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設計,數學障眼法!-日本數學家杉原厚吉的作品

2021-02-10 西東創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組動圖,一時間我都不知道是我的眼睛出了錯,還是我的大腦反應不過來。

而且更神奇的是,如果你在這個箭頭前面再放一面鏡子,你會發現鏡子裡的箭頭居然又向左了。

看到後面才發現,原來這都是利用了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這種驚人的幻覺。

其實這個箭頭也是日本數學家杉原厚吉的最新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這位70歲的老爺爺又憑藉他的2D幻覺作品《三重歧義體》(Triply Ambiguous Object)獲得了2018年度幻覺設計大賽第一名。

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不同視角的鏡像,呈現出三種立體構造,但其本質上卻是一個2D列印體。而不同的陰影面加上3D小旗引導的重力方向,更加強化了視錯覺。

而且幾乎每一年,都能看到杉原厚吉的獲獎作品。

2013年的作品:

2015年獲獎作品《曖昧的車棚》:

2016年獲獎作品《曖昧的視錯覺圓柱》:

同理,還可以三者相接

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看來眼見都不一定為實了。

杉原厚吉教授也還有一些牛頓看了都沉默的作品。比如這個反重力移動的白色小球。

這個放上來自己動的紅色小球。

2010年,他們甚至還做了一個「錯覺滑梯」。

看到這裡可能這裡會好奇這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跟之前那些作品一樣,這也是利用了一個視覺差。這個裝置雖然是斜坡,但並不是上坡,而是四條軌道都向同一個方向:向下傾斜。

這樣子只要給的角度合適,小球當然可以不間斷的在所謂的「上坡」中奔跑,這也叫做視覺錯覺。

引用杉原教授的經典描述:

「我們看外面的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的知覺——都是由大腦機制間接產生的,所以所有知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虛幻的。對於錯覺的研究是我們理解感官知覺,和許多眼科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關鍵。「

一般來講,當物體通過,很規律的幾何排列時,很容易引起錯覺,加之人的大腦資源有限,很習慣於「腦補」。

所以有些時,你親眼看到的只是一種欺騙。

杉原厚吉教授說:答案在計算機+數學裡!

數學對藝術的影響由來已久。透視、比例,黃金分割等都需要數學的支持。

比如,我們可以輕易腦補出下面的透視圖(這是一座被截掉頂部的金字塔)。但機器並不能領會相同的意思,甚至會將其理解成形狀,更複雜且真實存在的物體。只要通過運用計算數學,加上錯覺理論,就能創造出了這些欺騙人的作品。

眼睛會欺騙你,想像力會欺騙你,但數學永遠不會欺騙你。

相關焦點

  • 日本視錯覺大師作品震撼世界:你親眼看到的只是一種欺騙
    近日,日本視錯覺大師、明治大學特任教授杉原厚吉的「錯覺箭頭「作品又引起世界人民的關注: 反射,透視和視角的巧妙結合產生了這種驚人的幻覺:箭頭向右?轉過來還是向右?
  • 數學鬼才的傑作,顛覆直覺的視覺藝術
    但看了這位日本數學鬼才的傑作之後,你會發現你所看到的「真相」,或許未必為真,反而成功地蒙蔽了你的雙眼。那就是在「視錯覺」方面頗有研究的日本頂級視錯覺大師——杉原厚吉的代表作。除此之外,杉原厚吉的「幻想魔術」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雖然它們都是簡簡單單的小裝置,但卻利用特殊形狀與視角,讓我們產生了模糊判斷
  • 秘密數學家——偉大藝術作品中隱藏的數學
    數學,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只是事實與數字的單純羅列。與其說數學家是一群古板的書呆子,不如說他們是編織故事的造夢師,而他們的詩篇由數字和幾何構成,每一條公式都是一次述說。令我感興趣的是,音樂家和數學家共同關注的這種不同步性也存在於大自然中。在北美的森林裡生活著一種蟬,它們遵循著一種神奇的生命循環。它們需要在地下蟄伏17年才能破土生長,在第十七年中最後的6個星期尋找其他蟬交配產卵然後死去,要再過17年才能等到下一代破土而出。這個循環周期的數字的選擇使得它們避開了天敵——一種同樣周期性出現在森林裡的食肉動物。
  • 2019年度最佳視錯覺大賽作品公布,你還相信你的眼睛嗎?
    這是2019年年度最佳視錯覺大賽的冠軍作品——雙軸視錯覺,想要看出它的方向變化,需要觀察圖形運動時黑線之間產生的焦點,視線的注意點不同,圖形運動的方向也會不同。加入顏色後,效果更明顯,綠色光幕鋪開後,旋轉方向從左到右;變成紅色光柱時,方向也成了從上到下。其實,像雙軸視錯覺這樣好玩的作品,不在少數,日本有一位名叫杉原厚吉的視錯覺大師,就非常擅長打造各種視錯覺藝術品。
  • ...佛教|日本|杉浦康平|增田正|五十嵐威暢|福田繁雄|平面設計|龜...
    早期從事漫畫創作的經歷,讓他的設計具有濃厚的幽默感,他常用正負、陰陽的手法,使畫面具有錯視的特徵,使作品獨具諷刺性和娛樂性。所設計的海報等平面作品,一方面大量借鑑日本流傳廣泛的連環畫形式和江戶時期的浮世繪題材,獨具強烈的日本民俗藝術特色和世俗色彩;另一方面,圖形組合呈現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藝術的特徵。兩相結合,奇妙融合之下,展示出特有的日式普普風格。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畫中少女常穿日本和服並擺上幾件中國瓷器.作品還有銅版畫《法國組畫》、肖像畫《母親》及組畫《泰晤士河》等. 18世紀的數學家曾對未來的數學感到茫然,1781年拉格朗日給達朗貝爾的信頗有代表性:「在我看來,似乎(數學的)礦井已經挖掘得很深了,除非發現新的礦脈,否則遲早勢必放棄它.」然而數學在新世紀裡的確發現了新的礦脈,產生了一大批新的分支.不僅如此,數學組織與刊物迅猛發展,數學家人數急劇增長,數學思想日新月異,數學應用日益廣泛.數學「不斷地用它扎在思維和自然中的深根獲取營養
  • 日本現代數學發展歷程及其啟示
    前不久,日本數學家柏原正樹在第28界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榮獲數學最高終身成就獎「陳省身獎」。而此屆大會主席也恰巧是日本著名數學家森重文,他曾於1990年榮獲菲爾茲獎。於是,日本數學再一次成為了焦點。時至今日,日本數學家共獲得三次菲爾茲獎,三次沃爾夫數學獎。
  • 原研哉也要叫前輩,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日本設計|平面設計|龜倉雄...
    龜倉雄策作為日本在二戰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平面設計師,受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在他的海報作品中透露出極強的現代性,但又不失日本傳統美學的象徵性與簡潔性,被譽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之父。日本平面設計家協會會長,日本現代平面設計之父。
  • 日本京急電鐵羽田機場站採用「錯視」立體標誌
    日本京急電鐵公司的羽田機場國際線航站樓站1月28日新增了利用人眼錯覺使地面圖案呈現立體效果的「錯視標誌」。附近雖然有升降電梯,但位置不易找到,許多旅客拖著行李箱乘坐扶梯。2018年8月還發生了墜落的行李箱撞到人的事故,該站希望通過採用錯視標誌引導旅客乘坐升降電梯。
  • 日本數學家解開最重要數學猜想卻無人能懂—新聞—科學網
    讀不懂的證明
  • [趣味數學]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建功
    1929年,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獲得日本理學博士學位。這是第一個獲得日本理學博士的中國人,也是在日本取得這一榮譽的第一個外國人。這個消息轟動了當時的日本。日本報刊以及當時世界主要報刊都在頭版刊登了這一報導:日本的理科學者們專門集會慶賀他的成就。這位中國留學生就是來自浙江紹興的陳建功(1893-1971)。
  • 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在數學領域的貢獻
    雅各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瑞士數學家。他是最早使用「積分」這個術語的人,也是較早使用極坐標系的數學家之一。還較早闡明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穩定在概率附近。他還研究了懸鏈線,還確定了等時曲線的方程。概率論中的伯努利試驗與大數定理也是他提出來的。011654年12月27日,雅各布·伯努利生於巴塞爾,畢業於巴塞爾大學,1671年17歲時獲藝術碩士學位。
  • 開掛的數學家——靠做夢夢到3900個數學公式
    數學的美妙在於它用「數「來闡述世間的規律。但同時數學又是對我們思維的一種挑戰,很多無法靠實例來解釋清的規律則需要我們用運算與推理來一一闡述。縱觀出現在數學史上的一位位數學家,他們各有各的偉大之處。而一覺醒來的拉馬努金的腦海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數學公式,每天清晨起床,拉馬努金都會馬上拿出筆記本,將自己腦海中的公式記錄下來。就這樣一共寫了近3900個公式!這些「夢」出來的公式沒有任何證明的過程,拉馬努金只是憑直覺將他們記錄下來,但神奇的是,這些公式中的一部分在後來已經被證實是正確的,有些還沒有被證明。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數學與家鄉
    中國現代數學發展史,從來少不了溫籍數學家群體的故事。為溫州帶來「數學家之鄉」美譽的溫籍數學家們,如今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近日,知名溫籍數學家季理真(以下簡稱「季」)應邀通過網絡視頻對話,接受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溫州都市報總編輯金可生(以下簡稱「金」)的專訪,暢談他眼中的數學世界和家鄉情懷。
  • 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集錦
    他們的思想和成就體現了各自所處時代數學活動的主流。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著名數學家阿貝爾曾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在數學上有所進步,就必須向大師學習。」因此,我們整合了一些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數學成果供大家參考。
  • 數學名人館:探秘「數學家之鄉」的地域基因
    原標題:數學名人館:探秘「數學家之鄉」的地域基因   到溫州的「城市客廳」南塘街走走,再到邊上的白鹿洲公園逛逛,已經成為不少溫州市民的周末好項目。在這裡,你還可以到一座老宅裡「數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