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到90分的同學,一定要認真看完這篇文章

2020-12-05 學習小白在線分享

在一張高考數學試卷中,80%的是基礎題目比如選擇題的前八道

填空題的前3道

解答題前三道

如果你掌握了"三角函數","圓錐曲線","統計概率"等公式,並且能夠合理的套用這些公式,那麼你就能快速得出答案,輕鬆拿滿分。

每年考試內容萬變不離其宗,所以我們只要掌握這些常考的公式,就能拿到120分的基礎分數。

那麼下面就是小白為大家收集到的高考數學最常考的公式,公式都來自於大家的教材或者百度文庫,大家一定要收藏好哦

三角函數

誘導公式

★誘導公式★

常用的誘導公式有以下幾組:

公式一:

設α為任意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數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設α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數值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與α的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以上k∈Z)

注意:在做題時,將a看成銳角來做會比較好做。

誘導公式記憶口訣

【規律總結】

上面這些誘導公式可以概括為:

對於π/2*k±α(k∈Z)的三角函數值,

當k是偶數時,得到α的同名函數值,即函數名不改變;當k是奇數時,得到α相應的餘函數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變偶不變)

然後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銳角時原函數值的符號。(符號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為偶數,所以取sinα。

當α是銳角時,2π-α∈(270°,360°),sin(2π-α)<0,符號為「-」。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記憶口訣是: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公式右邊的符號為把α視為銳角時,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可記憶

水平誘導名不變;符號看象限。

各種三角函數在四個象限的符號如何判斷,也可以記住口訣

「一全正;二正弦(餘割);三兩切;四餘弦(正割)」.這十二字口訣的意思就是說:

第一象限內任何一個角的四種三角函數值都是「+」;

第二象限內只有正弦是「+」,其餘全部是「-」;

第三象限內切函數是「+」,弦函數是「-」;

第四象限內只有餘弦是「+」,其餘全部是「-」.

上述記憶口訣,一全正,二正弦,三內切,四餘弦

還有一種按照函數類型分象限定正負:

函數類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正弦...........+............+............—............—........

餘弦...........+............—............—............+........

正切...........+............—............+............—........

餘切...........+............—............+............—........

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係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

倒數關係: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關係:

sinα/ cosα= tanα= secα/ 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關係: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兩角和差公式

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升冪縮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降冪擴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 cosα)

萬能公式

sinα=2 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萬能公式推導

附推導: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 sin^2(α))......*,

(因為cos^2(α) 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2tanα/(1+tan^2(α))

然後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導餘弦的萬能公式。正切的萬能公式可通過正弦比餘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導

附推導: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

三倍角公式聯想記憶

★記憶方法:諧音、聯想

正弦三倍角:3元減4元3角(欠債了(被減成負數),所以要「掙錢」(音似「正弦」))

餘弦三倍角:4元3角減3元(減完之後還有「餘」)

☆☆注意函數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餘弦的三倍角都用餘弦表示。

★另外的記憶方法:

正弦三倍角:山無司令(諧音為三無四立)三指的是"3倍"sinα,無指的是減號,四指的是"4倍",立指的是sinα立方

餘弦三倍角:司令無山與上同理

和差化積公式

三角函數的 和差化積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積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0.5[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積公式推導

首先,我們知道sin(a b)=sina*cosb 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們把兩式相加就得到sin(a b) 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 b) sin(a-b))/2

同理,若把兩式相減,就得到cosa*sinb=(sin(a b)-sin(a-b))/2

同樣的,我們還知道cos(a 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 sina*sinb

所以,把兩式相加,我們就可以得到cos(a b) cos(a-b)=2cosa*cosb

所以我們就得到,cosa*cosb=(cos(a b) cos(a-b))/2

同理,兩式相減我們就得到sina*sinb=-(cos(a b)-cos(a-b))/2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積化和差的四個公式:

sina*cosb=(sin(a b) sin(a-b))/2

cosa*sinb=(sin(a b)-sin(a-b))/2

cosa*cosb=(cos(a b) cos(a-b))/2

sina*sinb=-(cos(a b)-cos(a-b))/2

好,有了積化和差的四個公式以後,我們只需一個變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積的四個公式.

我們把上述四個公式中的a b設為x,a-b設為y,那麼a=(x y)/2,b=(x-y)/2

把a,b分別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積的四個公式:

sinx siny=2sin((x y)/2)*cos((x-y)/2)

sinx-siny=2cos((x y)/2)*sin((x-y)/2)

cosx cosy=2cos((x y)/2)*cos((x-y)/2)

cosx-cosy=-2sin((x y)/2)*sin((x-y)/2)

最後小白還是那句話,要想考出理想成績,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為之付出努力的持之以恆的決心和行動,所以收藏了之後不要忘記了每天都看看,且拿高考真題來訓練訓練哦。

相關焦點

  •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測試,老師:檢驗學習情況,90分以上合格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測試,老師:檢驗學習情況,90分以上合格很多孩子對數學這門學科比較頭疼,因為它不僅需要孩子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孩子們有靈敏的思維能力,所以家長就應該從小注重孩子數學的學習,接下來老師來分享一套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測試
  • 四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考試卷,題量適中,難度不大,你能考90分嗎?
    四年級數學上冊,這次期末考試,看卷子難度不大,如果在校學習比較認真,那麼大多數同學都能考90分以上。如果這段時間在校,敷衍了事,不好好寫作業,那麼很可能上不了90分了。下面,就以這次考試的試題為例,來看看本學期的數學學習重點吧!第一大題10小題,包含了不少知識點。
  • 數學從小升初的90多分,初一下滑到及格邊緣,大多和這個原因有關
    初一下學期開始,有些同學的數學成績可能從小升初的90分左右滑落到70分左右(滿分120)。這樣的情況還真不是個例。每個人的原因或許不止一個,但有一種情況佔了很大比例。學習態度出了問題,初中還停留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態度與方法。這種情況不改變,接下來是比較危險,到初二數學不及格是大概率事件。還有一部分是小數學沒學紮實。
  • 高中數學圓錐曲線200條結論,吃透考試數學穩步+
    收藏這篇文章,一模考前再拿出來看一看,高考數學分數一定不低!圓錐曲線是高中數學一個中等偏難的知識點,成績中等偏上的同學一般都能做對三分之二,但是剩餘的三分之一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的,今天我對這個知識點做了個歸納,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其實按部就班的做,是可以拿到滿分的,真沒有那麼難。
  • ACT高分備考,只看這篇文章就足夠了!
    對於剛接觸ACT語法的同學來說,一開始能不能做完其實不重要,而是一定要培養語法部分正確的做題意識和做題步驟。  你要改變的做題習慣包括:  1. 剛開始不要限時,做題節奏要穩,細緻和專注力都很重要,每道題目都要清楚考點。
  • 這篇123頁的文章,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不到10人」
    學術界有人說,這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計「不到10人」。「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提出於20世紀90年代,屬於數學界的核心猜想。「鵝卵石會越變越完美,幾何結構會變成一個期待的形狀。我們把自然現象用數學工具做了證明。」陳秀雄說。
  • 高中數學如何突破130分?北大學長經驗分享,這些方法我要告訴你
    我是985畢業生,高考數學144分,我來說一下數學的方法,希望能幫到高中學弟、學妹們!我們知道數學的學習是分版塊的,高考出題也就是那幾大版塊。包括函數、數列、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不等式、幾何、概率等。我不想說讓你好好聽課、認真記筆記的話。因為歷來所有經驗分享的文章都是這麼告訴你的,我高中時也經常聽老師這麼說。但是我想說這只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步驟,是一個學生必須有的行為準則。但只靠這樣做,是拿不到高分的。我經常看到有些同學把筆記記得那叫一個好,但真正在考試中,別說拿高分,有時候甚至都不及格。
  • 如果看了這篇文章你還不懂傅立葉變換,那就過來掐死我吧(下)
    上一篇文章發出來之後,為了掐死我,大家真是很下工夫啊,有拿給姐姐看的,有拿給妹妹看的,還有拿給女朋友看的,就是為了聽到一句「完全看不懂啊」。幸虧我留了個心眼,不然就真的像標題配圖那樣了。我的文章題目是,如果看了這篇文章你「還」不懂就過來掐死我,潛臺詞就是在你學了,但是沒學明白的情況下看了還是不懂,才過來掐死我。
  • 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
    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這句話像火花一樣,閃耀在我心間。的確,成功是每一個人都嚮往的,那麼,要怎樣做才能夠獲得成功呢?愛因斯坦總結了一個公式:成功=X+Y+Z。並且明確指出:X代表勤奮,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他把勤奮放在第一位,足以說明它對於成功的重要性。事實正是如此。
  • 這篇123頁的文章,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不到10人」
    &nbsp&nbsp&nbsp&nbsp學術界有人說,這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全世界能完全看懂的估計「不到10人」。「確認過眼神,我是看不懂的人。」網友的態度真實而可愛。有科普作家說,「這是最難進行的一次科普。」
  • 養一輛奧迪Q2L一年要花多少花費?這篇文章為你認真分析!
    大家好,本文將和大家分享《養一輛奧迪Q2L一年要花多少花費?這篇文章為你認真分析》。當下車界市場血海廝殺,在琳琅滿目且花樣繁多的汽車世界,消費者的購車需求肯定不斷提高。「性價比之王」日產逍客,深深討得年輕人群歡心。
  • 滬90後班主任實力詮釋「體育老師教數學」,有人提高30分
    上海師範大學第三附屬實驗學校90後體育老師聞曉峰開講「430數學公益課堂」。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供圖「沒錯,我的數學真的是體育老師教的!提升效果還很明顯。」上海師範大學第三附屬實驗學校七(4)班女生吳祺亮說。「你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 高中數學三大提分經驗分享——從72分到142分的數學黑馬
    在高考的所有科目中,數學一直是考生覺得拉分的科目,其實,只要有一套合理的學習方法,數學成績的提高就不是那麼難了。莘博文化藝術學校(簡稱莘博教育)高考名師團隊認為: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不可能,莘博文化藝術學校2018年曾經有位藝黑馬從高三開始發奮,從72分成績直線上升至142分!
  • 學霸偏科太嚴重,其他5科531分,數學僅37分,網友:本來是北大的
    如果不算數學的分數,他其他五科的總分加起來已經達到了531分。這個分數哪怕是在競爭力極強的山東省,也是可以穩上一本線的。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數學的短板讓他錯失良機。他的數學僅僅考了37分,可以說偏科十分嚴重了。高考是一場全方面的考試。數學這一科不行,其他的科目再厲害也是徒勞無功。其實我覺得這位同學可以選擇復讀一年去攻克數學難關。有志者,事竟成。
  • 高中物理如何避免不丟分,少丟分?這篇文章高考生要及時閱讀
    有許多同學在考試過程中,容易馬虎,每次都丟了很多不該丟的分。 一、關於過失性失分:習慣於依賴知識點,看到題馬上就用知識點去寫,忽略了問題問什麼,題目條件是什麼。
  • 三年級數學第3單元測試題分享,很多同學單位換算學的不是特別好
    三年級數學第3單元測試題分享,很多同學單位換算學的不是特別好三年級數學第3單元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重量單位的認識和換算,當然也包括相應的計算。對於長度單位來說,很多同學學完的還是比較不錯的,可是對於重量單位的認識,很多同學並不是特別的好。
  • 數學和物理總是提不高?做好這幾點,會更容易考高分
    如果要問高中最難的是什麼學科,想必同學們的回答都是:數學和物理。是的,數學和物理這兩個學科完全屬於理科,依靠記憶是做不了的,需要一定的學習思維。那麼數學和物理真的那麼難嗎?當然不是,有一定的方法可言。對於數學:首先,數學肯定是離不開計算的,所以說,要想學好數學,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做題。但是這裡所謂的做題並不是說隨隨便便拿出一個題目就開始做,不管是在做題之前還是做題之後,都有一定的技巧。對於成績一般的同學,大家要做的不是挑戰高難度的題,我們應該從基礎題開始做,基礎不紮實,直接做高難度的題是不怎麼科學的。
  • 三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5道難題,你能考90分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學習,再剩下一個單元就結束了。 回顧整個學期,三年級小同學學習了許多數學知識,從最難的分數,到長度質量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多位數乘法……這些新知識,都有一定難度。
  • 高考數學分數130的同學,怎麼學習數學的?
    我發現了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很多高中的小同學隻言片語之中都很怕數學,覺得高分不屬於自己。 還有一些成績稍微差一點同學就更直接了:怎麼學數學,題太難了,又不會,想努力,沒方向!很多同學都知道,老唐的學生中學霸不少,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的網班學生裡面140分以上的都有十幾個,包括老唐自己也勉勉強強算個學霸,08年高考數學146分。
  • 22考研黨寒假要怎麼複習?這份備考規劃請查收
    等詞彙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要逼迫自己學習篇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把握文章主線的能力。這樣即使做閱讀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也能夠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看懂了文章還做錯題」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這一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夠透徹,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不夠,所以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精讀」能力,對待文章、題目和選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