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萬年長
報導一:憶往昔,聽爸爸講那過去的故事
爸爸對我說:「1965年至1975年是「三線建設」最紅火的時期,文革前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分配到大西南三線來,大家除了懷著滿腔熱情參加到三線建設中,沒有任何別的想法」。我爸爸就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不求索取,只講奉獻,那個年代的人心中有著怎樣一種情懷?
1968年,父親從武漢測繪大學畢業,背起行囊,毅然決然的來到了窮山僻壤的盤江,成為一名地質勘探工作者,一名跋山涉水的苦行僧。過去50多年了,每每和爸爸談起那個年代,他都會搖搖頭說:「這些歷史現今知道的人極少了,那時候六盤水煤炭基地是四川渡口鋼鐵基地(攀鋼)的配套項目,建設初期從北方成建制調動了許多煤炭建設工程處來參加會戰,後來以這些工程處為主體改建成建設工程部隊(41部隊)。當時火鋪、瓦廠、平田、猴場、月亮田、土城、灑基一線有幾萬人大會戰,場面十分壯觀」。提及那個年代,爸爸都會深沉的說:「那個年代太苦了,荒山野嶺,什麼都沒有,住帳篷、油毛氈竹笆房,中專生40多元工資,大學生50多元工資,艱苦到了極點」。雖不曾經歷,可從爸爸臉上我讀懂了一切,更讀懂了那些無怨無悔參加「三線建設」的人們。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準備把我和媽媽接到盤江,沒想到媽媽的調動出現了問題,就這樣,那個滿頭捲髮,瘦瘦小小的我,帶著一種新奇被爸爸接到了盤江礦務局,一下車便幸福的跑到我的新家,那是爸爸為了迎接我而準備的,長長的一個通間被爸爸隔成了三個部分,爸爸媽媽住的、我住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廚房了,雖然屬於我的空間很小,我依然很開心。後來爸爸提了總工,我們家搬進兩室一廳,50平米的大房子,一家人高興的不得了,從那時起,我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46年過去了,我來盤江的第一個家的模樣始終封存在記憶深處,清晰可見。
回憶起「三線建設」,77歲的爸爸總是一臉驕傲和自豪的告訴我:「風餐露宿幾十載的勘測與設計,幾萬個晝夜,幾十萬米鑽探,幾百萬方槽子,是一串驚人的數字和不懈拼搏,盤江的每一座山我都爬過無數次,永遠都不會迷路」,這就是我奮鬥不息的老父親。
父親由於常年野外勘探,風餐露宿,患上了面部神經麻痺,嘴角、眼角不時的抽搐,可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勘探工作,依舊老黃牛似的與同事扎進深山,完成一次次勘探任務,就連母親身患病重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勘探工作,曾經我是那麼的不理解,覺得父親怎麼那麼傻,直至自己長大了,投身盤江建設後,慢慢才理解了父親的那份執著。回憶歷程,道不盡的酸甜苦辣,父輩們用堅韌不拔的毅力見證了盤江的發展歷程,所有的鮮花和光環都應該獻給為三線建設奮鬥一生的父輩們。
報導二:感恩盤江 成為盤江建設第二代
憶往昔,歲月記錄了我對盤江近50年點點滴滴的情感。22年前,同是盤江奮鬥者的母親身患尿毒症,在當時的環境下,花去了昂貴的醫療費用,是盤江用博大的胸懷溫暖著她,組織關心她,為她支付了全部的醫療費用,鼓勵媽媽換腎,換了腎的母親繼續前行了十年,媽媽在的那十年,對我們一家來說,是幸福的十年,更是我今生最留戀的十年。
從那時起,我與盤江就有了割捨不掉的情懷,那個年代,盤江的恩情時刻溫暖著我們一家人,我知道,我的愛在盤江。30年前,六盤水市師範學校畢業後,我無怨無悔的回到盤江,帶著感恩的心,成為盤江的新一代建設者,一幹就是30年,不曾停下奮戰的足跡。這30年,一路走來,一路成長,一路收穫,儘管我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但我的心始終有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我努力工作,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幹勁…工作30個春秋,是盤江把我從一個羞澀的花季少女歷練成一個做事踏實、勤勤懇懇的耕耘者。30個春秋,我與盤江始終不曾分開,我見證了盤江發展的每一段歷程,同時也感受到了盤江那份博大的情懷。
一滴水融入大海將變成永恆,一個人鍾愛了自己平凡的崗位,就會覺得無比的充實和精彩。我有幸趕上了物業轉型發展的浪潮,苦過、累過,但卻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感染著、激勵著…我願意用一支笨拙的筆,飽蘸濃濃的彩墨,為所有奮鬥者的執著和成功喝彩。
報導三:越來越好,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1998年,我們結束了一家老小蝸居和出行難的生活,那是永遠難忘的一年,我們隨著整體搬遷搬到了乾溝橋,住上80平米的大房子,爸爸媽媽一套,我一套,而且還進行了裝修,天吶,裝修完的房子真漂亮、真亮堂,心裡感覺真敞亮,那時,所有人都感覺幸福生活開始了。
2014年,乾溝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拓寬,黝黑柏油馬路在綠化帶的襯託下,讓人們的幸福指數再次提升。隨後的幾年裡,暖了民心、順了民意,涼亭修好了,老人三五成群在涼亭裡談笑風生,讓我們感到心裡暖暖的;標誌著平安幸福的西部牌坊修好了,成為老人散步、孩子嬉戲的好去處,讓我們覺得心裡美美的。
「民以食為天」,仿古建築的美食城,讓乾溝橋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盤江人有了自己的美食城,那裡每天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商家搬進整齊統一的鋪面,吃得放心,環境變得乾淨整潔,看著舒心。現在一說起美食城,盤江人心裡充滿了驕傲,因為這個新的標誌性建築,既滿足了盤江人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又提升了煤礦職工生活的品質和形象。
多年以來,棚改住房悄然改變著盤江老百姓的生活。身邊的環境發生改變,感受最明顯的還是老百姓,礦區老百姓將告別過去髒亂差的生活環境,圓夢多年以來住上寬敞明亮大房子的幸福期盼,「福澤家園」,盤江老百姓的幸福家園。目前,提升幸福盤江的一個個項目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一點一滴的變化,奏出一曲曲和諧優美的交響曲,像「隨風潛入夜」的春雨一般,使乾溝橋發生著「潤物細無聲」的美好變化,美猶如綻放在指尖的一朵小花,沁滿心田。
房子大了電話小了,感覺越來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 工作越來越好;商品精了價格活了,心情越來越好;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環境越來越好。活得有奔頭人會步步高,幸福的笑容天天掛眉梢,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來越好;孩子高了懂事多了,學習越來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來越好;道路寬了心氣順了,日子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鄺嘉琪,女,1969年生人,畢業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師範學校,現在貴州盤江股份物業管理分公司政工科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本人熱愛生活,熱愛文學,喜歡用樸素的語言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總策劃 | 農文成
總監製 | 楊小天
值班編委 | 程麗清
值班主任 | 劉加飛
值班編輯 | 宋蘭 趙江
法律顧問 | 吳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