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失蹤反物質究竟去哪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新的線索

2021-01-08 科技領航人

這是物理學中最大的難題之一。構成我們周圍物質的所有粒子,如電子和質子,都有幾乎相同的反物質形式,且具有相反的電荷等鏡像性質。當一個反物質和一個物質粒子相遇時,它們會在一瞬間湮滅。

如果反物質和物質真的是完全相同的,但又是彼此的鏡像拷貝,那麼它們在大爆炸中應該是等量產生的,問題是這會使它全部消失。但是今天,宇宙中幾乎沒有反物質了——它只出現在一些放射性衰變和一小部分宇宙射線中。

那它怎麼了?利用歐洲核子研究所的LHCb實驗來研究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差異,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式來顯示這種差異。

1928年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描述電子運動的方程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起初,還不清楚這只是一個數學怪癖還是對真實粒子的描述。

但在1932年,卡爾·安德森在研究從太空降落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線時,發現了電子的反物質伴侶——正電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物理學家發現所有的物質粒子都有反物質的夥伴。

科學家認為,在大爆炸後不久的極熱稠密狀態下,一定存在著優先於物質而非反物質的過程。這就產生了一小部分剩餘的物質,隨著宇宙的冷卻,所有的反物質都被等量的物質湮滅,留下了一小部分剩餘的物質。

正是這種過剩構成了我們今天在宇宙中看到的一切。究竟是什麼過程導致了過剩還不清楚,物理學家們已經觀察了幾十年。

已知不對稱

夸克是物質和輕子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的行為可以揭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夸克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或「味道」,稱為向上、向下、魅力、奇怪、底部和頂部加上六個相應的反夸克。

上下夸克是構成普通物質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的物質,而其他夸克則可以通過高能過程產生——例如,在歐洲核子研究所(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這樣的加速器中,碰撞粒子。

由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粒子稱為介子,有四個中性介子(B0S、B0、D0和K0)表現出迷人的行為。它們可以自發地變成反粒子的伴侶,然後再變回來,這是1960年第一次觀察到的現象。

由於它們是不穩定的,它們會在振蕩過程中的某個時刻「衰變」成其他更穩定的粒子。與反介子相比,介子的這種衰變發生的方式稍有不同,這與振蕩相結合意味著衰變的速率隨時間而變化。

kawashi給出了kawashi振蕩機制的理論框架。它預測物質和反物質的行為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太小,無法產生早期宇宙中剩餘的物質,這就需要解釋我們今天看到的豐度。

這表明我們有一些不理解的東西,研究這個主題可能會挑戰我們物理學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論。

新物理學?

我們最近從LHCb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對中性B0S介子的研究,觀察它們衰變成成對的帶電K介子。B0S介子是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質子與其他質子碰撞產生的,在那裡它們以每秒3萬億次的速度振蕩成反介子並返回。這些碰撞還產生了以同樣方式振蕩的反B0S介子,給了我們介子和反介子的樣本,可以進行比較。

我們計算了兩個樣品的衰變次數,並比較了這兩個數字,以了解這種差異是如何隨著振蕩的進行而變化的。有一個細微的區別——更多的衰變發生在B0S介子之一。對於B0S介子,我們首次觀察到,衰變或不對稱性的差異,會隨著B0S介子和反介子之間的振蕩而變化。

除了成為研究物質-反物質差異的裡程碑之外,我們還能夠測量不對稱性的大小。這可以轉化為對基礎理論幾個參數的度量。

將結果與其他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可以進行一致性檢查,以確定當前被接受的理論是否是對自然的正確描述。由於我們在微觀尺度上觀察到的物質對反物質的偏好很小,無法解釋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大量物質,因此我們目前的理解很可能是一個更基本理論的近似值。

研究這個我們知道的可以產生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的機制,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它,可能會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哪裡。在最小的尺度上研究世界是我們理解我們在最大尺度上所看到的東西的最好機會秤。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重子反重子對稱實驗項目」(BASE)正在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以對反物質的特性進行更高精度的測量。:這是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物質減速器(AD)產生的反物質運送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另一個設施或其他地方,進行更高精度的反物質測量。
  • 如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意味著什麼呢?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標準模型的高潮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本世紀初,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了玻色子。但在那個時候,還有很多其他的謎團,這些謎團——就其本質而言——需要新粒子的存在來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它們包括:I.N.D.基金幫助馬拉威學生實現了暗物質的夢想,也幫助他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即宇宙質量中80-85% 的東西都無法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解釋。
  • 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發現上帝粒子後又一線索,反物質!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能探測到的粒子中,都有相應的反粒子,也就是具有相同性質、電荷相反的粒子。這兩種物質被科學家們分別稱為正物質和反物質。也認為正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時會發生「湮滅」,消失成為一種能量。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日內瓦2月19電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稱,首次成功對反氫原子能量結構中的某些量子效應展開測量,測量結果與「正常」氫效應的理論預測相符,為今後更精確地測量這類量子效應和其他基本量鋪平了道路。
  • 新的粒子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這意味著什麼?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也在進行最後的理論潤色。原子內部是亞原子,基本粒子包括電子,兩種類型的夸克和膠子。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其他粒子被發現。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使用反物質尋找暗物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迄今為止暗物質尚未被直接探測到,但科學家仍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尋找暗物質。現在,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進行重子反重對稱性實驗(BASE)的研究人員已經嘗試了一種使用另一種奇怪物質-反物質的新方法來尋找暗物質。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據稱,這是繼該小組去年成功長時間束縛反氫原子之後,在研究反物質原子道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據介紹,研究人員用精密的磁場「陷阱」捕獲反氫原子,然後用精確設定頻率的微波照射它們,使其磁力方向反轉,從而將反氫原子從「陷阱」中釋放出來。反氫原子和氫原子碰撞湮滅後,會在「陷阱」周圍的粒子探測器中留下特有印記。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發言人傑弗裡·杭斯特說:「我們證明了我們可以探測反氫原子的內部結構,這令人非常激動。現在看來通過設計實驗精確測量反氫原子是可能的。」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繼續搜尋「暗光子」 希望能發現暗物質的「蛛絲馬...
    據外媒報導,暗物質是一種似乎滲透到宇宙中的神秘物質,但由於它不經常與常規物質相互作用,因此檢測它是棘手的。科學家此前已經縮小暗物質粒子篩查範圍,將一些疑似暗物質粒子排除在外。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已經排除了某些類型的暗光子,使他們更接近尋找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當地時間10日9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左右正式啟動,將第一束質子束流注入對撞機。開啟物理學新黃金時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相關負責人9月8日對外宣布,當地時間10日上午9時30分,該中心正式啟動世界最大的強子對撞機,開始對注入的第一批質子進行加速測試。約一個月後,相對運動的質子束將進行碰撞。
  • 探訪「上帝粒子」發現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注入器 《參考消息》駐日內瓦記者 王昭 劉洋報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瑞士和法國兩國邊境,從日內瓦市中心駕車不過20分鐘車程。CERN不僅是著名情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謝爾頓」、「萊納德」
  • 反物質和物質的碰撞將解開「早期宇宙的秘密」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粒子物理學家們想要通過在一臺名為CLIC的機器內將含有物質和反物質的超帶電粒子碰撞在一起,來揭開早期宇宙的秘密。CLIC對撞機:擬議中的機器將把電子和正電子撞在一起。從本質上講,CLIC類似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舉世聞名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正在進行的開創性粒子物理學研究。但有一些關鍵的區別,這區別於它的LHC的前身。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和格拉斯哥大學的CLIC粒子物理學家艾丹·羅布森教授說,新的對撞機有望成為比大型強子對撞機更清潔、更高效的機器。
  • 如果大規模發現反物質,星際旅行將被實現
    如果能夠發現反物質,那麼這個理論意義重大。三.人類首次發現反物質1995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質——反氫原子。1996年,美國的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成功製造出7個反氫原子。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T2K研究人員在中微子中檢測到的振蕩比在反中微子中檢測到的更多,這表明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不僅僅是彼此的鏡像,事實上,它們的表現特徵有所不同。粒子與反物質粒子之間的這種差異被稱為CP破壞,這是探索宇宙誕生後物質的量如何超越反物質的有力線索。「我們還沒有稱這項研究為一個發現,」石溪大學的T2K小組成員Chang Kee Jung(張基榮)說。
  • 反物質的發現揭示了宇宙起源的線索
    來自中微子的新證據指向了關於為什麼宇宙是由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構成的幾種理論之一。一開始有物質和反物質,然後只有物質。這個問題是定義物理學的奧秘之一。上周,科學家們宣布了一項誘人的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而不僅僅是我們為什麼生活在一個物質的宇宙中——它可能會揭露宇宙最早時代的秘密,甚至會把我們所不知道的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近日,來自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阿爾法合作組(ALPHA collaboration)報導了氫原子的反物質對應物即反氫原子能級結構中的特定量子效應——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和蘭姆位移(Lamb shift)。這些量子效應存在於物質原子中,而尚未在反物質原子中發現。此類研究有助於揭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NA64實驗(圖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種未知粒子可能攜帶著第五種自然力的新證據,這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4合作項目提供了繼續進行研究的新動力。2015年,一組科學家在核躍遷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故障,或者說「異常」,這個「異常」可以解釋為產生了一個未知的粒子。大約在一年之後,理論家們認為這種新粒子可能是一種新基本自然力的證據。這些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吸引了許多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研究,並促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NA64合作機構對該粒子進行了直接研究。
  • 物質和反物質的區別:反物質具有相反電荷
    物理學家在研究反物質版本的氫(被稱為反氫)時並未發現特殊差異,但是他們已經證實比之前更好研究反物質的一種方法。   物理學家將宇宙中的物質以幾種方式進行分類區別,其中最令非物理學家感興趣的是正常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對比。每個粒子都有一個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的反粒子,就像它們的鏡像一樣。
  • 人類如何製造出反物質?
    目前的挑戰是讓正電子和反質子足夠靠近,使它們的電吸引力有機會捕獲它們,在它們被普通物質湮滅之前形成一個反氫原子。這已經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完成了,通過在一臺名為AD(反質子減速器)的機器中減慢反質子的速度。然後電磁力和正電子把它們聚集在一起。自2009年以來,阿爾法已經有幾百次將原子捕獲在磁瓶中。
  • 新的CERN研究揭示了物質反物質之謎
    要理解為什麼,讓我們回到大爆炸大約138億年。這個事件產生了相同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據信,每個粒子都有一個與其自身幾乎完全相同但具有相反電荷的反物質伴星。當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時,它們會相互湮滅 - 在一陣光線中消失。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完全是由物質構成的,這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奧秘之一。如果有相同數量的反物質,宇宙中的一切都將被消滅。我們的研究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之間這種不對稱的新來源。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未來圓形對撞機」
    雖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每秒能產生10億次的質子-質子碰撞,但科學家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大的加速器,把物理學家稱為「光度」的數字提高5到7倍,從而使2026年至2036年間粒子對撞積累的數據增加約10倍。這意味著物理學家將能夠研究更加罕見的現象,在未來幾十年解開更多物質和宇宙的秘密,並做出更準確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