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在出生後已具備了成年動物的一切主要器官,它的生長不過是各部分體積的同時增大而已,並且動物的生長遲早總會達到一定的限度。植物的生長則不同,植物出生後,在整個生活過程中,都在繼續不斷地產生新的器官,而且由於莖和根尖端的組織始終保持胚胎狀態,莖和根中又有形成層,所以,可以不斷地生長,在百年甚至千年的老樹上,還有生出僅數月或數天的幼嫩部分。
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
營養生長是植物轉向生殖生長的必要準備。
植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劃分通常以花芽分化為界限,之前稱為營養生長,之後屬於生殖生長。
實際上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並無嚴格界限,有相當一段時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是同時進行的,並且各方對營養物質有明顯的競爭。營養生長過過旺,不利於生殖器官的形成和養分的積累,產量不高。
相反,營養生長過弱,不能滿足生殖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就會出現早衰,產量跟上不去。
二、植物生長與發育的概念是什麼?
生長:植物體積增大,重量增加的過程,是數量變化的過程,同時伴隨著植株形態有規律的演化。表現是細胞分裂和增大;
發育:植物在一生中,其形態結構及機能的質變過程,包括植物單一器官及整個植株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表現是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
三、植物生長的S型曲線分幾個時期?生產上採取促控措施時如何運用?
初始期,也叫指數增長期。在植物生長初期,群體葉面積較小,乾物質生產少,而且新長出器官還需消耗大量養分,所以生長較緩,呈指數增長。
快速增長期,也叫直線增長期。這一時期由於植株變大,葉面積增加,乾物質積累加快,呈直線增長趨勢。
緩慢停滯期,隨著葉片變黃衰老,機能緩慢,以及同化產物向生殖器官轉移調運,群體生長速度緩慢。到成熟期,生長進入停滯狀態,乾物質積累停止。
栽培中採取各種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的措施,都應該在最快生長速度到來之前進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採取措施控制某一器官時,應注意對其他器官的連帶影響,必將其作用效果綜合考慮。
四、植物生殖的標誌;
植物營養器官的生長主要是植物體細胞數量的增多和體積的增大。營養器官的生長有自己的特性,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幼苗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成為一株具有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的植株。植株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就開始形成花芽。標誌著生殖生長的開始。對於一年生植物和二年生植物來說,在植株長出生殖器官後,營養生長就逐漸減慢甚至停止。對於多年生植物來說,當它們到達開花年齡後,每年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發育。
五、植物生殖的條件;
植物由營養生長轉變到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需要一定的條件。首先要依靠植物的營養器官製造和積累一定數量的有機物,其次不同植物還需要不同的外界條件。例如,冬小麥需一定的低溫,麥穗才能形成;蘿蔔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長日照才能抽苔開花;而菊花則需要一定的短日照才能形成花蕾。
1、春化作用
低溫誘導作物開花的過程,為春化作用。很多作物都需要經過春化作用後,才能順利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的。如:小麥、水稻、芹菜、鬱金香等。它們都需要種子或幼苗在低溫下一段時間後才可以。可見,低溫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條件,溫度一般在0-10攝氏度之間,但溫度又不能過低,過低的時候,作物代謝緩慢、抑制,不能通過春化。春化的時長,可根據不同的作物而不同,有幾小時的,有幾天的,也有1個月左右的。作物在通過春化時,可產生一種刺激物即春化素。春化素是可以在同種不同株作物之間傳播的,但這種傳播是需要經過傷口癒合來完成的。如:北方的果樹品種,在南方種植時,南方溫度高果樹達不到春化作用,不能開花結果;若把通過了春化作用的接穗,嫁接到沒有春化的果樹上,也是可以正常開花結果的。這種情況,就是解決果樹只長個,不開花結果的其中一個辦法。
2、光周期氣現象
白天的光照和晚上的黑暗,對作物成花誘導有著極為顯著的影響。對光照敏感的作物,可分為三種:長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長日照作物,是日照時長必須大於其臨界日照長度時,才能正常開花結果的作物。如:小麥、胡蘿蔔、油菜等;短日照作物,則是日照時長必須短於其臨界日照長度時,才能開花結果的作物。如:水稻、大豆、棉花等;中日照,則是在任何日照環境下,均可進入生殖生長的作物。如:我們常見的大部分蔬菜,西紅柿、茄子、黃瓜等。
所以,不同的光照時長,作物感受的光照做出的反應,是影響它開花結果的又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為啥有些南方品種的果樹,栽種到北方後只進行營養生長,不開花結果的原因。
每個地方的作物,都有最適合當地環境生長的品種。如果我們要引進外地品種種植時,一定要考慮到,作物在當地是否能滿足開花結果需要的條件。絕不能急於求成、盲目引種,否則,其結果就像我們開始說的那樣:「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開花結果」的尷尬局面。
3、肥水投入少
在營養生長期,施肥澆水少,放任生長,營養生長不足,難以滿足成花期物質需要。對這種"飢餓型"狀態,應增加肥水,改善營養狀況,才能適期開花結果。
4、秋冬修剪不當
對於植物的修剪如果1年1短截,而且過重短截,勢必引起旺長,樹勢不穩,難以開花結果。植物的修剪應以整形為長遠目標,以增枝擴冠和穩定樹勢為目的。
5、枝條角度不開張
植物枝條有自然向上生長習性,如果是樹枝角度不開張的植物,必然勢旺而不緩,生長中心外移,內膛鬱閉,通風透光條件惡化,成花結果困難。改善措施是,在生長季節用撐、拉、別、吊等方法開張枝條角度,這是早期結果的結構基礎。
6、病蟲害及間作物的影響
管理粗放,病蟲害多數比較嚴重。枝幹、新梢和葉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抑制正常生長,而延遲了適齡開花結果期。有些不科學地種植一些間作物,與果樹爭肥水、爭光照,甚至成為植物害蟲的寄主,這對植物生長和結果都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