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文圖 記者 葛蘭) 8月1日,一部真實反映消防員故事的電影《烈火英雄》,在全國上映後,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喚起了人們對這一群體的關注與崇敬。
其實,「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軀,他們也有家人、有夢想、有追求。然而在奔赴火場的那一刻,這些都被他們拋諸腦後。他們肩上扛起的,只有責任和使命。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消防員,他們的工作、生活到底什麼樣?近日,三秦都市報記者就走進西安市消防支隊滻灞中隊,為你講述現實版的「烈火英雄」,看看他們在「十二時辰」裡,都經歷了些什麼。
卯時:5點~7點
6點20分,起床。
沒有例外,每天的「起床哨」都會在此時如約而至。有力而短促的哨音,劃破了消防員甜美的夢鄉。當一縷斜陽從消防隊東側的玻璃窗投進走廊的時候,大家開始迅速整理自己的「豆腐塊」。
來不及忙其他的事,更沒有時間互道早安,穿好鞋子就往樓下衝。「集合!」10分鐘後,全體指戰員迅速下樓整隊集合,做出操準備。兩列隊伍整齊劃一,營區的早晨布滿朝霞,伴著嘹亮的口號聲,開啟了這一天的新篇章。
20歲上下的年紀,掛在嘴上的永遠是笑容。面對鏡頭,今年23歲、剛從武警學院核生化消防專業畢業的任治華說,他的父親就是消防員,一位英雄。從小他就是父親的「跟屁蟲」,是在營區裡長大的孩子,打小就有一個當消防員的夢。
畢業後,任治華如願穿上了消防作戰服,圓了自己兒時的夢。他說,第一天上崗的時候,從鏡子裡他好像看到了當年父親的樣子。他覺得,幹消防是最有意義的工作,心裡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這個職業。清晨的跑步、放鬆,以及單雙槓等訓練,對於6月份才成為消防員的任治華來說,一點不比「老消防員」差。
辰時:7點~9點
「一、二、三、四!」一整套訓練完成,大家已滿身是汗。簡單洗漱後,隊員們按各自分工完成衛生區域的清掃,經值班班長逐一檢查合格後,便能愉悅地開啟「早餐模式」。
隊裡的指戰員來自全國各地,為了儘量滿足大家的需求,早餐除了每日必備的麵條、雞蛋和牛奶以外,還會變著花樣地準備包子、雜糧、胡辣湯和西安特色小吃等,讓大家保證體力迎接隨時可能出現的挑戰。
8點,全體指戰員正式投入一天的工作。
消防器材裝備和消防車輛每天都要例行檢查,這項工作尤為重要。剛剛打開消防車門,警鈴突然響起,全體人員顧不上手中正忙的工作,轉身拿起掛在旁邊的戰鬥服,立即跳上消防車開始行動。
24歲的電話員李鵬程,老家在湖南,來西安已經6年了,如今他不僅能聽懂陝西話,還能流利地用「醋熘」陝西話對話。他一邊用手機與報警人聯繫,確定地理位置,一邊確認起火區域的燃燒物是什麼,想在趕到現場前就確定滅火時該使用什麼裝備。
一輛消防車裡有5名消防員,除一名負責駕駛外,其他4人均有各自的分工。記者看到,前往滅火現場途中,消防員們都表情凝重,彼此保持沉默。
從接警到火場,過了一座橋,拐過幾個彎,闖了兩個紅燈,僅用時8分鐘。疾馳的消防車上,能聽到電話員清晰的聲音,再次核實起火方位。
巳時:9點~11點
起火的是灞橋讀書村一村民家,因為在村道的深處,一輛轎車都難以通過,更何況消防車。消防員看到無法靠近火場,不得不下車鋪設水帶滅火。同時讓離此最近的消防微型站的小型車輛駛入,同時滅火。
站在起火的村道內,不少村民喊著,「這麼熱的天,消防員太辛苦了,來誰家有水,給他們拿出來些」。只顧著滅火的消防員,對村民遞上來的水,連忙揮手:「謝謝,等火滅了吧,現在還顧不上喝。」
今年24歲的張攀是寶雞人,進入消防隊伍,他說是真的喜歡這個職業。「記得第一次,我穿著戰鬥服趕到火場,就從周圍市民投來的目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說,因為自己學習成績不突出,家人想讓他吃苦鍛鍊。沒想到一來消防隊,就愛上了這一工作。
滅火工作結束,出發時隊員們乾淨整潔的臉龐,此時已被燻成黑灰色。再次回到消防車上,準備返回時,張攀顧不上擦頭上的汗水,趕緊將戰鬥服的拉鏈打開稱:「聽說今天最高溫度40度,來喝點水吧。」他順手從消防車一側的座位下掏出幾瓶礦泉水分給大家,自己則拿起一瓶一飲而下。
返回途中,大家歡聲笑語,彼此開著對方的玩笑喊著對方的外號,顯得格外輕鬆。
午時:11點~13點
消防車剛加完水駛入中隊,出警返回的消防指戰員們顧不上洗澡擦臉,就衝進廚房。可能是因為早上出警消耗較大,大家吃飯時狼吞虎咽。才幾分鐘,食堂裡就剩下幾名清理桌面衛生的隊員。
這時,警鈴再次響起,原本準備午休的消防員,又一次踏上徵程。這次是位於灞橋下橋梓口村一位村民自己搭建的活動板房起火了。由於起火位置又處於村道深處,村道兩側有不少擺攤賣水果蔬菜的車輛,以及零散懸掛在空中的電線,擋住了消防車駛入。
為疏通道路,張攀跳下車,一邊勸說佔道人員離開,一邊指揮消防車向起火點靠近。坐在消防車後排,記者也為司機從這樣的道路通過捏把汗。
後來才知道,這名駕駛消防車的小夥名叫劉潔,今年29歲,渭南澄城縣人,2008年進入消防隊,至今已經10餘年了。2011年他就拿到了A2駕照,是名「老司機」,開消防車走街串巷難不倒他。
「10年了,什麼時候這合影裡能有我?」從劉潔今年1月在朋友圈發的一條信息,可以看出他對過年回家有多麼渴望。4張家人合影照片與一行發自肺腑的話語,可能是所有消防員的內心獨白。
未時:13點~15點
烈日下,田家灣村一充電站負責人趕到滻灞消防中隊報警:「7月份,一輛新能源貨運麵包車正在充電的時候,突然起火,不僅造成兩個充電樁受損,還將隔壁一輛正在充電的貨車引燃,車上數臺電視受損。」
這輛車是電壓問題造成起火,還是車輛自身原因所致?該報警人稱,充電站到底該不該負責,這事要讓消防火調員去現場勘查,並找出起火原因。
滻灞消防中隊教導員於萌,被大家稱為「火場上的福爾摩斯」,24小時待命。身為火災事故調查員,他要從廢墟中尋找真相,是滅火後最早進入火場的,也是在火災事故認定書上寫下答案的人。
人常說「毀屍滅跡」,以為燒一把火就無跡可尋了。其實他們認為,沒被破壞的現場全是信息,他們能從過火痕跡判斷起火方位。
「你看,火是從車下面燒上來的,引燃隔壁車輛是因為風向當時偏北,你看腳下的這塊毯子,這邊過火面積大。」於萌蹲在被燒成空架子的車前,尋找著燃燒後的線路痕跡。
他說,能確定是電池起火,現在要調取車輛充電時的數據。火調員,不僅要給受災的市民一個交待,更希望今後不再發生同樣的火情。
申時:15點~17點
起火的活動板房,在消防人員費盡周折趕到現場時,一輛小型灑水車司機,正在用自己車上剩餘的水滅火。他在看到消防人員集體下車,穿著防護服衝向火場時,便悄悄離開了。
「幸好有熱心的灑水車幫忙,你看周圍全是雜草,如果引燃,後果將不堪設想。」坐在駕駛室裡的劉潔說,一會兒滅完火,還要去打個馬蜂窩。「那蜂窩有50公分長,吊在一戶人家的窗外,特別危險。」
16點許,參與滅火的一輛消防車返回中隊,另一輛則開到了位於灞河邊的一個小區裡。這裡的物業工作人員拿著滅害靈,早已等在門外。
「這要是蜇了人,會要命吧?」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說,自己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馬蜂窩,吊在窗戶上像個大水桶。
「我們多以驅趕為主,一般不用火攻。」說著,今年25歲的戰鬥員荊劍和張攀,先疏散了周圍群眾,又讓物業通知附近住戶關緊門窗。一切就緒,換上專業的防護服,他拿著水槍衝了上去。兩分鐘後,馬蜂窩被安全摘除。
酉時:17點~19點
「今天還比較好,雖然出了幾次警,都沒耽誤吃飯。」滻灞消防中隊中隊長謝飛說,午休時間被出警給耽誤了,等吃完下午飯,就讓他們多休息休息。謝飛告訴記者,即便不出警,這些消防員也不能躺在床上休息。
「早上、下午,我們都安排了不同的訓練科目。平時的訓練都跟實戰一樣,這幾天他們集中訓練的是『縱深滅火救援操』,就是為了讓4名戰鬥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切割、救援、鋪設水袋等一系列動作。」謝飛說,所有動作一氣呵成,只有把訓練當成實戰,才能在關鍵時候保障人民安全。
戌時:19點~21點
黃昏已經謝去,夜幕快要鋪開。消防員們經過短暫的休整,開始進入中隊二樓的健身房。他們個個赤裸著上身,都是不折不扣的肌肉型男,用青春和汗水雕琢出一身結實的腱子肉。荊劍說,每天堅持進健身房,把揮灑汗水當成一種習慣,把忍受傷痛看作是一種磨練。
自從成為消防員,父母每天都要給他打個電話,他也習慣了每天報平安,即便只有一句「我在忙」。這個習慣從他來的第一天,一直堅持到現在。
亥時:21點~23點
晚上9點,夜已深。
大家站在一樓大廳整齊地列隊,中隊長謝飛開始「點名」。總結當天出警情況後,安排明天的工作。
對於隊員們來說,大半夜睡得正香,被拉起來出警那是常事:飯吃到一半出警了,訓練一半出警了,剛剛洗完的衣服還沒幹又穿著出警了,還有洗澡洗到一半,泡沫都來不及衝就又出警了……
解散後,大家迅速返回各自的房間就寢。
子時:23點~1點
此時,記者躺在中隊女生宿舍的房間,正在回顧一天的經歷時,卻被急促的警鈴聲打斷。23點24分,位於閻良區的石川河有人溺水,滻灞消防中隊是西安第一支擁有水上救援技能的中隊,立即出警增援。
副中隊長王怡清帶隊,到達現場後已看不到溺水人員,戰鬥員立即穿戴好防護裝備,乘橡皮艇進行打撈。經過半個小時的緊張救援,溺水人員被成功打撈上岸,現場移交給民警。
整理好裝備回到中隊,距離起床時間只剩3小時14分了。
祝願消防員們都能做個好夢,希望今夜再無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