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2021-01-08 腦極體

在AI醫療產業中,醫療影像一直是一個相對熱門的領域。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醫療影像數據的和分析建立模型,實現對醫療影像的智能分析。現在每年的計算機視覺學術論壇中,都有關於各種疾病的影像數據分析比賽,並且在諸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等大量領域中,AI的閱片準確度、速度,都已經超過了人類。

但在一系列AI醫療影像項目中,AI眼底影像一直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相比其他項目,AI眼底篩查軟體的落地速度之迅猛,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像DeepMind聯合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合作推出的AI眼底篩查技術,能夠實現在30秒之內識別出數種疾病,被稱作DeepMind首個有望商業化的AI項目;而百度也曾高調向基層醫院捐贈數百臺AI眼底篩查一體機,讓技術以打包形式直接落地到應用場景中;AI醫療創業公司體素科技的「VoxelCloud-Retina眼底全病種篩查解決方案」目前在全國超過130家MMC(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 落地。這種普及效率和速度,被成為「落地之王」也不為過。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AI眼底篩查究竟是如何從實驗室走進現實,在未來又會呈現出何種走向?

從眼底到身體,我們為什麼需要更高效的眼底篩查?

通過眼底影像檢查,可以對大量眼底疾病進行輔助判斷。既能反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老年黃斑等一系列眼底疾病,同時還能反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變和累積。

可是對於眼底影像檢查的普及程度,卻與這一技術的價值並不匹配。

其中原因在於兩方面,其一是眼底疾病病灶微小、不同病灶間區分度低,目前全國範圍內擁有閱片能力的醫生相對較少。同時在大多數醫院的體系架構中,眼底篩查被歸類於眼科,而眼科醫生很難對於糖網病、高血壓等內科、內分泌科等等疾病進行追蹤式的診療,但離開眼科後,其他科室的醫生又很難具備眼底影像閱片能力。

另外,根據《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獲悉,中國有4億左右慢性眼病患者,而只有3.6萬名眼科醫生,門診量超過1.1億,住院患者超過450萬。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往往無法及時獲知病情,因此早篩早治是慢病管理的關鍵,但現今醫療資源無法滿足需求,導致許多病人到晚期才能發現治療,但往往為時已晚,為國家醫保帶來巨大的不必要負擔,嚴重影響該人群的勞動能力。

在醫療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如果能夠高效利用起眼底篩查的能力,既可以幫助患者及時發現病情,也能輔助慢性疾病管理更加高效,讓更多人享受到高效的醫療體驗。

體素科技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中發現了機會。

「AI醫師」的養成計劃:眼底篩查是如何智能化的?

體素科技的眼科產品總監在採訪時提到,體素科技和很多AI醫療創業企業一樣,發現了眼底篩查這一技術的價值,同時市場上存在著一些公開的眼底影像數據集,可供企業在其中進行分析和挖掘。

具體來說,AI眼底篩查的實現過程是通過專業醫學知識對數據進行標註,挖掘訓練出疾病分類網絡,構成針對於不同病灶的分類模型和疾病識別模式。但問題在於,當大家都面對著同樣的公開數據集時,又該如何從技術上構建差異化優勢呢?

體素科技在一開始對AI眼底影像項目進行研發時,身邊基本沒有企業在做這個研究,到2017年開始陸續有很多創業公司也開始研發這個項目,但從去年年底開始,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項目逐漸落地時,卻發現很多當初的同行者卻已經離開市場。

提及這其中的原因,體素科技眼科產品總監告訴了我們若干細節。

首先,體素科技自主擴大了眼底圖像數據的獲取範圍。除了應用公開數據集之外,體素科技在不斷嘗試落地的過程中,還在不斷的擴大著數據獲取範圍。尤其作為橫跨上海和洛杉磯的跨國創業企業,讓體素科技可以接觸到不同人種的豐富眼底數據,增強模型的精準度和廣泛適用性。

而在其他企業專注於單病種(糖網病)研發時,體素科技已經開始做全病種的研發。一般眼科醫生拿到患者的眼底照片後,經過閱片基本能判斷病患有哪些病症,因此AI技術要真正能輔助醫生臨床,必須具備全病種閱片能力。一直以來體素科技源源不斷的增加著關於眼底圖像的數據標註,以病灶位置、病灶類型等不同,歸類為數十上百種疾病組合。這實現了從一個全病種分布平衡的數據上,進行多任務模型的訓練。目前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軟體除了可以識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青光眼、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等病灶特徵,還可識別包括微血管瘤,視網膜內出血,硬性滲出, 棉絮斑,視網膜外出血,新生血管,雷射斑,玻璃膜疣,玻璃體混濁等十餘種病灶病變。體素科技的全病種體系極大的擴展了AI眼底篩查的應用範圍,畢竟很多患者在去醫院檢查時,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患有的是什麼疾病,如果AI眼底篩查技術能夠儘可能的包攬多病種篩查,無疑也提升了就診效率。

同時在落地過程中體素科技發現,由於眼底照片的拍攝屬於人為操作,其中會存有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光線的強與弱,不同眼底照相設備的圖像質量等等,都有可能造成AI判斷不準甚至徹底失靈的可能。總的來說,還是算法模型的魯棒性差,對於應用環境的要求較高。發現這一問題後,體素科技一邊訓練質量控制模型來對模型進行泛化,一邊加強了不同設備拍攝數據的收集,進而不斷的提升模型在落地時的應對能力。

其中體素科技眼科產品總監還提到了很有趣的一點:很多創業企業在做AI眼底篩查項目時,往往專注於提升算法模型在單一數據集中的準確率。而體素科技則更關心算法在現實場景中的表現,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此一來產生的結果,就是專注單一數據集表現的AI算法會有些「高分低能」,在落地時表現差,自然會被市場淘汰。而體素科技在第三方測試中敏感度高達97%,並在三個月內連續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投資與騰訊的 1 億元投資,並在2018年9月又獲得了弘泰資本5000萬美元投資。

打破象限:AI眼底篩查帶來的健康公平

從資本的密集關注,也能側面看出AI眼底篩查所體現出的落地價值。

從體素科技打造「AI醫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AI眼底篩查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為很多疾病打開了智能化診斷的大門。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又或者是青光眼這一類在初期很難被察覺到的眼科疾病,在此前都很難以通過類型的醫療影像進行診療和跟蹤管理,而無法通過醫療影像進行管理,也就意味著無法通過計算機視覺能力提升效率。

但隨著AI眼底篩查對眼底篩查影響數據的不斷挖掘利用,與更多病種關聯起來,就意味著打破眼底篩查只應用於眼科的原有象限,讓這種疾病篩查方法的能力範圍不斷擴張,賦能高血壓、糖尿病等基數巨大的慢性疾病的診療。

AI眼底篩查除了自身能力強大之外,在落地上也更加快捷。像眼底篩查一體機這種形式,能夠讓操作者快速上手,不僅能夠交由眼科以外其他科室應用,一些非三甲的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即使沒有高度專業的相關醫療人才,也可以通過AI眼底篩查技術輔助診療。作為首家接入MMC的眼底篩查AI技術提供方,體素科技上線不到1年,就為130家MMC中心篩查糖尿病患者超過28000人次,月篩查量超過4000人次,陽性比例33%,幫助MMC更好地管理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併發症,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的早期篩查率,從而也將很大程度提升糖網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糖網對於視力的損害。

如此一來AI眼底篩查不僅打破了醫療資源有限帶來的效率限制,更打破了醫療資源分布帶來的就醫困難,降低了病患的就醫成本。很多身處三四線城市、鄉鎮的患者,不需要來到北上廣的大醫院,直接可以在一體機上享受便利的眼底疾病篩查。因為整個過程快速便捷,患者也可以提高檢查頻率,對於自己的慢性病進行管理。因此而帶來的健康公平,也是很多其他AI醫療影像技術所企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會會長寧光也非常肯定體素科技的AI眼底篩查技術。體素科技帶來的不僅僅是基層醫療診斷分析能力的擴容,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人民生活質量和老年勞動能力,其中的潛在社會價值,同樣也十分可貴。

這也是為什麼,體素科技能夠在以經濟寒潮著稱的2018年再次獲得數千萬美金的融資。「健康中國」戰略提出到2030年,要打造出16萬億元規模的健康管理產業。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AI眼底篩查這樣降低慢性病管理成本的關鍵技術。

將對於眼底篩查技術的研究,投射到整個健康事業的建設中,除去經濟效應,背後的公益效應也是不能忽視的。所謂一眼萬年,今天AI對於眼底篩查數據的積累挖掘和技術落地推動,正在改變著未來人們管理自身健康狀況的方式。

相關焦點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相比於很多醫療公司終日困惑的商業化問題,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醫療希望在AI+醫療賽道上實現「異道超車」。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表示,依圖醫療則側重智能醫療與診斷的領域,且產業化才是推動智能醫療健康發展的根本。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醫學圖像分析中目標檢測任務的普遍性,使得開發目標檢測集成框架顯得必要。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深圳市宜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博剖析了目標檢測已有的框架,重點分享如何對目標檢測框架進行改造,以便在醫學圖像分析中產生更好的效果。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59?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在此背景下,機器之心推出首屆「Sy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wards」年度獎項評選,希望通過四大獎項來記錄過去一年人工智慧的發展與進步,更希望最終獲獎企業的成績與經驗能夠為所有的人工智慧從業者帶來靈感與啟發,以實現人工智慧的更大發展。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從2016年開始,基於深度學習的AI技術成為了革新各個行業的一大利器,醫療是其中最火熱的領域之一。從「替代醫生」到「輔助醫生」,從「單點突破」到「全病種理念」,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短短三年時間裡,AI醫療經歷了一個急劇變化的過程。
  • 從艾瑞報告看百度雲智一體化如何破局AI醫療
    2018年是「醫療AI」落地之年,智慧病案等新產品相繼面世。艾瑞數據顯示,到了2019年,AI醫療進一步發展,市場規模超過2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93.9%,進入快速成長期。
  • Roadstar.ai又添砝碼:自建模擬器,邁向運營深水區
    因此為了保障無人駕駛的絕對安全,Roadstar.ai 選擇單獨開發自動駕駛作業系統。這套系統根據需要的計算資源分配對應的任務,然後利用人為的作業系統實現對之前事件的復現,並且能夠任意進行加減速。對於為什麼自研仿真器,而不是採用開源的框架?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醫療票據 OCR 方案 醫療發票識別開放邀測針對全國各地的門診/住院發票,識別業務流水號、發票號、住院號、病例號、姓名、性別、社保卡號、金額大/小寫等16個關鍵欄位>>了解更多
  • 循證AI賦能基層醫療,盤點百度在數字健康領域的布局大事件
    動脈橙產業智庫梳理了百度自2012年至今在數字健康領域的醫療大事件。一. 百度數字健康之智慧醫療百度在智慧醫療領域已發布三款醫療AI產品:AI眼底篩查一體機、智能分導診、CDSS輔助診斷系統。成為基層醫生輸出最佳助力,及時的用藥推薦和全面的問診能力也頗受好評。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3、騰訊覓影在食管癌早篩方面落地利用騰訊覓影的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生對食管癌進行早期篩查,發現準確率高達90%,幫助患者更早發現病灶。在包括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療機構已經實際應用,服務了幾千名患甲狀腺結節的病人。13、安醫大一附院和騰訊共同打造智慧醫院在智慧醫療和人工智慧研發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目前,開展的食管癌智能輔助診療平臺已經在醫院內鏡中心正式使用,輔助醫生對食管癌進行篩查,準確率高達96%以上。
  • 華為雲MICCAI 2019發布最新成果 推動AI醫療落地
    在宮頸癌篩查落地應用層面,金域醫學病理專家團隊與華為雲AI團隊合作,基於病理形態學,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訓練出精準、高效的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該模型在排陰率高於60%的基礎上,陰性片判讀的正確率高於99%,同時,陽性病變的檢出率超過99.9%。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公布的AI輔助宮頸癌篩查的最高水平。通過AI輔助,每例病理判讀僅需36秒。
  • 基於AI-DR 來談, AI 醫療影像該如何落地?
    推想科技的夏晨博士帶來了《醫療人工智慧的落地與應用案例》的主題演講。CT 的篩查產品,但 X 線的篩查產品還是比較少的。」 在演講中,夏晨博士從產品的角度去分享了 AI-DR 對於醫生、患者、醫院的意義。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文字內容只是冰山一角,觀看全程視頻課程,請點擊連結:http://www.mooc.ai/open/course/339王立威教授作為首位獲得AI's 10 to Watch獎的亞洲學者,同時也是LUNA和天池AI醫療大賽冠軍隊導師,從人工智慧研究者的角度出發,為500多位資深醫療人工智慧人士做了120分鐘的深度分享和學員互動問答。
  • 一文讀懂深度學習中的矩陣微積分,fast.ai創始人&ANTLR之父出品
    這位ANTLR之父和fast.ai創始人Jeremy Howard一起推出了一篇免費教程,旨在幫你快速入門深度學習中的矩陣微積分。簡明,易懂。深度學習所需的矩陣微積分先來看一眼這篇教程都涵蓋了哪些內容:基本概念矩陣微積分神經元激活的梯度神經網絡損失函數的梯度文章開篇,先介紹了一下人工神經元。
  • 眼底在什麼位置圖片_眼底彩圖和視網膜眼底圖 - CSDN
    HDR+最初應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圖片比單次曝光有更大的動態範圍,但隨後,拍攝動態幀並計算分析成為了2018年相機進步的一種通用方式。例如Pixel 2中的動態照片(Motion Photos)功能和動態劇照(Motion Stills)裡的AR模式。
  •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打開APP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胡哥 發表於 2012-10-16 11:31:57 後輟為ai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在廣告、印刷包裝方面使用的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而矢量圖的優點是如何放大圖像都不會產生馬塞克現象,即不會虛。
  • 這四家公司告訴你,如何才能拿下AI+醫療「最佳成長獎」丨CCF-GAIR...
    「最佳壁壘成長獎」飛利浦:老牌器械商的AI之春2014年,飛利浦將自有的健康科技和照明領域,拆分成兩家獨立運營的公司,在健康科技領域提供「健康關護全程」的整體解決方案,正式進軍醫療AI。從2015-2017年,飛利浦連續三年成為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本次活動從前沿技術、產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多個角度出發,旨在為智能醫療行業內的玩家們提供新的思考。隨後谷歌以及微軟、亞馬遜等紛紛參與進來,成為了推動智能醫療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國內智能醫療發展如火如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護人員短缺等醫療行業痛點為智能醫療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也從軟硬體層面切入,推出諸多產品加速智能醫療的落地應用。腫瘤篩查就是其中重要的落地場景。
  • 騰訊8篇論文入選MICCAI2019 AI與醫療越走越近
    此外,騰訊優圖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則提出了成對分割框架,通過有效挖掘醫療影像切片間的關係,並以代理監督的形式加以約束,從而通過不同切片之間的配對,大幅提升標註數據的數量和相鄰切片預測結果的光滑性和一致性。這一方法能夠在標註數據不足的條件下進行語義分割這一現實場景發揮效用,通過有效挖掘先驗知識,彌補數據量不足的問題。
  • 華為雲3篇論文入選MICCAI 2019,加速AI醫療研究和應用落地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華為雲3篇論文入選MICCAI 2019,加速AI醫療研究和應用落地
  • 醫療AI要做的是早篩癌症等,商業落地還面臨分級...
    醫療人工智慧可以為社會帶來巨大社會價值。陳寬說,AI在不同產品上都能幫助醫生去提高診療的敏感性、準確率,幫助他們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同樣的診斷。他以肺癌舉例說,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可以有效提升癌症篩查的普及性和可及性。早期篩查非常有價值,國外文獻顯示,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到55%,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4.2%,早發現和晚發現之間整整差了50%的五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