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動輒賞千金封萬戶侯,賞的是黃金還是黃銅?千金能值多少錢?

2021-01-13 半壺老酒半支煙

在電視劇乃至演義小說中,皇帝或者帶兵統帥經常發出懸賞令:「擒殺某某人,賞千金封萬戶侯!」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所謂千金,不過就是一堆黃銅,拿回家只能做臉盆鑄燭臺,私鑄銅錢還要抄家滅門,甚至鄰居都要要連坐,為這一堆黃銅玩兒命,不值得,萬戶侯倒是還有些吸引力。這其實是不了解古代金銀銅的區別,只是看了幾篇網文,就把真金當黃銅了。

很多人發文,說《史記》和《漢書》中衛青霍去病徵討匈奴有功,先後獲得了五十萬金的賞賜,其實就是五十萬金黃銅,而且是讓他們分給部下,並非衛霍私分。以十萬大軍計,每個人不過得到五斤黃銅,摻一半鉛錫,也不過就是能鑄造三百二十個半兩錢——為了計算咱們按當時還在流通的「秦半兩」而不是「漢五銖」計算。古代一斤十六兩,半兩錢「重如其文」,標註半兩,就是有半兩重。

這樣看來,漢武帝劉徹一點都不大度:將士們在前線出生入死,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即使各級將校不層層盤剝而是平均分配,每個人只得到三百多個大錢。於是很多人「激動」起來,對漢武帝的小氣口誅筆伐,並且說司馬遷根本沒必要為此得紅眼病,也不用頗有惡意地在《佞幸列傳》中敲打了衛青霍去病一句:「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於是有人再次「激動」,說衛青霍去病進了《佞幸列傳》,這就是欺負別人沒有看過《史記》了:衛青霍去病自有正傳,雖然排在司馬遷的關係戶李廣之後,但是其功績並沒有抹殺,也沒辦法抹殺。《佞幸列傳》寓貶於褒,雖然不無惡意,但還是承認:衛青霍去病是外戚中的佼佼者。

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衛青霍去病得到的到底是真金還是黃銅。

之所以有人把真金說成黃銅並能得到一些人認可,是因為很少有人看歷朝歷代正史中的《食貨志》,因為那裡面沒有戰爭,也沒有權謀,只是有一些枯燥的數字和度量衡轉換。但是我們這些史料越看越有意思,不信咱們就摘錄幾段給大家看看,這些文字讀通了,在古代也是能發大財的。

首先咱們來看《漢書·卷二十四下食貨志第四下》:「造銀錫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名『白撰』,值三千;二曰以重養小,方之,其文馬,值五百;三曰復小,橢之,其文龜,值三百。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重如其文。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勝數。」

聽過王玥波郭德綱說的評書《波斯尋寶》的讀者,可能還記得鍾海謙一個洞庭紅橘子賣一個銀幣,大大賺了一筆。這個故事其實是出自《三言二拍》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就是《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主人公名字叫文若虛:「彼國以銀為錢,上有文採。有等龍鳳文的,最貴重,其次人物,又次禽獸,又次樹木,最下通用的,是水草:卻都是銀鑄的,分兩不異。」所以後來有人用樹木紋和龍鳳紋的來交易,文若虛堅決不收,最後三個水草幣一個橘子,狠狠地賺了一大堆銀錢,拿回國內按分量估值,他賺翻了。

明朝的文若虛聰明,漢朝的老百姓也不傻,所以才冒著殺頭的危險盜鑄銀幣,漢武帝劉徹一看大家都在鑽空子,就把銀幣廢棄了,也學秦始皇,只用真金和黃銅來當貨幣。

秦始皇用真金黃銅做貨幣,正史有記載:「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臧,不為幣。」

漢武帝稍稍進行了一些改革,把金的計量單位由溢改為金,一斤黃金稱為「一金」。所以在史料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記載:「衛青比歲十餘萬眾擊胡,斬捕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大將軍、驃騎大出擊胡,賞賜五十萬金。」「齊相卜式上書,願父子死南粵。天子下詔褒揚,賜爵關內侯,黃金四十斤,田十頃。」這裡的賞金,都是光華燦爛的真金,因為我們能看到當時的規定:「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銀錫)為中,赤金(銅)為下。黃金重一斤,直(等值)錢萬。」

這樣看來漢朝的黃金比價跟後來差不多,因為後來的官方規定是「一金十銀,一銀千錢」。當然有時候一兩金子能兌換二十兩銀子,一兩銀子能兌換六百到兩千個大錢,這屬於私下交易,咱們就不去說他了。

於是我們可以算出漢武帝總共賞給衛青霍去病和他們帶領的千軍萬馬多少賞錢了:有出土「鐵權(類似秤砣或砝碼)」為證,漢朝一斤相當於現在二百五十克——別管是十兩還是十六兩,咱們說的是一斤。五十萬漢斤也就是125000000克。讀者諸君嫌數零麻煩,那麼我們就簡單點說:就是十二萬五千公斤、一百二十五噸,要是按照每克黃金三百多塊錢計算,衛青霍去病和他們的部下,擊殺生擒匈奴總共得到了四百億左右的賞金。

漢軍繳獲的牛馬羊數以千萬計,即使咱們只按照牛馬羊的平均價格一千計算,光是繳獲的牲口,價值就已經超過了幾百億,再加上數不清的財寶和土地,我們可以看出,衛青霍去病的部下大賺了一筆,而漢武帝劉徹也沒賠——起碼打出了上百年和平。

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得到五十萬斤黃金的賞賜,無疑是眼紅心跳的,因為他如果有一百斤黃金,就不至於挨那一刀了(見《報任安書》,任安原為衛青舍人,受衛青推薦而官至刺史):博望侯張騫和李廣都曾經戰敗甚至被打成光杆司令,出了點罰款,就免去死罪,沒過多久又官復原職了(當死,贖為庶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武帝劉徹在賞賜功臣和有用之才(如羊倌兒出身的卜式)的時候,是很大方的,但是對搖唇鼓舌的文人和優伶,是比較瞧不起的。在漢武帝時期,優伶是當不上將軍的;在雍正廢除賤籍以前,正常的王朝是不允許藝人(優伶)當官和參加科舉考試的。

不像後來,只要唱得好,不但自己能當將軍,而且他的兒子還能橫行不法,殊不知那兒子要是放在《楚留香》裡,是要被石觀音拿去煉製某某神水的……

相關焦點

  • 賞給衛青霍去病七十多萬斤黃金而不是黃銅 漢武帝哪來那麼多錢?
    前一段時間筆者寫了一篇稿子,說漢武帝一次賞賜給大將軍衛青黃金二十萬斤,結果招來一篇爭議,很多人都說漢武帝賞給衛青的是黃銅而不是黃金。其實漢武帝賜給衛青的到底是二十萬斤黃金還是黃銅,正史早就給出了答案。為了公平起見,咱們只引用《史記》等正史中的記載,就能夠知道衛青得到的到底是黃金還是黃銅了。其實《史記·平準書》中說的很明白:「漢遣大將將六將軍,軍十餘萬,擊右賢王,獲首虜萬五千級。明年,大將軍將六將軍仍再出擊胡,得首虜萬九千級。捕斬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這裡明明白白說的是黃金。
  • 古代有錢人女兒稱「千金」,兒子稱為「犬子」,為何差別這麼大?
    古代有錢人女兒稱為「千金」,兒子稱為「犬子」,為何差別如此之大中國在古代的時期裡,就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若是家中的妻子能夠生下兒子的話,自然也就會受到妻子的寵愛,就連皇室也有著這種明顯的現象出現。若是能生女兒的話,自然也就是好事一樁,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不僅很貼心。如今,就連女性的地位也都提升了不少。現在的人,只有更多的光棍,卻沒有多少的剩女,就是因為女人的地位很高,但是在古代永遠都是男尊女卑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到了一個問題,即便是在古代的時期裡,男生更為尊貴,但是許多的富貴人家都將女孩稱之為「千金」。
  • 別人女兒稱「千金」,自己兒子叫「犬子」,這個稱呼有來由
    千金的由來千金,顧名思義就是很多金錢,最開始並不是指代人,如「一字值千金」、「一言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諾千金」、「一物千金」等,後人借「千金」以言貴重。明、清以後的話本小說中,大戶人家的女孩被普遍稱為「千金」,「千金小姐」這一稱謂便流傳了下來。女孩之所以被稱為「千金」,這得從我國的古代貨幣單位說起。兩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要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以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
  • 為什麼總有人認為秦漢的黃金是黃銅?考古證明那是黃金而不是黃銅
    黃金作為中國古代用於交易流通的特殊貨幣,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朝代之一就有西漢,在當時西漢是一個多金的朝代,但是據有關史書記載到了東漢這些黃金卻大量減少。秦漢時期儲備的黃金是非常多的,還傳出一字值千金的故事,而後來卻沒有那麼多黃金了,於是就有很多所謂的史學家站出來正面秦漢時期的黃金是黃銅,並不是真正的黃金。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秦漢時期的黃金其實就是真正的黃金。
  • 「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是什麼?後半句大多數人不知道
    我們在古代的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新婚的夫婦,在洞房那一夜最喜歡說這一句詩,就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你們知道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嗎?現在的理解是,再多的錢買不到新婚夜度過的美好時間。其實這一句詩原本的含義並不是如此。其實這一句詩,是我們一代文豪蘇軾寫的。
  • 古人所說的「金」,指的究竟是黃金、金屬還是銅?
    閱讀古代文獻時經常會遇到「金」這個詞,但是很多時候它往往不不想當然地理解為「黃金」。如「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中的「金」實際指的是金屬(製成的刀劍)。《左傳》中「愍公二年,晉獻公使太子申生帥師,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提到的「金」是指青銅,「金玦」是一種掛在衣服上的半圓形飾品。
  • 俗語:男人斷掌值千金還有下一句,古人很贊同,如今看起來卻好笑
    手相學一直以來都比較流行,我們現在哪怕是在大街上也能看到不少擺攤算命的,甚至這兩年在網絡上還出現了面相手相的相關網站和程序,火得一塌糊塗。不過現在很多人也就算著玩玩,當成取樂子的消遣。可在封建時期,老百姓非常相信這個,很多時候總是拿手相面相來判斷一個人的一生等。
  • 「春宵一刻值千金」,它後一句才更經典,讀了才知「春宵」有多貴
    「春宵一刻值千金」,它後一句才更經典,讀了才知「春宵」有多貴古代的詩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精美的詩詞、句子,平時我們所學習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詩詞也是博大精深的,現在細細回味起來都美妙無比。
  • 今日小雪節氣,「小雪一場雪,片片值千金」,為啥?啥時候數九?
    俗語:「小雪一場雪,片片值千金」的意義很簡單:小雪節氣前後降雪,每一片雪花都能值千金。當然這只是誇張說法,雪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東西,價格不會太高,這裡講的實際是雪對農業生產的意義。降雪對莊稼生長促進作用體現在三點:一是冬季寒冷,雪覆蓋在莊稼上面,就能形成天然的保溫層,莊稼根系不會被凍傷;二是溫度升高雪水融化時,雪水能給莊稼補充生長需要的水;三是降雪量大,說明冬季的溫度低,低溫不利於土壤中病害存活,能避免春季時莊稼病蟲害影響莊稼生長。對莊稼生長來說,合適的降雪有利於豐產,降雪對農民和莊稼來說的確是片片值千金。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朕今兒高興,賞眾愛卿白銀千兩,黃金百兩」,聽到這樣的話大家是不是會突然清醒,心想錢都是我的就好了,然後猛地翻身,結果發現這是睡午覺時做的白日夢,在我們印象裡,皇帝出手闊綽,財大氣粗,賞個人輕輕鬆鬆就是上百兩銀子,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銀子究竟有多值錢呢?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為何無人提起?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蘇軾曾經寫過的一首詩,肯定很多人都聽過「春宵一刻值千金」, 會不自覺地把這句詩的意思誤以為是古代男女在洞房花燭夜時的幸福場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句詩來自蘇軾創作的《春宵》一詩,全文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 因為獲得項羽遺體,此人被封侯,後世出將入相併建有一國
    突然他看到騎司馬呂馬童,想到呂馬童曾在他手下當兵,追隨過自己,於是對他說:「聽說劉邦為了殺我,曾向你們許諾,誰若殺了我不僅賞千金,還會封萬戶侯,我便送個人情給你,你拿著我的頭顱去領賞好了。」說完,便在烏江自刎而死。當時楊喜等人皆在近前,大家見項羽自刎,為了能得到封賞,於是互相爭奪,自相殘殺。
  • 稀有的西王賞功錢,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西王賞功錢是我國眾多錢幣中非常特殊的一種,錢幣造型精美,存世量極少,是我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以前有朋友問文瀚樂拍「賞功錢?這個賞功錢究竟是做什麼的?」下面就來仔細說道一下。先說什麼是「西王」,這個稱號是當年張獻忠自封的。
  • 古代「最會說話」的商人,深謀遠慮,賺盡千金,一生充滿傳奇
    通常情況下,要想成功, 就要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如今,都是如此。古代的時候,都是寒窗苦讀才有機會出人頭地。現如今同樣如此,能夠付出努力,肯定是會得到回報的。要說發財致富,古代的範蠡已經給我們做了示範。對於現代人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為了錢財不擇手段,那麼必定要受到懲罰。
  • 我國古代為什麼管兒子叫「犬子」,而稱女兒為「千金」?
    在古代,兒子被稱為「犬子」,而女兒被稱為「千金」,這是為什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個話題。他父親說真是我家千金啊。後來謝朏不但成了大文學家還做了尚書令。以後千金就指代出類拔萃的少年男子。因為戲曲很容易在民間傳開,後來千金就指代了女兒。當作一種敬稱。
  •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下雨的說法是什麼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這是什麼意思?怎麼說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農村流傳的24個節氣相關的許多常見說法和農場都是古代農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經歷,也是古人的智慧節氣。這些農場在回應當時的節日節日時非常準確。
  • 古代男尊女卑,為什麼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女兒稱為千金呢?
    不過,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有一個稱呼上很有意思的點,那就是一般稱兒子為犬子,女兒稱為千金,看起來似乎女兒更加貴重,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犬子並非是罵人的意思,它最先出自於《史記》,而且還是司馬相如的小名。司馬相如在古代是個神通,看書一目十行,一學就會。他的父母高興之餘又非常擔心,害怕他早夭。
  • 武松打虎被縣令賞了1000貫錢,相當於如今多少錢?難怪全散給獵戶
    知縣知道武松打虎後,直接賞賜他1000貫錢,但他並沒有收下,而是分開散給了眾人。那麼,是錢太少不要?還是其他的原因?1000貫錢又值如今的多少?一、徒手打虎《水滸傳》第二十二回載,武松回故鄉探望哥哥武大郎,途中路過景陽岡(大概位於今山東省陽穀縣城以東16公裡的張秋鎮境內)。過岡前,岡下有一家不大不小的名為「三碗不過岡」的酒店,武松生性好酒,認為喝上幾杯會走得更快。
  • 為什麼古人把自己的兒子稱為犬子,把別人的女兒卻稱為千金?
    我國古代有很多的稱呼流傳至今,比如:「令尊、高足、賤內、犬子、千金」等,每一種稱呼都蘊含了不同的意義。而這其中,「犬子」便是古人對自己兒子的謙稱,「千金」則是古人對別人女兒的敬稱。那為何古人要將自己的兒子成為「犬子」,把別人的女兒稱為「千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