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海經》,大家心裡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種種虛無縹緲的神話故事,還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奇珍異獸?《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裡面記載裡各種上古神話傳說,以及富有神秘感的奇異怪獸。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山海經》裡的十大異獸吧。
一、窮奇
傳說中,窮奇是天帝少昊的兒子,外形跟老虎差不多,長著一對翅膀,喜歡吃人。它經常飛到人們打鬥爭論的地方,將有理的人吃掉,把忠誠的人的鼻子咬掉,還會捕捉野獸送給作惡多端的人。《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在犬北。一日從足。"
二、相柳
相柳,又名相繇,上古時期的兇神,共工的臣子。傳說中它長著九個頭,吃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後來被大禹斬殺,它流出來的血汙染了土地,莊稼無法生長。《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
三、燭龍
燭龍,又稱燭九陰,人面蛇身,全身赤紅,傳說中的鐘山之神。只要它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上眼睛就是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四、饕餮
傳說中龍的九子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吃。饕餮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巨大的頭,是因為它太貪吃以至於把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常常用來比喻貪婪的人。《山海經·北次二經》記載: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五、猙
猙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奇獸,生活在章莪山,它的聲音如擊石般鏗鏘,臉部中央長出一隻角,而且有五條尾巴,全身赤紅,身形似豹。《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章莪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六、九尾狐
九尾狐,長著九條尾巴,住在青丘之國。叫聲像嬰兒,吃了它的肉,可以不逢妖邪。《山海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七、三青鳥
三青鳥又名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住在蓬萊仙山,蓬萊無路,只有靠青鳥傳信。《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八、畢方
傳說中的神鳥,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食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九、夔牛
夔牛,又叫雷獸,全身青蒼色,長得像牛。一足,頭上無角,離水入水必有風雨,吼叫聲如同雷鳴,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十、帝江
傳說中的神鳥,全身像個口袋,六隻腳四隻翅膀,沒有臉,卻懂得唱歌跳舞。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