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井鳥雕看「許昌人」的生活風貌

2021-01-08 騰訊網

「許昌人」遺址位於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西部,是我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2020年12月,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Archaeology雜誌將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發現的「靈井鳥雕」列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稱其為「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作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產物,「靈井鳥雕」所釋放出來的文化信息,有助於我們揭示這一時期「許昌人」的生活風貌。

細石器文化的高度濃縮

細石器文化,也稱獵人文化,一般是指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使用形狀細小的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裴文中認為,該時期「所用之石核,約皆微小,形如尖錐,或形狀為扁平者;由此種小石核打下之石片,約皆為長方形者,或小長方形者;製成之石器,約皆形體狹小,工作精細」。河南靈井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在此發現的「許昌人」頭骨化石以及大量細石器、動物化石等文化遺物,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遠古先民活動痕跡的明證,其中的「靈井鳥雕」最具代表性。

「靈井鳥雕」以均勻火燒過的獸骨為材料,用細石器中的雕刻器雕刻而成。雕刻技藝十分精湛,全身線條完美流暢,生動活潑;翅膀由刻線代替,栩栩如生;足部有底座支撐,可平衡站立。鳥雕有熱處理過的痕跡,一側呈黑褐色,另一側呈古銅色。長19.2毫米,寬5.1毫米,高12.5毫米。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種雕刻技術,表面留下了68個微小界面。通過這些信息,「靈井鳥雕」體現了細石器文化的樣態。

據靈井「許昌人」遺址第5層(「靈井鳥雕」發現於該層)細石器發掘報告顯示:出土細石核82件,臺面修理石片7件,臺面更新石片30件,細石葉187件,細石器(工具類)280件。其中,端刮器84件、邊刮器16件、凹刮器5件、琢背小刀7件、雕刻器11件、尖狀器3件、楔形器27件、鋸齒刀器1件、石錐5件、石鏃1件、帶有第二步加工疤石片120件。細石器工藝成熟,諸如雕刻器技術、軟錘修理、壓制修理、熱處理、摩擦技術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謝崇安在《中國史前藝術》中認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在加工各種器具的時候,不僅進一步體會到了垂直、水平、弧形、三角以及均衡、比例等種種的形狀特性外,還掌握了體積的各種樣式,並在摩擦刮削砍砸的加工過程中,熟練掌握了運用線條、色彩、擬形等方面的造型技能」。「靈井鳥雕」的完美造型、成熟工藝、平衡技巧恰是舊石器時代晚期「許昌人」細石器文化的高度濃縮。

傳遞智慧的精神密碼

由於鳥類與人類生產、生活關係密切,先民們往往根據生存環境的不同而選擇各種形態的鳥作為圖騰。因此,在中國史前文化中,鳥形象是一個被廣為體現的題材。

在考古發現中,鳥類雕像多出現於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諸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等。梁思成在《中國雕塑史》中,也曾有「帝堯之時,鸞雛來集,麒麟來遊。祗支國獻重明鳥,國人多刻鑄鳥狀以驅魑魅」的記載。「靈井鳥雕」距今1.35萬年,比之前相關的考古發現早了至少8000年以上,可能是鳥類崇拜的源頭之一,表明舊石器時代晚期遠古先民已經有了複雜的思想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靈井鳥雕」不是一件勞動工具,而是精神產品。萬餘年前的遠古先民想要表達的思想,今人已經很難準確無誤地鉤沉,但是,從與該鳥雕同一層位出土的鑽孔鴕鳥蛋殼飾物、赭石染料等遺物可知,這一時期「許昌人」的精神生活已經相當豐富。他們開始把思維、觀念與想像凝練、外化於這些物態化的產品之上,遠古先民的宗教與哲學伴隨著藝術與審美悄然誕生,人類童年時代的意識形態開始萌動。

李佔揚認為,「靈井鳥雕」可能是古人類圖騰崇拜觀念的反映。它的出現表明,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許昌人」已經有了維繫部落發展、塑造集體認同的物質載體。「靈井鳥雕」凝結著「許昌人」的艱辛創造,散發著遠古先民的智慧之光,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珍貴記憶。

社會發展的象徵符號

史前藝術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為它們是通過視覺形象顯示人類活動意義的藝術。「靈井鳥雕」可能出自某位遠古藝術家之手,但這一大如杏核、小巧靈動的作品又絕非個人可以孤立完成。它是舊石器時代晚期「許昌人」獵人文化高度發達的濃縮,也是農業文明起源的符號象徵,前者是其物態意義的表徵,後者是其精神價值的彰顯。

「靈井鳥雕」屬於典型的獵人文化。陳勝前認為,「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狩獵能力飛躍發展更本質的表現可能是社會的組織、計劃與合作的加強,以及狩獵信息的交流」。數萬年前的狩獵場面早已淹沒於浩渺的時空之中,我們只有通過考古發掘去探究、推測以及最大限度地還原。「許昌人」遺址出土的已鑑定的哺乳動物化石21種,其中原始牛和普通馬這兩種動物化石顯示多為壯年,表明遺址主人已經是很熟練的狩獵者。因為沒有足夠的信息交流、分工合作、團隊作戰,面對大型動物群的截獵幾無可能。

「靈井鳥雕」所用材料來自「一塊中等大小的哺乳動物肢骨殘片」,說明這樣的材料在當時可能較易取、易用。「靈井鳥雕」承載著遠古先民對空間的認知、語言表達、信息交換等諸種能力,是「許昌人」獵人文化高度發達的最好物證。

鳥類崇拜多與農業有關,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中載有炎帝時期「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的傳說。東漢王充的《論衡》也有「舜葬於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田,蓋以聖德所致,天使鳥獸報佑之也」的故事。丹鳥銜禾、象耕鳥耘常見諸史冊。但是,正如陳勝前所認為的細石葉工藝是農業起源的第一步,由於人類狩獵能力增強,破壞了生態平衡,整個生活環境迅速惡化,於是刀耕火種的農耕代替了垂釣布網的漁獵。舊石器時代晚期是兩種文化交匯的時間節點,在靈井細石器層也發現過距今1萬年前後的陶片,陶器總是與農業相伴而行,因此,「靈井鳥雕」的出現可能與農業的萌芽有關,一定意義上可作為農業起源的象徵。

「靈井鳥雕」體現了遠古先民在雕刻方面的精湛技藝,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狀況凝聚在這件微型藝術品上,如同遠古餘音,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信息。舊石器時代去今遙遠,囿於文化遺物的保存條件、構成材料等諸多限制,歷經數萬年滄海桑田的巨變,今天我們看到的史前藝術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釋放出來的微弱信息也能讓我們對先民的生活風貌略窺一二。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的蠱雕,頭上長角,喜歡吃人,明明是鳥卻生活在河裡
    《山海經》中的蠱雕,頭上長角,喜歡吃人,明明是鳥卻生活在河裡想必大家應該都有看過《山海經》這本書吧,這本書被世人們稱作是看曠世奇書,書中記載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有很多的上古神話故事,奇珍異獸,文化習俗等等,其中最受人們關注的應該就是注重記載的那些異獸了
  • 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寶貝」,打破非洲起源說
    科學家採用地層年代測試法,對柳江人頭骨化石的地層進行年代測定,他們認為柳州人生活在3萬年至17萬年前,甚至更久。一直都有一些證據在挑戰非洲起源說,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寶貝",也在打破非洲起源說。許昌人的頭蓋骨是在河南省許昌市的靈井舊石器遺址被發現的,這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許昌人頭蓋骨的發現填補了人類起源的空缺,也是一個打破非洲起源說的重大證據。
  • 新聞:許昌工地電梯井內防護平臺設備多可定製
    新聞:許昌工地電梯井內防護平臺設備多可定製河南新鄉錦銀豐護欄廠(是成立於2002年的生產型護欄廠。保護施工人員生命安全,創建和諧文明的施工環境,做到安全,嚴格遵守國家的防範規定,採購超高性價比的施工電梯井口防護門為每個人服務。新鄉錦銀豐電梯井操作平臺加工生產:在建築施工工地中,用作樓梯洞口防護的一種常見設施就是電梯井口防護門,國家規定在施工工地,必須要安裝防護設施,防止施工人員發生危險,保障施工安全。那麼電梯井口防護門怎樣才能達標符合要求,它是有相關規定及規範的。
  • 煤礦井下用塗塑防腐鋼管許昌廠家產品是如何加工的
    煤礦井下用塗塑防腐鋼管許昌廠家產品是如何加工的 ,「exjss8」   煤礦井下用塗塑防腐鋼管許昌廠家產品是如何加工的    硬質聚氨酯的閉孔率在90%以上,屬於疏水性材料,不會因為吸溼而增加導熱係數,牆面也不會滲水。
  • 鳥類大賞:食物鏈頂端的白腹隼雕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鳥類大賞,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有很多人喜歡餵養寵物鳥,但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喜歡野生的鳥類,這些鳥類因其奇特的外貌,十分吸引人的眼球。我們現在要介紹一些不常見的鳥類,它是一種大型的猛禽,今天要說的這個鳥的品種是白腹隼雕,它的學名是: Aquila fasciata。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白腹隼雕是一種體型較大的猛禽。是不是感覺非常的威武霸氣呢?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這種鳥類的名字。大家知道它的名字怎麼念嗎?小編一開始並不知道哦,所以就去翻字典了。隼(sun三聲),是對某種鳥類的一種統稱。
  • 世界上最大的雕——食猿雕
    食猿雕:也稱作菲律賓雕。體型大,體長91釐米,翼展200-250釐米,體重6500克,壽命30年。食猿雕是一種大型的猛禽,翼展可以達到2.5米,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鷹類,食猿雕主要的食物來源是猴子,所以有「食猴鷹」之稱。當然也會捕捉一些其他的生物,食猿雕在吃到猴子的時候十分兇殘,先是啄瞎猴子的眼睛,然後再用利爪將猴子撕成碎片,目前食猿雕現存的數量十分稀少瀕臨滅絕的危機。
  • 角雕
    角雕蜜獾 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
  • 你是什麼雕?我是蛇雕!
    蛇雕你沒見過吧喏,就是它↓「蛇雕!
  • 北京人許昌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經緯之緣
    北京人許昌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經緯之緣倪寄如(退休工人)極具執著創新之民族精神的偉大中華民族也是古老世界經緯文化的主創者,唯有華漢物語圖語甲骨漢字「六書」文化可以基本破解人類數萬年古史謎團,中華先賢相對高度文明的發展也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這一中華世界史進程雖然磕磕絆絆確也藕斷絲連並留下了古史
  • 這些「落戶」許昌的鳥兒你認得幾種
    許昌新聞第一早班車【第1688期】 本期編審:艾勝利 責任編輯:李翊颯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農曆十月十八 【許昌天氣】
  • 鷹和雕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每個國家都會選擇一種標誌性的動物或植物當做自己國家的象徵,比如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美國的國鳥是則是白頭雕,又被稱為美洲雕,有些人對鷹和雕就分不清楚,不知道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雕是外型美麗,性情兇猛的大型猛禽,作為美國的國鳥,比蒼鷹的翅膀要大一半,翅膀上的頂尖就像人的手指一樣,嘴和爪十分銳利,目光敏銳。成熟的海雕體長可以達到1米,羽翼展開可達2米多,眼神犀利,視力非常驚人,被稱為放大鏡就算飛在幾千米的高空也能輕而易舉發現地上的小動物。經常以魚類、野鴨。海鷗等水鳥和生活在水邊的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當捕捉獵物時,它的後爪深深的插入犧牲品的體內,直接刺中要害。
  • 芬蘭國鳥是天鵝,埃及的是雕,中國的國鳥是什麼?為何不是丹頂鶴
    很多國家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國鳥,比如日本的國鳥是綠雉,印度是藍孔雀,芬蘭是大天鵝,埃及是茶色雕等等。但中國的國鳥一直未能真正確定下來,這又是為什麼呢? 國鳥的概念源於美國,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白頭海雕定為美國國鳥,由此拉開了世界各國選定國鳥的序幕
  •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6年在小區記錄174種鳥,包括大鴇、黑鸛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草原雕等2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小區裡「巡邏」的時候,王曉波習慣把相機快門速度調到1/1600秒,光圈5.6,ISO感光度設成自動,動態對焦。這樣適合抓拍天空中的飛鳥。
  •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雕,菲律賓猛禽國鳥,專門以猿類為食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食猿雕,擁有著猛禽當中的最大體型,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猛禽」,只在菲律賓被發現,由於數量稀少,菲律賓推出了保護政策,並將食猿雕作為自己的國家的國寶國鳥,所以食猿雕也獲得了一個別稱菲律賓雕。
  • 幾乎和人類一樣大的猛禽:角雕
    去動物園的時候,如果一隻老鷹盯著你看,可能你馬上會感覺後脊背發涼,會有一股騰騰殺氣襲來。有人說:老鷹銳利的目光能夠刺透人的靈魂。因為它們不是在找朋友,它們是在狩獵,進入它們目光的都有可能變成獵物。不過,相對人類來說,老鷹這類的猛禽還是太小了,但是你想到過嗎?如果有一種猛禽,幾乎和人一樣大,那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問一下美洲角雕。
  • 華南植物園可看134種鳥
    昨日,記者在「華南植物園鳥種資源調查」總結大會上獲悉,截至今年12月,華南植物園共發現134種鳥,其中還包括很少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烏雕。  據了解,「華南植物園鳥種資源調查」項目從去年11月5日正式啟動,吸引了廣州十餘所中小學校及觀鳥團體共350多人參與,其中學生約佔50%,培訓新觀鳥學生100多人。
  • 這是我見過最不沙雕的大雕
    這種大雕雙翼展開可達兩米,雌性體重達到11公斤,這種猛禽不僅是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也擔當著關鍵的生態角色。這種兇猛的鳥,能把被捕食種群的數量死死抑制在合理水平。米蘭達還發起了一場對民眾普及角雕知識的活動,儘量減少角雕被人故意獵殺的情況。據米蘭達估算,近兩年內超180隻雕被射殺,而超過80%的「痛下殺手」——只是出於好奇和無知。
  • 什麼鳥,竟然這麼難找!
    那麼, 是生活在地球的苦寒之地, 被稱為「北極天空之王」的—— 矛隼?AIGNER 米蘭達還發起了一場對民眾普及角雕知識的活動,儘量減少角雕被人故意獵殺的情況。
  • 世界上最兇猛的鳥排名,攻擊力最強的鳥你都見過幾種!
    在眾多飛行鳥類中,有性格溫順的鳥,也有性格比較謹慎的鳥,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最猛的飛禽,它們和其它鳥類比起來更加具有攻擊力,更是戰鬥力強悍的空中掠食者,平時可能我們很少關注它,只是對它不了解,不知道它的生活習慣而已。
  • 蘄春村民救助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黃岡新視窗網消息(蘄春臺 記者陳友林 程千)近日,在蘄春縣大同鎮湖口畈村境內首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這隻白腹隼雕由於受傷無法翱翔藍天,得到了當地好心村民王正興的全力救助。在蘄春縣大同鎮湖口畈村三組王正興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這隻「白腹隼雕」,它體長約75釐米,上體暗褐色,羽基部白色,頭頂羽呈矛狀,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兩翼伸展開的長度有一米多。幾天前,這隻白腹隼雕因為羽翼處受傷,跌落在湖口畈村的一個溝渠中,被路過的王正興發現,並把它帶回家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