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鍵鼠頻道原創]在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之外,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靜電容鍵盤。與它同期出道的機械鍵盤如今已是大紅大紫,反觀靜電容鍵盤,雖有著獨特的手感,卻長期叫好不叫座,產品也寥寥無幾。那麼問題就來了,靜電容鍵盤為什麼火不起來?
在講故事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簡要了解一下靜電容鍵盤的構造。
靜電容鍵盤的PCB板,上面有錐形彈簧和和橡膠碗
錐形彈簧特寫
從觀感上來說,靜電容鍵盤的構造可以說是薄膜鍵盤和機械鍵盤的融合。拆開鍵盤後,主體是一塊PCB板,PCB板上面鋪有一層帶有碗狀的橡膠薄膜,很像薄膜鍵盤;PCB板的下面,一般會用鋼板加固,在橡膠碗和PCB板之間夾著錐形的彈簧。從原理上來看,靜電容鍵盤是通過靜電容原理觸發的,所以它的PCB板和機械鍵盤的PCB板大不一樣。正因為它擁有著巨大的PCB板,所以可以大量焊接防衝二極體,也就可以實現全鍵無衝。
好了,故事開始。
其實,靜電容鍵盤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980年代,德國的Cherry和美國的Keytronic兩家公司就申請了許多項關於靜電容鍵盤的專利。其中,Keytronic與後起的日系Topre就擁有很多關於靜電容鍵盤中橡膠碗的專利。
日系靜電容鍵盤構造圖
我們知道,Cherry MX軸體的專利在2014年就到期了,國產軸體風起雲湧,但是手感都不盡相同。這是因為在機械軸中,觸點的金屬片、彈簧、開關帽,甚至底座等都能在一定程度影響手感,所以山寨起來不是那麼容易。但是靜電容鍵盤卻不同,靜電容鍵盤中橡膠碗結構不僅是最容易也是最直接產生壓力段落差的結構,容易造,且造價十分低廉。
靜電容鍵盤PCB板上常見的Topre標識,說明這款板採用了Topre的標準
在獲得了橡膠碗專利之後,Keytronic和Topre兩家公司的使用方式卻不盡相同。美國的Keytronic將這些「碗」運用到了廉價的薄膜鍵盤中,並得以推廣,其中不乏經典傳世之作。而日本的Topre則堅持靜電容鍵盤的生產,所以我們在靜電容鍵盤的PCB板上經常會看到Topre的字樣,這代表這這塊板採用了Topre的標準。雖然Topre掌握著靜電容鍵盤的製造技術,但是旗下RealForce和富士通的HHKB兩大品牌卻長期止步不前,沒有什麼革命性地突破。在2014年中旬,隨著我國富勒自主靜電容鍵盤FL8000的問世,才終結了Topre一統天下的局面。
Topre的Realforce靜電容鍵盤
富士通的HHKB靜電容鍵盤
富勒FL8000靜電容鍵盤
雖然從此之後,國內生產靜電容鍵盤的廠商逐漸增多,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它下行的命運,在火了一陣子之後便銷聲匿跡了。那些舊日的國產靜電容鍵盤早已部分停產,目前電商平臺上能搜到的也寥寥無幾。
那麼,靜電容鍵盤為何火不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
第一,受眾太少,市場需求小
眾所周知,機械鍵盤的發展得益於遊戲行業的推動,從手感多樣、耐用度高、全鍵無衝,到後來RGB炫彩背光、插拔軸體和鍵帽文化,機械鍵盤的設計迎合了遊戲用戶的偏好。但是靜電容鍵盤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單一的手感,高昂的價格,加上缺乏創新,就算它的目標群體明確,產品定位清晰,在遊戲大環境的迅猛發展下,跟不上時代的靜電容鍵盤只有被人遺忘的命運了。
富勒FL8000靜電容鍵盤構造圖
第二,日本Topre技術壟斷
日系Topre對靜電容技術和專利幾乎處於壟斷地位,而像是錐形彈簧和橡膠碗這類部件是最能影響手感的。就算是富勒在2014年中旬推出了FL8000靜電容鍵盤,也不得不改變原有設計,取消了錐形彈簧,採用空氣阻力設計,外加黃金套,手感和日系的靜電容鍵盤仍舊有所差別。
京東HHKB靜電容鍵盤售價
京東Realforce靜電容鍵盤售價
第三,高昂的售價
目前,京東搜索國產靜電容鍵盤售價都將近1000元,而日系靜電容鍵盤的售價更是在1500~2500元人民幣之間,比起機械鍵盤,價格實在太過昂貴,這主要因為Topre定價高昂所致,這也是消費者們為什麼不願意去選擇靜電容鍵盤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四,市場宣傳力度差
正因為靜電容鍵盤不像機械鍵盤擁有龐大的遊戲受眾,所以宣傳中get不到點,消費者也很難引起心理共鳴,這都是阻礙其市場宣傳的原因。
其實,靜電容鍵盤似乎被它的售價神化了,從本質上來看,它更像是一個採用了靜電容觸發原理和全鍵無衝的薄膜鍵盤。靜電容鍵盤的案例也告訴我們,一款產品只有準確地定位自己,才能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