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2020-07-25 博頓光電

博頓導讀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基地準備多時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終於等到了點火命令,巨大的轟鳴聲中緩緩離開地面,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飛向數上億公裡外的火星。這是中國第一次實施國家級火星探測任務,也是人類史上最重的一顆火星探測器。作為光電人,為我國航天腳步又向前邁出一大步而振奮的同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閃光點應該銘記: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是光學行業的自豪。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簡稱「高分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該高分相機採用了集光能力強、有效口徑利用充分、光學傳遞函數高、雜光抑制能力強的長焦距大視場離軸光學系統,以全碳化設計理念解決了相機長焦距技術指標與重量資源緊張之間的矛盾,通過碳纖桁架實現了光學元件的位置保證和高輕量化的結構設計。相機配置了五譜段TDI CCD和國產自主研發的CMOS兩種成像探測器,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的兼容,有望獲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圖像及視頻圖像。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首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一步實現「繞、著、巡」三大任務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其中高分相機科學探測任務包括獲取火星表面重點區域精細觀測圖像;對沙丘、冰川、崩塌等可能具有動態變化特徵的區域進行高精度成像和詳細勘測,開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及變化探測研究;對乾枯河床、沉積巖層等火星可能存在水的地區、以及撞擊坑、火山、峽谷、多丘帶、裂谷邊緣等典型地貌單元和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單元進行高解析度成像,開展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撞擊坑地貌、風蝕地貌等特徵地貌單元識別,開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研究。該任務的完成將為我國火星探測和人類全面了解火星地貌地表狀況、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等做出重要貢獻。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空間三部負責火星探測高分相機研製團隊

長春光機所於2016年4月正式啟動火星探測高分相機研製任務。承擔研製任務的是來自長春光機所空間三部一支年輕的隊伍,這支隊伍由30多人組成,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團隊在四年多的研製過程中,大力協同,攻堅克難,發揚「兩彈一星」精神,保證了項目的順利交付。四年間,團隊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同時為適應深空探測數傳能力弱的強約束要求,大膽創新工作模式,設計了抽點、融合、區域提取等多種下行模式和星上感興趣區域識別功能,為高分相機首次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成功應用探索出一條新路。

長春光機所的付出和成就推動光學行業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為我們的行業之光點讚!航空航天及空間探測應用到大量的精密光學元器件,博頓離子源產品與其關係緊密,是精密光學鍍膜必備的核心部件與工藝手段。而博頓核心團隊深耕光電領域多年,尤其在高能離子源研發和應用領域有豐富經驗,很榮幸曾參與協助長春光機所使用離子束技術與工藝開發大口徑鏡片光學鍍膜及大面積光柵刻蝕等項目,同時博頓光電的離子源產品也曾默默為中國航天和空間探測事業作出過小小的貢獻,比如航天五院光學遙感衛星用到的1.55米超大口徑精密光學鏡片,需要在碳化矽上進行低溫鍍銀,就是採用了我們博頓HIT離子源進行離子束微納加工而成。

博頓光電很有幸為國家和行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博頓將潛心探索,努力創新,繼續為我國高端離子源領域全力奉獻!做對行業、對國家有意義的事,博頓永不缺席!


<END>


版權說明

內容來源:中科院長春光機所 ,作者黨委辦公室 ,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博頓君,我們將及時處理。


----------------我是博頓君閃亮登場分界線-------------------


博頓以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為基礎,採用全自主研發技術路線,研發和生產可打破國外產品長期壟斷的離子源產品系列(目前以中空陰極霍爾離子源、射頻離子源為主)。

H.I.T 系列中空陰極霍爾離子源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一種全自主研發的新型高端離子源,使用具有專利技術的中空陰極結構與耗材,突破了傳統燈絲霍爾離子源只能工作10小時的限制,連續工作時間大大提升到100小時以上,發熱小、適應多種氣體環境、無汙染,可極大提升膜層的穩定性、附著力、緻密度。

應用領域:

  • 可廣泛應用於面向高端光學鏡頭與鏡片膜、裝飾膜等產品的蒸發鍍膜輔助沉積;
  • 可廣泛適合於需要較大束流、中等能量離子的輔助鍍膜沉積、表面預清潔或活化等應用領域;
  • 適用於直徑介於70-130釐米的加工室中的真空鍍膜製程,同時支持根據特定工藝進行定製化設計。

產品優勢: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RF 系列射頻離子源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博頓全自主研發的新型高端離子源系統,採用獨特設計與具有專利技術的中和器,完全擺脫傳統的熱陰極原理,可無耗材工作,連續工作時間能達到 1000 小時以上,利用多層立體柵網確保精準的離子束方向性,支持離子束流和能量分別獨立控制,對工作氣體環境無要求,可完全替代國外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應用領域:

  • 適用於離子束濺射鍍膜、刻蝕與超高精度表面處理;
  • 可應用於高端光學、光通信、導航制導、高端科研等多行業領域。

產品特點: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博頓離子源產品市場應用方向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博頓解決離子束微納加工領域中核心設備長期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通過基礎關鍵設備的突破,改變國內設備僅限於低端應用的現狀,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

博頓崇尚工匠精神和精專工藝,致力成為國產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的引領者、光電微納加工領域的獨角獸!


博頓光電

「博頓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離子源關鍵技術研發及離子束裝備設計和製造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

公司核心團隊在光電技術與微納加工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具備國內頂尖的專業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目前已與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形成戰略合作關係。

博頓以高端離子源核心技術為基礎,採用全自主研發技術路線,研發和生產高端離子源產品系列和離子束裝備與工藝解決方案,產品填補了國內在高端離子源領域的空白,將改變高端微納加工設備核心技術與裝備長期由國外壟斷的局面,解決「卡脖子」問題,促進國內光電行業產品整體水平與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該高分相機採用了集光能力強、有效口徑利用充分、光學傳遞函數高、雜光抑制能力強的長焦距大視場離軸光學系統,以全碳化設計理念解決了相機長焦距技術指標與重量資源緊張之間的矛盾,通過碳纖桁架實現了光學元件的位置保證和高輕量化的結構設計。相機配置了五譜段TDI CCD和國產自主研發的CMOS兩種成像探測器,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的兼容,有望獲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圖像及視頻圖像。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天問一號拍照的高分相機,是咱長春造的
    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簡稱「高分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此款高分相機集眾多優點為一身,克服了過去光學相機的弱點,配置的兩種成像探測器,有望獲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圖像及視頻圖像。
  • 【新華網】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坯
    【新華網】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坯 2016-04-28 新華網 孟含琪 【  經歷數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長春光機所的研究團隊用6年時間成功研製出4米口徑碳化矽鏡坯,可直接應用於可見光波段,並且整個製作流程使用的是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製備工藝及裝備,實現我國在關鍵科學技術上的「非對稱趕超」。  「假如將哈勃望遠鏡對準地球,勉強能夠看到餐桌上的碟子;但如果換成4米口徑的反射鏡,其解析度將提高3倍,完全可以數出餐盤內的麵包數量。」
  • 「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神器」中有吉林元素
    來源:吉網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火星,我們來了!」
  • 長春貢獻一臺「照相機」
    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高解析度相機。(長春光機所提供)本報訊 (記者 胡曉瓊 通訊員 王磊)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簡稱「高分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上13臺科學載荷詳解
    西安光機所承擔了該相機光學組件的研製工作,具有視場大、畸變控制嚴格、像質要求高等特點。高解析度相機長春光機所研製的高解析度相機主要對沙丘、冰川、崩塌等獲取火星表面重點區域精細觀測圖像,開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研究。
  • 八年打磨「精密機械之王」 長春光機所研製的高精度光柵刻劃機能在...
    在1毫米距離裡劃出6000道刻槽,約20公裡行程範圍內保證刻槽間距誤差小於一根頭髮絲的千分之一——這是被譽為「精密機械之王」的難度。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和物理研究所歷時8年,日前成功研製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柵刻劃機,同時攻克把光柵「做大」和「做精」的世界性難題,在這場追逐精密機械王冠的競爭中先拔頭籌。
  • 中國研發地球靜止軌道2.5米高分光學衛星 美航母軌跡無所遁形
    有了這些低軌高清成像衛星彌補了我國在軍事偵察方面的缺憾,我們還研發並發射了高軌道地球靜止光學成像衛星-高分四號,它是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搭載了一臺可見光50米/中波紅外400米解析度、大於400公裡幅寬的凝視相機,採用面陣凝視方式成像,具備可見光、多光譜和紅外成像能力,設計壽命8年,通過指向控制,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的觀測。
  • 以天問一號為契機,這些行業或將走向火星
    7月23日,長五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前往火星的軌道,預計在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了我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進入環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將由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提供中繼通信,在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並成功降落火星之後,軌道器將承擔中繼通信的角色,幫助火星表面的巡視器與地球建立聯繫,並且承擔對火星表面的觀測任務。
  • 中國科大研製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新社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 吳蘭)23日12時41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
  • 中國科大研製的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1)。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我校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長春光機所2016年最值得矚目十大科技成果
    1.單體碳化矽反射鏡坯2016年3月9日,光學技術中心碳化矽反射鏡材料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直徑4.03米應用於光學成像的單體碳化矽反射鏡坯。過去一段時間,我國在大口徑反射鏡材料研製上一直依賴於進口。「天宮二號」之紫外邊成像光譜儀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搭載長徵二號FT2火箭成功發射。
  • 【新文化報】中國現代光學之父 王大珩
    後來在其老師、科學家吳有訓的邀請下,來到已經解放的大連,在大連大學任應用物理系主任,後來受命籌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1952年,儀器館在長春正式建成,之後改名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他被任命為館長、所長。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急需大量的科學儀器,可是,要製造精密科學儀器,必須得拿出製造它的材料——光學玻璃。於是他帶領大家從製造自己的光學玻璃做起。
  • 長春光機所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高端全息光柵研發...
    長春光機所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高端全息光柵研發」項目完成初步驗收 2017-09-06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高端全息光柵研發」項目初步驗收會,會議聽取了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作的項目研製工作報告和各參與單位做的子任務情況匯報,進行質疑討論,並對項目研製的光柵和儀器設備進行了現場測試驗收。
  • 長春光機所突破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突破了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關鍵技術。該技術利用離軸三反非球面光學系統、複合稜鏡分光、推掃成像和指向鏡運動補償技術,有效解決了航天高光譜遙感中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與圖像高信噪比之間的矛盾,突破了視場分離、光譜分光、在軌光譜輻射定標等關鍵技術瓶頸,為我國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工程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 走進長光衛星,看一顆衛星如何煉成
    中新網長春9月21日電(記者 劉歡)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提到衛星,很多人都覺得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有關衛星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陌生的是,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衛星研製發射流程、工作原理。一顆衛星是如何煉成的?發射衛星總共要幾步?
  • 中科院多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研製 突破地火數傳等關鍵技術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從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升空。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所屬13家單位作為主要研製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相關任務研製,突破地火遠距離大數據量數傳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科學國家隊功不可沒
    中科院供圖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將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始為期近7個月的奔火之旅。在「天問一號」任務中,中國科學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了任務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繼續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重要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與國家航天局聯合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 「幸福東北」走進長光衛星,看一顆衛星如何煉成
    中新網長春9月21日電(記者 劉歡)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提到衛星,很多人都覺得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有關衛星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陌生的是,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衛星研製發射流程、工作原理。一顆衛星是如何煉成的?發射衛星總共要幾步?
  • 天問一號飛船5年走完半世紀發展歷程,嫦娥探月工程功不可沒
    第一次應用性發射的長徵五號剛一開局就碰上了高難度地火轉移軌道任務,地球火星每隔26個月會有一段為期半個月左右的發射時間窗口,為了縮短奔火旅程天問一號被安排在了一條短轉移軌道上,同時利用長徵五號氫氧二級的高比衝優勢,採用近地停泊軌道滑行至指定位置後二次點火直接將天問一號飛船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