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比如《山海經》當中有「不死之藥」,吃了之後可以延年益壽,乃至於長生不老。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些「兇神」傳說,比如《封神演義》當中就曾經將背叛師門的殷郊封為「執年歲君太歲之神」,「太歲」在這裡應該是指一位兇神,所以水滸當中這樣描寫阮小二:
「瞘兜臉兩眉豎起,略綽口四面連拳。胸前一帶蓋膽黃毛,背上兩枝橫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氣力,眼睛射幾萬道寒光。人稱立地太歲,果然混世魔王。」
以立地太歲的外號來稱呼阮小二的勇猛、兇惡,讓人對阮小二性格一目了然。不過,「太歲」的意義非常複雜,它既可以代表一種「兇神」,也代表一種奇怪的生物——太歲(肉靈芝)。傳說當中這種生物長在土裡,如果誰挖出了它,就要倒黴三年,所以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動土」。然而,近年來全國居然陸續發現太歲,它們究竟是啥呢?
太歲在中國的記載很早,甚至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有了對太歲的認識。比如《山海經》當中就稱太歲「視肉」、「聚肉」、「太歲」、「封」。這種神奇的生物是古代帝王養身的極品,據說很多古代皇帝因為吃了太歲而活了一百多歲,所以太歲更多的時候是被人們當作了一種藥品。《本草綱目》這樣記載太歲:
「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肉芝
而藥學鼻祖《神農本草經》則這樣記載太歲:「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作為藥學鼻祖,中醫幾大典籍之一的《神農本草經》都如此推薦太歲這種藥,所以它在歷史上藥用的功效,就有不少的記載了。比如,堯舜禹都活了百歲,有傳說就是他們吃了太歲。人們甚至連太歲的食用性狀都記載了下來:
「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
太歲究竟有沒有藥用價值呢?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歷史上無人得知。傳說古代蘭陵那個地方有個書生名叫蕭靜之,他一開始專注於考取功名,努力了很多年都沒有成功。於是拋棄了對功名的追逐,反而專心致志的研究起道教的長生不老之術來,然而秦始皇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一個書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十幾年的瞎琢磨,非但沒有讓他長生不老,反而讓他形容枯槁,掉落,讓他十分苦惱。於是這位書生開始不再關心長生不老,反而做起生意來。古時候書生都是文化知識特別高的人,加上他研究長生不老的經歷,使得書生在做生意方面倒是風生水起起來,不久就變成了一個大富翁。
發齒
誰知做了富翁的蕭靜之,反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中遇到了自己的「仙緣」。有了錢的他,搞起了「房地產」,把自己家的房子進行擴建。沒想到就這樣在家裡的地下挖出一個肥胖而又光滑的東西,形狀看起來像是人的手,質地卻非常柔軟。蕭靜之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就把這東西給煮著吃了。
沒想到吃了這個奇怪的東西之後,蕭靜之居然一下子返老還童,烏黑的頭髮長出來了,新的牙齒也長了出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20幾歲的時候。蕭靜之十分的奇怪,他曾經也與一些道士交流過長生不老之術,所以就去向他們請教,道士於是告訴他,他吃的就是太歲,有長生不老的功效。
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就不可考了。而最近各地陸續出現各種關於太歲的新聞,比如2015年9月29日,四川人釣魚釣出了13斤的「太歲」;2015年10月29日,人們又找到了一隻被挖掘機挖出來的太歲;南安地區則發現了一隻會呼吸的太歲,有41斤之重;還有工人在工地撿回來太歲的。
太歲的新聞這麼多,它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們也想要了解太歲的具體藥用價值和它的生物屬性。科學家找到一些「太歲」,他們發現這種東西在生物學上有些「違背自然規律」。作為有完整細胞結構的太歲,它們卻能夠在100米以下的厭氧層生活,並且有水就活,能進行正常的呼吸作用,讓人奇怪。
科學家也嘗試對太歲進行了細緻的剖析,他們發現太歲似乎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也不少單純的菌類,而是由巨型粘菌複合體,由粘菌、細菌、真菌組成的聚合體,這種奇怪的聚合體歷史非常遙遠,在很遙遠的古老時代就已經存在,經歷了無數年還能長存於世界,自身就是「長生不老」的典範。
同時,太歲還有超強的生命力。它能夠在被割了一塊肉之後繼續長出來,雖然它長得很慢,但是這種幾乎是可以無限制「滿血復活」的功能,也讓它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滅絕。中醫講究「吃啥補啥」,可能這也正是它被當作不死之藥的原因之一吧。不過,古時候的太歲都不多見,如今卻頻繁出現,因此還是建議大家不要輕易服用這種不明生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