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00,我被同學小冉的電話震了出來。
投稿出去,第99次沒有回聲。
那種無力感掐著我的脖子,感覺整個人要窒息了。
寫論文,真的好難,我好想放棄。
可是,當想到臨近畢業時,沒有論文而導致無法畢業的時恐懼卻時刻提醒我不能輕易放棄。
「再試一次吧。」
下定決心後,小冉點下了滑鼠的發送鍵......
「為什麼別人輕鬆做到的事,
我卻這麼難?」
「嘀嘀嘀」——
一個某某期刊的編輯發送了一份郵件到了小冉的郵箱!
「這不就是我投稿的那個期刊嗎!」
小冉「騰」得一下從床上彈起來,以為過稿了,可對方告訴她審稿人的意見,要改。
最讓小冉奔潰的是,熬了幾個禮拜的大夜,改了六遍之後,還是告訴她要大改!
凌晨12:00,小冉呆坐在電腦前,面如死灰。
盯著電腦上幾十篇文獻,改了六遍的文章,一封一封指出文章中的問題的郵件......
「你還是要多看我們期刊之前發的文章,文章這裡、這裡、這裡還有問題,你還是需要再改改,否則這篇文章還是發不了。」
一想到自己熬了三個禮拜,每天連頭髮都沒時間洗,每天4小時的睡眠,整個人都是輕飄飄的......
小冉頭都要炸了,「啪」地把電腦合上,崩潰大哭起來。
「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做起來卻這麼難?」
「這個時代寫SCI的很多
會寫SCI的人卻很少」
離畢業還有三個多月,導師約著我們同學幾個組織了一個小的交流會,小冉和我一起去參加,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一位已經畢業,已經開始讀博的學長,學長傳授了我們一些經驗。
「大道至簡,基礎科研背後的邏輯規律其實是極致簡單的。只要從簡單的科研邏輯規律出發,就可以做到邏輯不亂,文章框架嚴謹,文章思路清晰。但是科研邏輯需要上千篇文獻閱讀為基礎,才能總結出來,往往大多數包括很多博士畢業的人,都缺乏科研框架性思維。」
「上千篇?這怎麼可能?」
小冉自恃醫學生涯裡少說也看過幾百篇文獻,然而前輩說:「你們不要覺得自己讀的文獻很多,但往往仔細精讀過的又有多少?大部分不都是通讀一遍,然後就自以為自己掌握了,真正仔細研究每篇文獻底層邏輯的又有多少?」
說著,前輩拿出了自己之前的筆記,筆記雖然不長,但是卻言簡意賅,字字珠璣,科研邏輯方法,躍然紙上,僅僅翻看了兩三頁,小冉就覺得像是醍醐灌頂一般。
小冉當時就驚呆了。她把學長的筆借過去複印了一份,細細品讀。
回家後,小冉忽然明白了審稿人一直說的問題。
小冉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重新補充了實驗,調整了文章論述方式,一番大改後終於在畢業前夕,文章被雜誌接收了。
感受到第一篇SCI被接收喜悅的小冉,立馬下定決心要再向學長討教一下。
然而,這卻難住了學長。
「與其瞎寫
不如學會科研邏輯方法」
學長聽到小冉的第一篇SCI被接收的消息也很開心,但是小冉接下來的問題卻讓學長倍感吃力,小冉想看看學長後面的筆記,但是學長的筆記卻是來自一門課程,因為博士課程的原因,暫時中斷了學習。
「課程老師翻閱過大量文獻,幫助大家總結出了科研的邏輯框架思維,所以我的筆記都是來自於這門課程。」
小冉頓時來了興趣,原來這些都是來自一門課程啊!
「是的,這個課程你可以自己去報名學一學」
「這些都是來自於解螺旋的《10天領悟3分SCI套路》」
課程獨創性地總結了基礎科研邏輯方法論,建立了以SCI文章套路格式為核心的體系化科研學習模式,應用模塊化的方法拆解SCI文獻閱讀和國自然申請書寫作,大幅提升醫學工作者的科研效率。
訓練營導師,也是課程的製作者——酸菜。
現在,已經有10萬用戶,加入了解螺旋的訓練營課程。通過學員們的反饋,酸菜更確定了一件事:每個人都能通過這套方法,學會SCI科研套路,不讓90分的努力,只做出60分的成績。
趕快抓住這個福利: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立即免費報名,成為會寫SCI的人
給大家的福利:
解螺旋「10天領悟3分sci訓練營」
入學原價99元
現在9.9元錢報名!
限150個名額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立即報名,成為會寫SCI的人
Q&A報名課程可能的問題
▌學習方式是怎樣的?
學習方式為課程+微信群分享+班班和助教輔導陪伴。
課程為視頻課程,學習時間很靈活,永久回放。
微信班級群內每天早晚有乾貨講解和答疑,錯過可以集中回看。
▌報名後加不了班主任怎麼辦?
班主任將在添加後24小時內通過,如遇到添加不上班主任,可耐心等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