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烈火英雄》的上映,再一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消防員」的身上,當危難時刻降臨時,他們不懼危險,勇闖火海,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當然了,當火災來臨時,光有消防員是不夠的,還要有最堅實的「戰友」與他們並肩前行,而這些戰友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消防車。今天我們就深入消防隊,來看一看消防員是如何與他們的「戰友」並肩作戰的。
一.消防車的歷史
「消防」一詞最初來自江戶時代的日本語,最早見於亨保九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倉郡的《王人帳前書》,有「發生火災時,村中的『消防』就趕到」的記載,到明治初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消防」一詞開始普及。而最早的火災記錄是出現在公元前1339——1281年商代武丁時期,據《甲骨文合集》刊載的第583版,第584版兩條塗朱的甲骨卜辭,記錄了奴隸夜間放火焚燒奴隸主的三座糧食倉庫。而在那個消防沒有普及的年代,我們的祖先則使用膠結材料塗抹於木柱上,並在柱子四周用泥土築起防火牆,從而有效的預防火災的發生。
雖然我國古代人對防範和處理火災十分看重,但一直都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火災處理體系,直到北宋開封年間,我國首支城市消防隊建立,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由國家建立的消防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督促居民按時關燈,注意消防隱患。而到了南宋,消防隊已初具規模,臨安地區擁有消防隊20隅,7支隊伍,總計5100人,並有望火樓10座,配有「水袋、水囊、麻搭」等消防設備。到了清代,城市消防系統不再叫消防隊,而是改名為「水龍局」,其主要的救火工具為「水龍」,它由一個橢圓形大木桶、兩個紫銅活塞缸以及一根橫木桿組成,使用時啟動橫木帶動活塞,用壓力將水從輸水帶中噴出,這與現代的滅火器原理已十分接近。而到了清朝晚期,水龍消防車(學名叫人力唧筒)被製造出來,當火災發生時,需要兩個人在車的兩側不停按壓,通過泵浦原理,將水從水龍噴嘴中噴出,其射程可達到20-30米,而它也成為了現代消防車的一個雛形。
到了民國時期,城市供水網、馬達泵浦消防車和電話通訊等相繼在國內推廣使用,1932年,上海震旦機械鐵工廠利用國外汽車底盤進行改造,最終製造出了我國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泵浦的消防車。
到了上世紀50年代,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消防車大都還是從國外進口,每輛車上配有一臺機動泵浦,當消防員到達現場後,需將它抬下使用。而到了1956年,中國第一汽車廠正式投產,標誌著我國結束了不能自主製造汽車的歷史。在第一汽車廠投產的第二年,震旦消防機械廠就首次釆用解放汽車底盤改裝出泵浦消防車,中國國產的第一輛消防車也就此誕生。
二.中隊裡的消防車
本次我們看到的是售價高達1500萬的「戰車」!為什麼消防車造價如此之貴?就從中隊的這輛P310城市主戰消防車開始說起吧,其搭載SCANIA DC09直列5缸電控直噴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排量9.29L,外加200L油箱+50L尿素罐,歐Ⅳ,最大輸出功率310Ps(1900r/min)和SCANIA GA765 (Allison美國艾裡遜)6擋全自動變速器,前後橋變截面板簧懸架,最大允許總質量18.6t,最小離地間隙263mm,滿載時爬坡能力45%,涉水深度0.5m。
該型車滅火介質容量可達4000升,含載水3000升、載泡沫1000升。配置美國HALE公司消防泵,和美國埃爾克遙控消防炮,滅火介質中水射程達70米以上、泡沫射程達60米以上。操作方便儀表顯示齊全才是它最大的亮點,可直接從車後實現發動機增減速,附件、工具配備齊全,並採用旋轉、抽拉等結構,布置緊湊,取用方便,越是簡單越是貼近消防實戰需要,操作繁複才是險情的最大障礙。因此,該車是公安消防部隊城市快速反應作戰和石油化工、輸油碼頭、機場等各類專職消防隊必備的理想主戰消防車輛。
所以相比於普通民用卡車,消防車的技術含量肯定要高出許多,再加上市場小,產量少,研發成本難以均攤,價格自然也就是普通卡車的好幾倍了。但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剛需,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真的發生意外,消防車的使命肯定是刻不容緩的衝在最前線,可靠性和耐用性自然是它必要的能力,這樣能為及時制止險情提供趁手的工具,其實消防車說白了就是真金白銀堆砌的大工具箱,這也是它工藝獨特與價格高昂的原因所在。
還有一款國內常見的消防車是五十鈴FTR水罐消防車,它們長這樣,是不是很親切很熟悉。該型號消防車在五十鈴原裝二類底盤基礎上改造而來,其中12噸水罐版本載液量為9000kg;罐體容積:9.0立方米,罐體尺寸(長×寬×高):3010×2300×1300(毫米),B類泡沫罐載液量為2050kg,罐體容積:1.814立方米,罐體尺寸(長×寬×高):610×2300×1300(毫米)。
消防車噴射滅火介質的高度是有限的,而且救人與滅火必須同時進行,以防火勢進一步擴大。那麼問題來了,高層的住戶怎麼辦?他們如何逃生?這就不得不提到一種特殊的消防裝備--消防雲梯車,雲梯車上裝配伸縮式雲梯,帶有液壓升高平臺及滅火裝置,供消防人員進行登高撲救高層建築、高大設施、儲油罐等普通消防車難以觸及或是難以精準抑制火情的建築火災,以及人員方面的營救、貴重物資搶救等特殊營救。
也就是說消防雲梯即適用於救火,又適用於救人。升降操作由電腦系統控制操作,可以防止人為過失,保障運作安全。雲梯車的主要高度有28米,29米,33米,37米,44米,55米,60米和72米,甚至112米都可以選擇。當然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訂做。雲梯車的難點在哪兒?自然是高度和結構,在市內穿行,各種高架、涵洞、門洞都是阻礙搶險的障礙,既然無法改變建築的結構,那就只能從消防設備上著手改造,在有限的空間下還要保障設備的功能正常。也就是不但自身結構穩定,還要能承受高空施救時水路施加的力和營救人員、被營救人員的重量,最後車身的高度還不能過高,確實挺難的吧,要你千萬也是應該的吧!換一個方向考量,這種剛需的產品沒有過硬的技術,咱們也只能任人宰割,就像航發、特種鋼這樣的高精尖技術一樣。
三.咱身邊的英雄們!
說完了車,這回小編也採訪了一位負責駕駛消防車輛的消防戰士。就像朋友聊天一樣,聊聊生活,聊聊工作,聽聽他們的心聲,從多角度了解一下保衛咱們生命安全的「烈火英雄」背後的故事。
因為涉及到個人隱私,以及工作需要,本次的文章中不能讓他們「出鏡」,也不能透露他們的姓名身份,而且有許多內容涉及到保密條例而不便告知於我。所以咱們就當拉拉家常,聊聊能聊的,就當和英雄交個朋友~咱們暫且叫這位戰士「小方」吧!
在聊天的時候,一提起這輛斯堪尼亞消防車,小方對其絕對是讚不絕口,「好開,真好開」。因為這輛車是自動擋的,非常好上手,有A本就能開。車沒有虧油的時候,戰備狀態不能低於80%,每個月月底會固定去加油。在日常駕駛途中也並沒有遇到過成心不讓通過的私家車,整體素質很高。
在和小方的聊天中,小編了解到,基層消防官兵們的年齡組成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最大的三十五歲左右,在消防隊工作了十六年!而最小的竟然是一位零零後!滿打滿算也就是19歲的年紀!本應當是放浪不羈的美好青春年華,他卻毅然將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責任扛於肩上,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小方說來到這的都是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夥伴,大家擁有非常深厚的戰友情。小編也確實見到了幾位老兵在和一位新兵逗悶子,一個老梗的笑話就逗得大家前仰後合,那種發自肺腑的快樂真的會讓人回憶起曾經的青春歲月。
消防官兵的生活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因為最近幾年消防安全宣傳特別到位,在所管轄的區域裡的人民群眾消防意識都高,消防設備也很齊全,基本上沒出現過什麼大的險情。所以他們並沒有每天掙扎於生死線之中,反而比較「清閒」。每天的訓練、出警、拉練等充實著每個人的生活,讓自己一直保持在24小時待命的狀態,一有險情,雷霆出擊!
提起最近遇到比較驚險的警情,就是前兩天的一次居民樓臥室著火,八層,群租房,應該是電路問題引起的火災,幾位消防戰士跑上去用消火栓救火,火勢不小,但所幸沒有人員傷亡。還有一個跳樓自殺的救援行動,可惜的是自殺的人在消防員到來之前就跳了下去,消防員抵達現場以後,也只能協助當地民警做一些警戒工作。一說到這件事兒,小方當時臉色就非常失落,想救的人不讓你救,這種無力感真的難以言明。除此之外,在這附近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大的險情。
消防員的工作很複雜,每天都要應對各種稀奇古怪的「警情」,比如兩口子吵架,去幫忙開個門,到那了人家又不讓開了;小動物被困住了,解救小動物;這些都是最常見的小警情。但是最讓他們傷心的就是報假警了。不僅耽誤時間,而且非常浪費社會公共資源,許多報假警的最後也是不了了之。值得慶幸的是,基本上很少很少出現報假警的情況。小編在此也呼籲大家,千萬不要報假警,請給戰士們一些尊重,也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保留救命的資源。
消防車並不是「罐子+水槍」,消防車裡所裝載的不僅僅是水,也不僅僅只有澆水的消防車,還有泡沫、乾粉消防車。一般小火災,比如垃圾桶冒煙、下雨天電線打火等狀態,一輛車就行,但是一般都是三輛同時趕往現場,具體出動幾輛要聽總隊的調動。所以說消防員一直都是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對待任何一次險情。幾個中隊互相增員,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人手不夠的情況。
最後,消防官兵告訴小編,一定要傳播消防安全知識,尤其是在當下的高溫天氣,行駛時注意自己的水溫,注意發動機的狀態,如果冒煙了,那儘快靠邊停下,取出滅火器滅火,並及時撥打119報火警。
感謝我們身邊這些默默付出的「烈火英雄」,是你們的無私奉獻,讓我們擁有了安心的生活。祝所有消防官兵們身體健康!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