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貴重是國家名片 歷史劫難成民族象徵
在安哥拉大街小巷的牆上、旅遊紀念品中,經常能看到羚羊的各種形象,這種大黑羚羊是安哥拉特有的一種羚羊,也叫安哥拉羚羊,是安哥拉的國寶,還被當作該國的民族象徵。
內戰期間險遭「滅頂」
大黑羚羊最早於1909年在安哥拉境內發現。這種動物體格高大健壯、四肢勻稱,下顎呈白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獨一無二的羊角。大黑羚羊的角堅硬、修長,最長可達1.6米,呈一條完美的半圓形弧線。作為草食性動物的大黑羚羊卻也有強健好鬥的一面。成年的大黑羚羊不懼怕豹子的攻擊,只有獅子才能威脅到它們。優雅的大角和健美的身軀給大黑羚羊帶來了美譽,它被贊為世上最美的羚羊。
然而,這些特點也給它招來了殺身之禍。從被發現的那一天起,大黑羚羊就成為狩獵者緊盯的目標。貪婪的人類不僅將手伸向了那對價值不菲的羚羊角,還殘忍地將其捕殺食用。據說,葡萄牙殖民時期的當地政府每周至少宰殺200頭大黑羚羊。有資料顯示,到1975年,安哥拉境內僅存不到2500頭大黑羚羊。1975年安哥拉宣布獨立,並在隨後近30年裡爆發了多次內戰,直至2002年戰爭才完全結束。戰火蔓延到了幾乎整個安哥拉國土,人民流離失所,大黑羚羊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甚至一度被認為絕跡。內戰結束後兩年,科學家們才又發現了它們的蹤跡,並將其列為極瀕危物種。
伴隨和平「重現」人間
在如今的安哥拉,大黑羚羊是一種崇高而神聖的動物。一方面,大黑羚羊因數量稀少、體態優美而招人喜愛;另一方面,大黑羚羊的生存能力很強,它在非洲人心目中代表著活力、敏捷和優美,自然得到非洲人的崇敬。此外,大黑羚羊歷經殖民時期的屠戮、內戰戰火的洗禮,最終又伴隨著安哥拉的和平與恢復「重現」人間,它的生存與安哥拉人曲折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因此大黑羚羊被當成安哥拉的民族象徵。
安哥拉政府對於大黑羚羊的生存狀況非常重視,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馬蘭熱省設立了羅安多保護區和坎甘達拉國家公園,並組織專家進行研究、繁育,還頒布了嚴厲的禁獵法令。即使如此,現存的大黑羚羊也僅有400頭左右。
大黑羚羊成為足球隊別稱
由於數量稀少又很懼怕人類,活的大黑羚羊很難被尋常人見到,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安哥拉,大黑羚羊就是國家男子足球隊的代名詞,熱愛體育運動的安哥拉人親切地將男足隊員們稱為「大黑羚羊」。每逢國際賽事,「大黑羚羊們」就隨著男足隊員的名字一起,被各大媒體爭相引用。
2010年年初,安哥拉承辦了第27屆非洲杯,當地政府希望藉此機會展現安哥拉的經濟發展成就和民族形象,大黑羚羊作為安哥拉的一張名片與球員一起登上了國際舞臺。賽場上,印在國家隊球衣上的大黑羚羊陪伴著球員們一起奔跑、拼搏;賽場外,憨態可掬的吉祥物小黑羚羊走向大街小巷,用它淳樸而自信的笑容向往來於此地的每一個人致以誠摯的問候。更有安哥拉人出於對足球和大黑羚羊的熱愛,用粗糙的筆法將小黑羚羊畫在了自家的牆上。如今,小黑羚羊的形象還常在街頭巷尾見到。
大黑羚羊矯健的身姿不僅限於足球領域。安哥拉踢拳協會也將大黑羚羊設計到了會徽裡。在安哥拉的藝術品市場,大黑羚羊也是木雕、油畫作品的常見主題。而在安哥拉最知名的大黑羚羊形象,要算得上安哥拉國家航空公司的標誌了。在2010年世博會上,安哥拉館還為大黑羚羊製作了紀錄片,向世人介紹了這一民族驕傲。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