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剪腳指甲開始,我們就知道小腳趾的指甲是兩瓣的,偶爾指甲長得長了,穿鞋或者赤腳走路時就會碰到這個分了叉的小指甲,接下來就是一陣鑽心的疼!
但有時候也會看到小指甲沒有分叉的人,有「知識淵博」的就會告訴我們,只有分了叉的才是真正的漢人,那些不分叉的就是蒙古族人,對此我們深信不疑,但問題是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有些祖祖輩輩都在南方的也沒有分叉的呢?
傳說中的腳趾分叉說法靠譜嗎?
《老梁故事匯》中說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明朝洪武年間,官府要求山西百姓外遷補充魯冀豫等地因戰亂導致的人口銳減,但大家都長一樣啊,誰知道遷到外地了,所以官兵就將每個外遷的山西人小腳趾上砍一刀,不太影響走路,以後還好相認,結果這種分瓣狀的腳指甲就遺傳下來了!
當然這《老梁故事匯》中這樣糊弄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哈,但作為科普文卻有點草率了,要是這樣的話很多生產事故中不慎導致殘疾,那子孫後代都沒有那部分了?簡直就胡說八道!不過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前蘇聯當年的獲得性遺傳說法!
特羅菲姆·李森科
特羅菲姆·鄧尼索維奇·李森科是蘇聯生物學家、農學家,李森科的鑑定支持獲得性遺傳以否定孟德爾的基因遺傳學,由於前蘇聯當時國內的複雜因素,迫切需要本土理論來代替西方的理論,因此李森科的獲得性遺傳論受到了蘇聯政界的追捧!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1964年10月赫魯雪夫下臺,前蘇聯生物界才徹底清除了李森科的言論,但這個錯誤的理論整整統治了蘇聯生物界30多年,幾乎就是一代人!著名物理學家朗道就詰問過李森科的獲得性遺傳理論:
問:您的意思是如果割掉每一代牛的耳朵,那就能培養出一種不長耳朵的牛嗎?李森科回答:是的。 朗道接著問:那麼為什么女人在出生時都有處女膜呢?
是不是挺有意思?所以這砍一刀就會遺傳的說法,只能說說鄉情故事,卻不能當成科學理論,要不然就會貽笑大方!
那麼腳指甲分瓣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到底是什麼原因才導致我們的腳趾甲分叉呢?
2005年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的郝衛國、邊建超和朱萍就瓣狀甲的類型、分布與遺傳方式做了一項詳細的調查,對象是陝西周至縣某村以及全國大樣本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事實:
全國瓣狀甲來主要自山西的傳聞是真的
在調查對象中,主要發現都是兩瓣狀腳指甲,也有三瓣狀,但只佔全部調查數的2例,下面都以兩瓣狀甲為例,瓣狀甲有如下幾種:
瓣狀甲的類型
瓣狀甲的類型中,主要分為三種,筆者的一隻腳指甲是清晰型的,另一隻是看不太清楚,估計可能是融合型。另外在總共調查的312個案例中,247人存在瓣狀甲,比例達到了79.17%,瓣狀甲有單側也有像筆者一樣雙側,而且瓣狀甲也不分男女,幾乎一視同仁!
瓣狀甲單雙側分布比例
從調查的樣本中可以發現,在父母均有瓣狀甲的家系中,分離率為92%,子代有瓣狀甲的,父母輩必定有一方有瓣狀甲,或者雙方都有瓣狀甲,但在親代沒有瓣狀甲的家系中,子女均未發現瓣狀甲!這表明瓣狀甲的主要來源是遺傳,它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顯性遺傳!
延伸閱讀:顯性和隱性遺傳
在遺傳過程中某個基因的形狀並不表現出來,而是隱藏在基因內,此時這個隱性基因可能會遺傳到子代,但在父母雙方都沒有表現時子女仍然不會表現出此性狀,但在父母雙方的某一方基因顯現的情況下,就如上文中的瓣狀甲顯現,那么子女可能會表現出此性狀!
瓣狀甲的地理分布
瓣狀甲全國分布中有兩個區域比例特別高,一個是山西,另一個是福建,邊教授推測瓣狀甲的發生和山西地區作為古時北方南下的交通要道以及後來的戰爭移民與民族混居遷徙有關,而明朝的大規模移民又讓這個瓣狀甲的特徵擴散!而福建的瓣狀甲分布則可能是更早的唐朝時期中原漢人南下遷入閩粵贛的關係比較大,所以這可能並不止明朝時的民族大遷徙!
所以說有瓣狀甲的朋友祖先和山西或多或少有些關係,但這並不表示明朝洪武年間傳說的砍一刀的準確性!不過接下來有一個事實可能就讓各位有點暈了!2015年在NCBI上有一篇論文,說的就是「小腳趾的雙指甲」,如下圖:
小腳趾的雙指甲
說了什麼內容呢?很多國家的臨床案例中都發現了小腳趾雙指甲現象,這些國家分別是瑞士、比利時、葡萄牙、泰國、德國、挪威、荷蘭,甚至還包括非洲貝寧,這表示雙指甲並不是某個特殊人群的特徵,而是普遍具有的現象。
那麼你更願意相信祖上來自山西呢?還是只是祖上某代出現了隱性基因顯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