者,希望增加自己的目擊鳥種數量。無論你是採用收集實物、拍照、目擊記錄或其他的方法,都可以得到愉悅感。尋找海漂種實也是如此,在世界各地的海濱,你都會想著,去找找看吧!而且這種搜尋沒有標準答案,甚至不可複製,巨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別人不清楚,反正我的「收集之魂」因此而更加興奮起來。

總之,只要有些空閒時間,我都會去海濱走一走看一看。誰知道下一個種實會帶來什麼驚喜呢?

如果你住在海邊,對此感興趣,又常見到數量較多的海漂種實,可以適量收集後寄給我們,快遞或郵件中留下郵箱或地址,我們會嘗試鑑定、拍攝後告訴你結果雖然很可能鑑定不出來。

聯繫人:鍾鑫

聯繫郵箱:zhongxin@csnbgsh.cn

電話:021-37792288-530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辰塔路與佘天昆公路公路交叉口上海辰山植物園3號門科研中心E3

文:天冬(王辰)

圖:天冬、鍾鑫、葛斌傑

原標題:《拾起遠方的海潮聲:海漂種實的分類收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海漂植物「物語」:西沙植物從何而來?
    盧剛 攝  海漂植物布滿全球的熱帶、亞熱帶沿海地區,還包括部分溫帶沿海地區,有些海漂植物甚至深入到內陸。如此廣闊的面積上,生存著如此眾多的海漂植物,其中有著各種各樣豐富而有趣的故事。  通過西沙群島的植物來源、洋流與中國最北的熱帶(臺灣島南部)、3種海南的珍稀紅樹的故事,融匯地理學、生物學、氣象學、海洋學、林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或許可對海漂植物有著更為感性和理性的了解。  遠海小島:  西沙植物的來源  遠海小島的植物從何而來?
  • 相隔千萬裡的海漂植物!從你身邊漂過的神奇植物
    但很少有人知道,欖仁樹也是一種海漂植物呢!欖仁樹與椰子樹一樣,都是通過果實的漂流來達到播種的目的。欖仁果為堅硬而輕巧的木栓質結構,種皮具有豐厚的纖維質,能夠輕鬆浮於水面。只是與足球大小的椰子相比,欖仁果的個頭兒太「迷你」了——長不過4.5釐米,寬不過3.1釐米,厚度僅有2釐米左右。當這些小小「偷渡客」在海浪中漂流時,很難被人們發現。
  • 石獅出臺整治海漂垃圾3年行動 投入200萬資金打造海岸線
    昨日記者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全市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工作,防治海漂垃圾汙染損害,打造環境整潔景觀優美的海岸帶,近期,石獅市政府出臺《石獅市海漂垃圾治理三年行動方案》,決定對石獅市近岸海域及海岸線向陸一側200米的海岸帶開展為期3年(2015年至2017年)的海漂垃圾治理專項行動。
  • 垃圾分類關鍵要做實細節
    垃圾分類,人稱「世界性難題」。春節前夕,記者在浙江調研時發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這道難題正在被有效破解。(2月6日《經濟日報》)  可收回物、不可回收物,是抽象的分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有機物、無機物,涉及到較深奧的化學知識,居民很難理解,也不願為之費腦。但許多地方的垃圾就是依此分類的,導致很多人提著垃圾袋,卻不知投放到哪個垃圾箱。  即使居民認真響應,但分類的好處在哪?產生了何種效益?居民缺乏真切感受。宣傳單上寫著的好處雖然不難理解,卻與百姓生活八竿子打不著。
  • 魔獸世界懷舊服墮落之水任務全攻略 四個海潮之池詳細位置
    魔獸世界懷舊服墮落之水任務全攻略 四個海潮之池詳細位置 魔獸世界懷舊服玩家可以在幽暗城接到一個墮落之水的任務,會叫你去艾薩拉用四個空瓶子收集海潮之池的池水,很多玩家還不知道在哪裡,有的插件沒顯示
  • 在寂寞的海島上,觸摸守島兵的詩與遠方
    今天,讓我們來認識幾位武警福建省總隊的守島兵,一起感悟他們眼中的詩與遠方。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守島兵的詩與遠方■吳敏 田棟筋骨可是,穿上軍裝之後,紛至沓來的挑戰就像平潭島夏季的海潮,一浪接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初到新兵連,劉柏強體質弱。第一次跑三公裡,劉柏強怎麼也喘不勻氣,就像掉在海裡溺了水,張著嘴拼命呼吸,胸口又憋又痛。兩圈半下來,雙腿似乎纏滿水草,拖得邁不開步子,走走停停再走走。班長在背後又拍又推,勉勉強強把劉柏強推到終點。當晚,劉柏強躺下半晌沒打鼾,喉嚨裡活像嗆了辣椒水。那滋味,不好受。
  • 經典金曲《在遠方》,經典永流傳
    在遠方,百川匯入大海,蒼鷹展翅高飛 From a distance, there is harmony and it echoes through the land.
  • 從蛙鳴聲不同入手 臺灣研究者發現樹蛙新品種太田樹蛙
    ­  新華社臺北9月19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大家耳熟能詳的蛙鳴聲,卻隱藏著分類學上的重大秘密?臺灣一研究團隊19日發布成果稱,以鑑別鳴叫聲為關鍵突破口,團隊發現一種外形與日本樹蛙極其相似的新蛙種——太田樹蛙。­  由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個方面的研究,發現了新種樹蛙,其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
  •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北極星固廢網訊:除了生活垃圾外,安徽全省建築垃圾以後也將逐步推行分類收集和管理。管理:建立建築垃圾分類制度和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一樣,安徽將加強建築垃圾分類管理,可按工程渣土、混凝土塊、磚瓦碎塊和其他等四類對建築垃圾進行劃分。施工單位建立建築垃圾分類收集與存放管理制度,實行分類收集、分類存放、分類處置。工程總承包施工單位、裝修裝飾施工單位、拆除工程施工單位應當按照主管部門的規定分類處置建築垃圾。
  • 墨江:抓實第一種形態 讓監督執紀有溫度
    原標題:墨江:抓實第一種形態 讓監督執紀有溫度  今年以來,墨江縣紀委監委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紀法威懾相結合,把第一種形態用到位。截至目前,該縣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置175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處置117人次,佔總人數的67%,為絕大多數黨員幹部把好廉政勤政的第一道關口。  該縣把落實第一種形態的具體措施、工作標準、程序方法予以明確細化,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年度考核內容。
  • 人生三把鑰匙:貴在拾起,難在放下,贏在堅持
    成長貴在「立」:人生繁雜,學會拾起。「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轂紋生。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鶯鳳,劍氣碧煙橫。」人生,只有經歷過考驗才能學會長大;歲月,只有不斷地拾起才能成就未來。
  • 公路聲屏障長沙供應商型號選擇和規格分類
    公路聲屏障長沙供應商型號選擇和規格分類   公路聲屏障長沙供應商型號選擇和規格分類    分為交通隔音屏障、設備噪音衰減隔音屏障、工業廠界隔音屏障、公路和高速公路上是使用各類型聲屏障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煤廠,礦廠,港口,牧場,商砼等。
  • 開口說話自動轉環境聲
    開口說話自動轉環境聲Samsung Galaxy Buds Pro智能降噪耳機·單元11mm低音+6.5mm高音喇叭·收音3收音咪高風系統,收音咪有高訊蹂比·續航力8小時播放,外置充電盒提供額外20小時播放時間·多設備連接有·防水IPX7·其他功能360空間音、ANC主動降噪、智能人話感測模式
  • 《邊疆行》第52集 多彩拉孜《遠方的家》20110920
    《邊疆行》第52集 多彩拉孜《遠方的家》20110920    告別薩迦縣,我們《遠方的家》《邊疆行》攝製組這一站來到地處西藏日喀則地區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的拉孜縣。在這裡,我們攝製組在古樸的孜龍村裡,尋訪孜龍藏刀老藝人,並向老人請教藏刀打造工藝;在奔騰壯美的雅魯藏布江邊,我們攝製組探秘吐蕃王朝的古墓群;在錫欽溫泉中,我們體會當地據說能治療多種疾病的神奇溫泉水;在即將離開拉孜之時,藍天白雲下,我們還聆聽到了美妙的堆諧之聲,並和藏族同胞快樂起舞。
  • F414發動機交付 用於NASA X-59 收集公眾聲爆反應
    該發動機是在GE航空公司位於麻薩諸塞州林恩的Riverworks工廠完成組裝和初步試驗,它將為X-59的飛行任務提供動力,以收集公眾對飛機噪聲較小的聲爆設計的反應信息。收集的數據將與聯邦和國際監管機構共享,以幫助他們制定新規則,允許陸地上空的超聲速民用飛行,並創造民用超聲速飛行的全新市場。
  • 儋州4個硬性規定推進垃圾分類 明確單位場所垃圾收集裝置配備標準
    儋州市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出通知,針對群眾知曉率、參與度、安放分類垃圾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機制建設、基礎設施、宣傳與培訓、日常臺帳管理4個硬性規定,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儋州市要求各單位成立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職責明確,主體明確,制定本單位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日常管理制度等。單位黨組至少集體學習一次《海南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單位LED屏幕或宣傳欄增加垃圾分類知識及內容,發放《儋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海南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宣傳資料。設置垃圾分類管理公示牌,列明責任人、網格員、分類去向、收集頻次、監督舉報電話等信息。
  • 定了|天津拾起賣科技有限公司為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AAA級企業
    12月25日,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公布了「2020年(12月)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天津拾起賣科技有限公司獲評為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最高的AAA級企業。什麼是企業信用評價?獲得「AAA級信用企業」稱號,將激勵拾起賣在再生循環網際網路領域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信用管理,防範經營風險,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動智慧再生循環產業發展,助力傳統再生行業轉型升級。此外,拾起賣還在2020年11月12日榮獲我國首個數字管理領域的國家標準──DCMM證書(←點擊了解更多詳情),彰顯了天津科技「新勢力」在大數據管理領域的紮實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