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荷花的原創詩兩首

2020-12-06 駭氏傳奇

荷塘

亭亭玉立,靜靜綻放

清露含蓄

花間

不動聲色,佇足留戀

繁花綠葉

纏綿

默默地想,靜靜地觀

山水之外

紅顏

多情如水,香銷花殘

蘭舟神往

無緣

點點幻影,歲月留痕

左右視線

不變

羞澀如初,筆墨生香

夢裡錦箋

溫暖

碧水寧靜,清風呢喃

並蒂的蓮

依戀

蓮花

暖風吹出了溫柔的旋律

一襟的馨香在雲霧中飄蕩

螢火蟲照亮池中的蓮花

田田的荷葉上,露珠輕輕顫動

輕音清越,流入心房

織一池亭亭玉立的蓮花

種一片迴蕩紫陌的情殤

玉露凝香,冰肌清靈

靜靜地聆聽花開的聲響

靈魂上了雲端,進了天堂

音符在雲海中沁入心房

一闋詩意捲走了喧囂浮華

在水裡呼吸,欣賞山水的真意

墨寫的字跡,一場水清秀了蓮的模樣

一杯酒入愁腸,雲煙深處迷離目光

蓮花的心事,綿綿至純的畫卷

月光下,山不知道水知道

誰在風中化成了青蓮的香

鳥鳴山澗,溪水流淌

竹風飄散間,蓮,嫣然一笑

相關焦點

  • 8句關於夏天的美詞佳句,「荷花」「西湖」才是古人青睞的絕配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8句關於夏天的美詞佳句,「荷花」「西湖」才是古人最為青睞的絕色!炎炎夏日,酷熱難耐,略顯煩躁。偶爾綠茵下的小憩,看著滿眼的翠綠,小池塘鳥語花香,心情平復了不少,在品讀幾句夏日的詩句,沁人心脾。
  • 曲池荷詩意 曲池荷這首詩的意思
    關於荷花的古詩有很多,每位詩人對荷花的理解不一樣,喜愛程度也不同,但是卻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今天小編要說的是盧照鄰寫的《曲池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中的荷花是怎樣的吧。  譯文  曲折的堤岸瀰漫著荷花清幽的香氣,圓圓的荷葉重重疊疊的覆蓋在池塘上。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讓人來不及欣賞荷花就凋落了。
  • 原創表白字謎詩三首(含答案)第一期,有暗戀對象的可以拿用
    原創愛情表白字謎詩八首(1)作者:水雲川流愛情表白字謎詩,個人寫了521首,分批次通過百家號將自己所作及具體解釋發出來。這是第一期,每期發三首。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歡迎多提寶貴意見。原創愛情表白字謎詩第一首解析:第一句,方位法+堆積法成謎,按照左西右東原則,「樓」字之「西」面部分此處指「木」,「目」字明扣,二者堆積組成「相」字。
  • 關於荷花的詩句:小池
    《小池》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
  • 27首最美荷花詩詞,唯美你的整個夏天
    連日的暴雨,也不知東湖裡的荷花還好不?想念那一池碧水,滿院荷香,一襲碧綠羅裙隨風蕩漾的場景,若是再碰見一個身著白衣,手撐油紙傘的長髮姑娘,或款款走來,或對花一笑,那情景不知會在夢中迴蕩多少回!荷花,或稱菡萏,或言芙蓉,自《詩經》起,就有詩歌贊之。或造境,或喻人,或明理,讓人愛之、贊之!收集最喜愛的詩詞27首,和大家分享。
  • 關於「黃昏」最優美的兩首詩,一個輝煌燦爛,一個蕭瑟悲涼!
    今天我們聊聊黃昏時分最優美的兩首詩,不知網友們心中最優美的黃昏詩歌是哪一首?小編以為是下面兩首。我們先看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盡」是這首詩的時間背景,這是太陽快要落山的黃昏時候的景色。眺望西方,太陽快要落山了;眺望東方,奔流不息的黃河浩浩蕩蕩流入大海。前兩句的空間跨度很大,「尺幅千裡」的畫面感很強烈。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雪的詩句,每一句都是經典,一起來看一下吧。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麼短小的一首詩,卻能夠帶給我們這麼多,值得詠思。這首詩前兩句是側面寫雪,句句寫人,但是點出了雪。後兩句從聽覺寫出雪勢之大,凸顯雪夜的寂靜以及詩人的無眠。這首詩創作於白居易被貶時,所以孤寂之情非常濃厚。這首詩非常有氣勢,是李白當時剛到長安一年時寫下的。所以胸中的政治抱負非常強勁,在詩中也有體現。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雖然後世對於宋詩是多有爭議,認為宋詩失去了詩原有的特性,一味地去以說教為主,還融入進了思想,使得這些作品看似充滿了哲理,但很顯然沒有唐詩那種風韻。儘管宋詩無法與唐詩相媲美,但是很顯然這一時期的詩人,他們更多的時候還是以一種更為細膩的筆觸來描寫,為此也自然而然地會融入進思想,也就使得這些作品處處充滿了哲理。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劉明生:詩與詩人
    當詩被人讀懂,詩人很感動,終於引起了共鳴。當詩沒有被人讀懂,詩人很感恩,因為他知道了,讀者心裡有另外一首不同的詩,我應當去尋找。 【作者簡介】:劉明生,吉林省人。青年從軍,轉業後,曾從事新聞、文化工作。愛好文學,喜歡舊體詩詞和新詩的寫作,有一定數量作品公開發表。
  • 李商隱寫了兩首詩,卻讓一位佳人痴情難解
    李商隱的詩總是幽怨惆悵,讓人歡喜讓人愁,很容易令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特別是女性讀者,如果本來就是滿腹幽怨,再讀完他的愛情詩,就更加感慨萬端,情思鬱積。李商隱就曾經受人委託,寫過兩首贈別詩,自己並沒有覺得什麼,可是他的名氣太大,詩稿一脫手就被廣為流傳。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其中兩句是這樣寫的「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 李商隱描寫荷花最悲痛的一次,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愛情也是最為令人感動的一件事情,可是它又會令人無比的感傷,而李商隱筆下的愛情,顯然是要更加的悲痛,特別是他的這首《贈荷花》,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描寫的極為悽美,也無比的感傷,他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內心的那種感傷之懷,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的荷花像一幅畫,一首詩
    多美的荷花啊」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我看到了,在那一片高高挺立的荷葉下面,露出了幾朵美麗的荷花。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那白的荷花如小孩子白嫩的皮膚,又似無暇的白雪;粉的荷花不知她是被天邊的晚霞映紅了臉,還是怕羞,白裡透紅。說起來荷花,可真美呀!美麗的夏天一到,成千上萬的荷葉中,無數朵漂亮的荷花緩緩盛開,就像一幅畫,更像一首詩。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有關拜新月的兩首小詩,施肩吾與李端,誰的詩更出色呢?
    下邊我們來欣賞兩首拜月詩,一首是李端的《拜新月》,一首是施肩吾的《幼女詞》。拜新月【李端】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羅帶。好的詩歌總是給人以無窮的美好想像,李端的這首詩就是如此,清新秀美,極其含蓄。下邊我們再來欣賞另外一首含有拜月情節的小詩:幼女詞【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 電視劇《破曉》裡的兩首歌和一首詩!
    電視劇《破曉》裡有很多地方很感人,給人的畫面也很震撼,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不止這些,裡面有兩首歌和一首詩特別讓人記憶猶新。這首歌由孫楠演唱,真的是唱出了劇中人物的情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收官作用。在《破曉》的剛開始和臨近尾聲,這首詩被陳小春飾演的李炳君分別說了兩次,詩的內容是什麼呢?
  •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6首冷門荷花古詩詞,令人驚豔!
    描寫荷花的古詩詞太多了,從荷葉到荷花,幾乎荷花的各個階段都被讚頌過了。且不提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也不說唐代詩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們今天說6首非常冷門的荷花古詩詞,也許這些詩人的名字你都沒聽過,但他們寫的荷花詩卻非常美。
  • 荷花最高境界是什麼?出淤泥而不染?李商隱詮釋別樣境界-愛情!
    荷花有花中君子之稱。荷花綻放,荷葉伸張,相互映襯,天然無飾。文人墨客筆下的荷花,高潔脫俗,氣質優雅。不媚於世,卓爾不凡,清新淡雅,更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冷豔的品質!荷花,它並不想取悅人們,卻給人們帶來愉悅,享受。這就是蓮的默默奉獻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天生君子之德,高潔無瑕。古今之士,不乏清廉之人,以荷為志,激勵自己潔身自好,踏踏實實,坦坦蕩蕩的做人。關於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相信大家都所熟知,另外出自李商隱的一首詩卻詮釋了荷花另外一種別樣的境界-愛情!
  • 愛情、理想、山水、四季,5首唐詩裡的風景,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從拂曉時分就開始吹拂,吹開了荷花,凋落了薔薇。那青色的菜青蟲也學著夢蝶的莊周,變成了蝴蝶,飛舞在花園裡。《田園樂七首·其四》唐代:王維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這首詩大家都非常熟悉。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當中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首詩裡的是「唱歌聲」還是「踏歌聲」?因為李白的那首《贈汪倫》當中有一句「忽聞岸上踏歌聲」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