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聯合國大會於2001年5月通過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增加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喚起全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為關愛生物多樣性貢獻一份力量。那麼究竟什麼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如今,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藥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節日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入侵則是指外地生物進入另一地區,因為在此地區沒有天敵,會較快繁殖而形成種群,打破本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生物入侵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如今,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藥的生物已超過3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但是,隨著環境的汙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採亂伐等,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而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35億年前,從地球上有生物出現時起,就不斷地有新的物種產生與滅絕,迄今為止,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約有300萬-1000萬種以上,有案可查的有150萬種,而人類研究和被利用的生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以高等植物為例,約有3萬種,美國與加拿大兩國之和約為1.8萬種,整個歐洲則有1.2萬種。
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利用,若干年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已受到嚴重威脅,許多物種正變成瀕危物種。美國國會技術監督局認為,如果人類消費方式和破壞作用得不到遏止的話,到公元2000年,地球上15-20%的物種將會消失,這種滅絕速度是自然狀態下的1000倍。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1992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六個國家之一,並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多樣生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
01
大面積森林採伐、火燒和農墾
02
草地過度放牧和墾殖
03
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
04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05
外來物種的大量引進或侵入
06
無控制的旅遊
07
汙染
08
全球變暖
09
各種幹擾的累加效應
保護方法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
01
建立自然保護區
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臥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2
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
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如今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
03
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
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如今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穀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烏審旗發布綜合整理
-第1184期-
欄目:微分享
編輯 照勞 主編 烏蘭 審核 陳小龍
新聞·生活·公告·文化·旅遊·文明·學習
烏審旗發布 烏審新媒體引領者
轉載需經得同意並註明出處
烏審旗融媒體中心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